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冰行动》幕后最大的boss,才是真正的顶级流量!

厂长 口袋电影 2019-06-24

《破冰行动》大结局,似乎让观众不怎么满意。


一连上了多个热搜不说,连导演都不得不发长文回应质疑、道歉:


“我应该可以在拍摄及后期中,将这些疑虑全部化解,而我没有做到,对不起。”



豆瓣评分也从开播的8.6,跌到了7.4。


当然了,这个分数对于很多国产剧来说,依然是高分。



网上吐槽最多的是副线多、烂尾,很多铺垫没交代清楚,导致剧情不连贯,还有陈珂的人设,除了哭还有什么作用?!


更有网友呕心沥血总结剧集的几处败笔,获千人点赞。


讲真,这不是真爱粉是什么?!影哥看了都心疼。



毕竟此剧一播便拿下“敢拍国剧”的称号,谁又能想到它会高开低走。


但在烂剧一箩筐的国剧圈,与其说这是对《破冰行动》的抨击,倒不如说是对它抱以更高的要求,替它感到可惜。


可惜带感的题材和精良的制作,还有一众同台狂飙演技的戏骨们。


比如被观众疯狂表白,演反派却圈粉无数的王劲松



剧中他饰演的林耀东身份极其复杂,很难把控。


林耀东作为村主任和人大代表,以及受人尊敬的宗族大家长,是“全村的希望”。


因为对家族地位的执念,他的人生目标是建一座最大、最华丽,最美的祠堂。


在林氏,我们是最小的一支;


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辱,因为我们连自己的祠堂都没有。



赚最毒的钱,填最暗的梦。


“林老大”带领全村制毒,做的越大越成功,被他踩在脚底下的生命就越多,无数的家庭破裂无数的鲜血,换来的钱被他供在祠堂。



这个角色在现实中的原型叫蔡东家。


号称“冰毒教父”,是整个毒村最大的保护伞。



与以往凶神恶煞的反派不同,林耀东在剧中打扮朴素,看起来彬彬有礼。


很多时候他以和善示人——


像是修学校、设奖学金,还会慈祥的对你说他就是个普通人。



或是一边玩着茶道,一边跟你谈人生谈理想。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一位网友总结的很好,“这部剧很像狼人杀,你以为是普通村民的,其实可能是狼人,你以为是狼人的,其实是猎人。”


当牵扯到利益时,林耀东善良的外衣褪去,狼爪便伸了出来。


以至于看着他,你会自动脑补四个字:道貌岸然



不怒自威,王劲松的每一个眼神和表情都刻画得很到位,特别是第一集出场,他硬是把村委会主任走出了副国级的气势!



这场戏台词虽然不多,但极具有震慑力。



剧中,王劲松与多位实力派上演精彩对峙,像被不少人奉为名场面的:林耀东和三房决裂。


在祠堂里,他遭到林宗辉的言语挑衅,心理防线彻底被击垮。


从暴怒,不解,到心软,再到开枪,整个情绪逐渐失控的过程一气呵成。



尤其枪指兄弟时,王劲松面部肌肉的颤抖和开枪瞬间的那声呐喊,把角色的无奈和决绝全然引爆。


妥妥的脸部肌肉都是戏了!


讲真,王劲松再次用神级表演炸开了“演技”二字的天花板。



然而,让我们惊叹的这些细节处理,王劲松却说,没有刻意的去设计。


“这些都是赠品。当你对作品、角色充分理解,与其融合后,在现场的拍摄环境中,角色自然会被赋予灵气和光芒。”


但这并不是剧本一上手就可以准备的。


在片场,王劲松有个老习惯,开拍前他总先到布景里转一圈,观察环境和陈设,提前感受氛围。


以此减少角色对环境的陌生感。




而他对现场细节的讲究,这还只是个小小的开头。


在当下浮躁的演艺圈,抠图、滥用替身、不记台词等乱相频发,51岁的王劲松却除了演好戏,还“兼职”服化道。


对于戏服,他有自己的标准。


在剧组准备的30多套中,他选出10套左右,试衣期间还反复提建议。



“这个戏不需要耍帅,也不用显腿长。”


他一直跟设计师强调:下摆不能短。


尽管短衣襟更容易显身长,但过短会让人物重心往上,走起路来不够沉稳端庄,不足以彰显林耀东作为族长的身份。



此外,很多人们忽视的细节背后都颇有用意。


像林耀东全程戴着的眼镜。


剧组准备了十几副,他偏选了跟自己佩戴度数不符的老花镜片,因为这样会变形,能把人物的瞳孔扭曲放大,使观众看到一个诡异的灵魂。



还有鞋子,他说“太厚的鞋底会不踏实,鞋底越薄越轻,越符合林耀东不显山不露水的性格特质。”


所以最终选择布鞋,这样才会悄无声息,且踏实稳重。


还有总是被林耀东摆成一排的手机,也是王劲松反复思量过的,以此体现角色的心思缜密,而最能体现该特点的就是强迫症(部分资料来源:王劲松坐客《人民日报》直播间的专访)。



从反馈来看,观众确实领悟到了。



可以说,演戏于他来讲是件严肃的事儿,因此处处注意细节,力求最完美。


但演员有时也是被动的。


在《人民日报》的采访中,他曾吐露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结局。


他曾跟导演反复提到《破冰行动》不应该这样大结局,《破冰》还缺失1场非常重要的戏,那就是对林耀东的审讯;


最后必须有一场对林耀东的审讯才能把他之前精心树立的“老有所剧幼有所养”的表现美好打破,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揭开这个大毒枭的真实面目,直击他的灵魂深处。



由此可见,好的演员从来不是签完合同,拿了钱,应付了事,坐等下一个戏约,而是真真切切想做出一个作品。


正如那句诗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在遇见林耀东这个角色之前,王劲松已经沉淀、准备了32年


这个数字一点儿也不夸张。



大家普遍可以查到的,王劲松最早参演的作品一般是2002年的电视剧《大哥》,或者是1997年的《新乱世佳人》。


但这个并不准确。


《新乱世佳人》饰演冒之良


王劲松的第一个角色比这俩还要早9年。


那一年,在江苏电视台的百集电视系列剧《秦淮人家》中,他第一次出演有台词的人物角色。


一场戏,两小句话,15块钱,从晚上七点一直等到凌晨两点才开始拍,拍完以后翻墙回的学校。



别看他这么一板正经,其实他最初是被寄予厚望当喜剧演员的。


高中毕业那年,特别喜欢唱歌的他直接就报考了声乐系,想着就算最后不当歌手当音乐老师也是不错的呀。


结果梦想破灭,没考上。


谁料到,这刚走出考场的门,有位老师紧接着就追出来了,说他条件挺好的,声音好,个子高,去考演员去吧。


就因为这,王劲松去考了话剧团。



没人教过,没专门学过,完全就是白纸一样,抽到考试题目后压根也不知道怎么演,索性就按照自己理解的一通演。


演完了往台下一看,老师一个个都快笑趴了,“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喜剧演员的天才”


显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因为到现在也没有人找他演过喜剧,而他也并不是什么演戏的天才。



2006年,出演张黎执导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王劲松在剧中饰演太监杨金水,是剧中浙江贪污大案的关键人物,心机重,做事果决,有狠辣的一面,同时也是个性情中人。


有一场戏,杨金水为了保全背后势力,选择装疯保命。


虎落平阳被犬欺。


押解回京后,杨金水被一群大小太监落井下石,凉水一桶连着一桶往他身上浇,为了测验他是否真的疯了,又是针扎,又是火灸,受尽种种侮辱。



当时北京很冷,时不时还有雨夹雪,导演担心演员受不了,试过把水加热了再往演员身上浇,但那样冒出来的白气一下子就穿帮了。


没办法,只能浇冷水。


一桶,两桶......最后浇了差不多有10桶,寒风吹来冷到刺骨,浑身湿漉漉的紧接着就是被针扎,一针,两针,统共又被扎了40多针



戏是顺利拍完了,可王劲松一会到房间就不行了。


侧腰被掐的青一块紫一块,半夜里冒虚汗发高烧 ,谁也没惊动,自己悄悄出去挂了瓶水,得亏是第二天没有戏,他才能好好地休息缓缓。


还有一场戏,杨金水被告知再也不用装疯。



紧绷多年,忍受各种屈辱,这一刻终于可以释放。



那场戏,他个人后来感觉表演得不到位,这种遗憾纠结了他整整两年。


两年间,只要没事他就会在心里过一遍,人物关系啊,角色心境啊,台词处理,内心活动,直到琢磨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处理方案,这事儿他才慢慢放下。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大家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演员表演完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是结果,可在结这个果之前,演员在背后的付出却并没有太多人知道。



王劲松塑造的绝大多数经典形象,真正拍摄的时间都不是很长:


《琅琊榜》言侯,拍了12天;《我是特种兵之国之利刃》,拍了19天,《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荀彧,拍了20天,《麻雀》李默群拍了13天,《猎毒人》楚司令拍了7天,《夜空中最闪亮的星》郑主席拍了8天。


他把大部分的时间搁在了拍摄之前,镜头之后。


比方说咱们前面说过的《破冰行动》林耀东,比方说《军师联盟》荀彧。


跟林耀东不一样,荀彧戏份真的不多。


但他提早很久就开始准备,多次跑到徐州博物馆,感受当时的社会状况,研究荀彧所处的这个社会阶层的生活习惯。


查原著、查史书,细致到荀彧身上会带什么香、吃饭用的碗都落实得清清楚楚,然后把这些资料图片打包发给道具组准备。



他心里很清楚,拍一个戏不光是给现在的人看,以后的人也会看到。


“那现场就不好弄了,你说突然因为一个碗停拍了多不好。但是我对合作的团队有自己的要求,符合我原则的才行。你要知道你拍的戏不是给你自己看,也不是给现在的人看,很可能是留给后来的人看的,要经历时间的磨炼的,这是职业良心。”


戏骨是怎么炼成的?


就是这么来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点一滴的准备,大多数时间不为人知,只有极少数时刻惊艳。


像这样的戏骨有很多很多。


2005年,《大宋提刑官》热播,何冰火了。


这一刻,他等待了18年



2017年,《军师联盟》热播,于和伟火了。


这一刻,他等待了25年



还是这一年,《人民的名义》热播,吴刚一夜爆红。


这一刻,他等待了32年



今年《都挺好》热播,倪大红终于坐实了他的名字,大红了。


这一刻,他等待了40多年



大器晚成,是他们被评价最多的字眼。


这简单的四个字承载着多少辛酸,多少血泪,多少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付出,除了他们自己,不会有人真正了解。


“戏红人不红”,“脸熟叫不上名字”,是他们经常遭遇的尴尬境地。


等不到一个心仪的角色,是他们最大的痛苦。


观众的一句褒奖,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所谓戏骨,就是如此。


不求得到多少高光,只为每个角色无愧于心。


这样的他们,应该红,也必须红。


这样的他们,才是真正的顶级流量!


往期回顾




 你的“在看”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