朱光耀:中美经济对比,为什么还要看名义GDP?
编者按:3月31日,五国合作智库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研究报告。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国的近二十位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十余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代表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共议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作特别演讲,4月4日观察者网整理发布演讲实录,现转发如下:
精准研判形势,这对我们贯彻高质量发展,把中国经济持续向前推进,是非常重要的。2024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关键,那么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实际发展状况来研判呢?我想有几个最基本的数据需要把握。
第一个基本数据,2023年全球GDP总值超过了105万亿美元,全球贸易总额47.1万亿美元,全球GDP增长了3.1%,但全球商品贸易额下降了8%。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发展也要看到挑战。2023年,中国在非常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既然我们今天是研讨,我就要把数据说清楚。我们这个5.2%是实际增长,2023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万亿元,它是基于名义的增长率,也就是实际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加在一起测算的,最终统计是126万亿人民币。
2023年因为美元利率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兑美元是贬值的,全球其他货币对美元总体是趋弱的,自2022年3月以来,美国11次提高利率的情况下,美元基准利率持续维持在5.25%-5.5%水平上,美元汇率去年是强势态势。中国全年创造的126万亿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美元是17.9万亿美元。美国仍旧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去年GDP规模27.37万亿美元,中国以17.9万亿美元的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大家都清楚,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去年发生了变化,德国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3年德国经济实际增长率是-0.3%。为什么在负的实际经济增长情况下,德国经济总规模还能够超越日本,原因的关键是汇率的变化,也就是日元的汇率在2023年大幅度贬值,到现在日元仍旧在1美元兑150日元这个历史的低点徘徊。
▲1978-2023年中美两国GDP规模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经济分析局、WIND)
▲1992-2023年中美两国GDP季度同比增速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经济分析局、WIND)
当然,日本中央银行也在采取措施。我想我们对全球金融市场动向要密切观测,重点就是密切观测美联储的政策调整,欧央行的政策调整,也要重视日本央行的调整政策。自2023年5月将利率提高至5.25%-5.5%的水平上,美联储在此之后的多次例会上按兵不动,已经保持了10个月之久。
持续维持5%以上的利率水平,对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利息支出是巨大压力。但是今年2月份,美国通货膨胀率是3.2%,剔除了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是3.8%。所以,目前看美联储降息的余地不大,美联储也处在非常犹豫的状态下。
欧央行是在2022年10月开始调高利率,从原来-0.5%调高到了目前的4%,也就是调升了4.5个百分点,其下一步行动,首先取决于欧元区通货膨胀的数据,同时欧央行也在观测全球金融市场的动向。
3月份,日本进行了8年来第一次利率调整,将基准利率从负0.1%调到正0.1%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取消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控制曲线,原来的国债收益率控制在正负1%,也就是十年期国债最高收益率不超过1%的水平,现在日本央行取消了这个限制,但其实还是非常谨慎的,没有退出央行购买国债的政策,日本央行继续购买日本国债,只是不再用收益率曲线的控制方法,控制收益率的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
我请大家注意的是,日本央行现在持有日本政府发行国债的60%,美联储也持有美国政府发行国债的18%。这两个央行现在面临的挑战实际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主要发达国家在利率政策调整方面怎么变,前提是我们的政策要立足于中国经济,立足于中国高质量发展这个基本的出发点。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背景下,中国经济2024年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中国要制定《第十六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第十七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也就是把我们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同2035年之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统筹结合起来。
2020年10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两个重要的政策文件:《第十四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发展目标》。《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的核心要义就是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件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届时中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什么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当前全球总经济规模为10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第二位,为17.9万亿美元,2023年人均GDP12690美元,也反映了“十四五”前三年我们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四五”对中国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发展阶段。“十四五”的第一年也就是2021年,中国GDP总产值首次超过了100万亿人民币,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我们讲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意味着我们要在2021年的基础上人均GDP要翻番,也就是从1万美元到2035年达到2万美元以上的关口。
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更是一个光荣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造福,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宗旨,而且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信心来自哪里?我们需要做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分析。世界各国在计算经济增长率时是计算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就是按不变价格计算,但在统计经济总量时是根据名义经济增长率,包括通货膨胀因素。而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是剔除通货膨胀率因素,这才是真实的比较。
为什么2023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5.2%,美国是2.5%,但最后看总量,美国经济总量达到了27.37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只有17.9万亿美元。这里面首先是名义增长率影响的问题,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当年中国的名义增长率低于实际增长率,同时这一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是贬值的。
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就是实际增长率。2022年中国GDP规模是113.16万亿人民币;2023年是119.1万亿人民币,实际增长率是5.2%。按照不变价格来计算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态势,增长了6万亿人民币。按照可变价格测算,2022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120.47万亿人民币,2023年是126.06万亿人民币,增长也是6万亿,但总量的数值上是有差别的。
所以,按照当年价格核算的名义GDP,这个“名义”不可省略,我们要清晰地界定这个名义增长率。当我们讲各国经济规模达到何种程度,也就是总量达到何种程度时,用来对比的数据是名义增长率达成的结果。按基准年经济核算的GDP,也就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GDP来测算,就是实际增长率,也叫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率。这个统计上是非常清晰的,但我们有时候分析时就忽视了。
统计实际GDP的目的,是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来观察各国的经济实际增长情况。如果按照2023年中美两国各自规定的基准年,美国规定的基准年现在是2012年,我们是2020年,不管怎么说,两国都是按照基准年来计算的。美国2023年的实际GDP是22.4万亿美元,中国实际GDP是17.6万亿美元,两者之差是79%,而按名义增长测算两者之差是65%,中国的GDP总额是17.9万亿美元,美国是27.37万亿美元。
研判经济发展趋势,实际增长和名义增长都要重视,这关系到我们对“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的伟大历史成就的认识。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近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中国发展的奇迹,也是全世界的福音。这是为了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是为了全球的和平发展,特别是为实现2035发展目标做出的中国贡献。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有了新的升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升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也有了新的升华。
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的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是本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个伟大使命,中国将努力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是中国体现大国责任,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第一次超过了传统能源,光伏设备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80%,风电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比50%,电动汽车占比60%,这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做出的重大贡献。
实现2035年目标,也就是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要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十四五”前三年,我们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4%。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每年实现4.7%以上的名义增长率,就能实现2035远景目标。
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丝毫不能松懈,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努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我们现在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世界产业革命中进入第一梯队。大家知道,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第二次产业革命是以电力为代表,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前两次产业革命发生时,中国尚处在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在197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启时,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必须付出极为艰苦的努力赶上时代的步伐,但现在我们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开端之际,站在第一梯队的行列,我们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是两方面,一是算力,二是能源。在能源方面,因为党中央英明的战略部署,我们现在确实站在全球非常领先的地位。但在算力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利用“小院高墙”,利用技术封锁要制约中国算力的发展,最后制约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国特别是核大国的政策沟通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去年11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包括建立中美人工智能工作小组的原因所在。
3月27日,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企业界人士和战略学术界人士时,强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展望和预判,同时也向美方人士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跨度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国新一轮的高水平的对外改革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各个方面同国际接轨。当前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要求大国之间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同时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和平和发展,造福全人类。
推荐阅读
重要!重要!重要!
有读者留言问我,如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找到公众号推文
大家可以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欢迎持续关注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