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强烈推荐!人大副校长郑新业论“新质生产力”
编者按: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会执行理事郑新业教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战略先导地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强大支撑。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具有较强发展韧性
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第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重要驱动因素。世界主要经济体围绕新兴技术和未来产业的竞争与政策博弈加剧,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主战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化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强大支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把握主动权。第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适应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要求。理论上,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面对传统发展模式下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的情况,应当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第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要求。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都需要通过产业活动的变革,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发展动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坚持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科研产业化,也要避免只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而轻视传统产业,甚至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就传统产业现代化而言,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更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推进传统服务业现代化。就新兴科研产业化而言,有必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产业创新的牵引优势,重点提升技术、产业、市场联动的系统竞争力,开辟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太空经济等新赛道新领域。但也要看到,各地区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有所不同,应当坚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第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进入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在于做好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可以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更稳固、更可持续的收入条件。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以更多样、更智能、更绿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均等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特别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现代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有效应对发展变革
加快形成系统竞争优势,使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本色更为彰显——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创新在全球竞争格局演变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应该看到,科技发展既依赖于加强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更需要科技、产业、市场、人才、金融等深度融合。简单来说,不能就科技创新谈科技创新,而要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效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下一步,有必要将科技创新与完备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高标准基础设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等综合优势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系统竞争优势,以有效应对全球发展变革与需求变动。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劳动者,使新质生产力的效率成色更为突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供给数量,使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在观念上,应当主动适应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从劳动者与“机器”是竞争关系的旧思维转向人机协作的新思维;在体系上,应同步增加技改投资、教育投资,持续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系统调整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AI增强型”劳动者;在制度上,应重点健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收入协同增长的体制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使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更凸显——加快发展“电力新基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入融合,发展智慧能源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大力构建氢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能等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标准,推动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放大新能源产供链体系、地方能源企业海外建厂等综合竞争优势,提升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深化应用智能监测和诊断技术、优化运行技术等,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传统能源服务现代化。加强文化赋能产业,使新质生产力的质优特色更为鲜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赋能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创新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助力产品从低成本竞争向文化溢价转变。要重视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金融等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使新质生产力的共赢亮色更突出——要坚持开放合作造福人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结合起来,更新农产品标准、工业产品标准、能源标准等,以更高产量、更低价格、更好质量惠及全球民众。与之相伴,还应坚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专利跨国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创新动能,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推荐阅读
速读美国顶刊9:6位美国学者激辩“除了胜利,美国无路可走?”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