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让制造业重回美国”,这可能是中美贸易战的唯一解释

2018-03-31 Autocul 汽车有文化


汽车制造业曾经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产业,但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给美国汽车业,甚至是整个美国经济都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氛围愈发剑拔弩张!


特朗普及其内阁成员频频强硬表态,中国政府强势回应“奉陪到底”,国内媒体也是一溜烟以“美国必败”为题蜂拥报道,似乎有一种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感觉。



但稍做冷静下来,可能就会发现,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战,不过是又一次的套路,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重演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同时在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拉票。





特朗普大选前的视线转移


先来播报一组事件:


2003年3月,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3月,奥巴马政府推动利比亚战争;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挑动中美贸易战。


时间点很巧,都是在3月,相隔时间差也近似。不同的是,布什和奥巴马都是采用暴力战争,特朗普采用经济制裁的形式。相比下来,暴力战争持续时间短,取得的效果短期内更易显现,而经济战争是持久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有胜负结果。


重点是,连续三起事件都是发生在现任美国总统谋求连任前夕,布什和奥马巴马在当年底的大选中成功连任,不知道这之间有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但战争一定对他们的竞选是有影响的;而在今年2月,特朗普宣布参加2020年大选,并于3月10日发表竞选口号——让美国保持伟大。



何以连续三任美国总统如此乐于在竞选前夕发动战争呢?这还得从美国内部环境说起。


在上个世纪,美国借助二战和第三次技术革命,迅速积累起经济财富,进而树立起全球霸主地位。但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让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尤其是国内经济的下滑,让美国民众对历任总统充满质疑。但即便如此,美国人长久形成的内心优越感并未消失,他们习惯了在国际社会中掌握主导权,当美国经济地位受到挑战时,美国政府就开始挥动“大棒子”到处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历史无数次证明,发动对外战争是平息国内民怨的最好方式。


而特朗普此次挑动中美贸易战,不过是套路的延续而已。当前,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已是不争的事实。从2017年第一季度起,美国GDP增速持续走低,消费者消费信心指数一路下降,就业市场的改善步伐在放缓。而美国的制造业深受经济下滑的影响。据摩根士丹利,美国制造业占据该国经济10%的比例。这些,都让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推行受到严重阻力。




矛头直指中国,源于特朗普的“让制造业重回美国”



说起制造业,很多人脑袋里面第一蹦出来的就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这给中国经济的腾飞带来极大的刺激点,也给美国带来极大的痛点。


“从1997年算起,美国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而人口却增加了5000万。”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我们要让美国造钢铁重新成为这个国家的脊梁。就业机会会回来,收入会增长,新的工厂会重返口岸。”


对政客们来说,“让制造业回归”这个口号之所以显得魅力十足,除了其原有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很大程度也在于它对普通民众的感召力。制造业曾以不高的技术门槛为很多人提供了稳定的工作、体面的薪水,但这样的工作在发达国家早就不多了,活得最好的是硅谷和华尔街的精英。长期失业的人们十分愤怒,而执政者们则感到无法再忽视他们的诉求。


政策的风向传导得颇快。在特朗普发表这个口号之后,苹果、Alphabet (谷歌)、微软等科技领军企业被叫去开科技峰会,讨论创造就业的问题。而美国著名的汽车巨头福特就因“被点名”直接取消了在墨西哥投资建厂的计划,转而宣布投资7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建厂。



这里,就必须要澄清一下制造业的概念,按照麦肯锡的细分市场划分的方法,主要包含五大块:


1、基本消费品,包括纺织,皮革,家电等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产品。


2、本地加工品,包括金属制品,橡胶塑料,食品,家用化工产品等等。


3、资源密集型产品:包括石油化工,木材,纸品,焦煤等矿产等


4、车辆与机械:装备制造,内燃机车辆和零部件,飞机等


5、高科技制造:制药,医疗,电子电脑,半导体等


从美国的制造业打开结构来看,并不是全线溃败的,四类五类有增长,汽车机械还在1.8%的GDP增长,半导体医疗等还在高增长。美国的前三类传统制造业产品基本上是不增长了或者负增长了,流失很严重。理由很简单,过去三十年是美国传统制造业大迁移的时期,美国的传统制造业没有竞争力,特别是成本上,最重要的是迁移到了中国,这个基本是大家形成的共识。其中,汽车和重型装备制造目前是美国的核心制造产业,既能拉动GDP,也能拉动就业,这也是为什么08年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一定就救通用一样,这个目前是美国依赖的制造业。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美国极为依赖的汽车装备制造正在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制造业是就业之本,有政府支持,成本优势上依然还具备竞争力。单单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国比美国要便宜不少,虽然相对东南亚已经没优势,但是中国劳动力的职业素质,以及高效的运转模式和管理手段是东南亚不可比拟的,一部分传统制造业肯定会流失到东南亚去,但是相对中高端的制造业的东南亚还不可能短期超过中国,这也是世界多数汽车巨头选择在中国选择制造工厂的原因。



另外一点,中国已经制定出“中国制造2025年规划”,这不仅是中国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落脚点,更是承担着制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国家的坚定历史诉求。所以,当中国以“中国制造2025”计划引领着全球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并执掌新一轮科技文明时,传统老大美国开始慌了,正如特朗普总统迫不及待地要求限制中国对美国技术公司的投资。


“中国表示要在高新科技上投入几千亿元并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如果让中国如愿以偿,就对美国不利。”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曾表示,这些创新技术都涵盖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里。



但客观分析,特朗普想通过贸易打压的方式重振美国制造业,并不现实。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多要素,但归根结底是要人去做。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与发展模式相关,也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关从目前来看,特朗普想重振昔日的制造业似乎已经成了美国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根据中国这30多年来的发展来看,制造业的崛起对中国人有着深切的体会,再去看今天的美国,已经无法找来愿意干蓝领活且有一定技能的年轻工人。




特朗普要借贸易战限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前面已经说过,在制造业中,车辆与机械制造是美国极为依赖的部分。美国,这个曾经的汽车第一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制造工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比如,通用公司就曾面临破产危机,还是靠着政府援救才得以保存。还有曾经世界知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已经宣布破产,这对美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是极痛的打击。



反观中国,汽车市场一片大好。市场份额早已是世界第一消费国家,自主品牌蓬勃发展,已经具备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这些都让美国如坐针毡。


据有关评论员分析:“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说到底是美国人自己产生了自我怀疑,丧失了自信,所以才又拿‘中国威胁论’老调重弹。”


然而,特朗普能达到目的吗?显然行内人士并不这样认为。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车型排名前十的企业中,美系车企仅有林肯品牌。而林肯在2017年进口到中国市场的数量为6.47万辆,同比增长78.5%。此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2017年进口到中国的数量是1.7万辆,同比增长51.6%。


相比于中国市场年销超过2000万辆的基数而言,中美汽车进口市场的变动对于整体车市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中国汽车零部件25%左右都出口到美国,以车轮和轮胎为主,而美国的进口零部件占比为7%,主要为传动系统、车身附件以及发动机零件等。贸易战的深入,对汽车零件行业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


不过考虑到中国汽车目前仍以内需为主,一旦汽车零部件出口遇到限制,可能会让中国制造商们将产品转移到内需上,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或许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契机,扩大内需,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对此,美国汽车业也表示了担忧。福特汽车中国首席执行官David Schoch就表示:福特在中国投资巨大,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两个主要的经济体,在贸易问题上应相互合作,贸易战将没有赢家。



如今,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系三大车企的全球销量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持,美国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达到了空前高度。从这个角度上讲,中美贸易战,可能最终的受害者还是美国汽车品牌。




汽车制造业曾经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产业,但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给美国汽车业,甚至是整个美国经济都带来巨大的冲击。而美国政府挑起这样具有浓厚单边主义色彩的条款,妄图改变对中国汽车领域高达8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虽然美国市场占据中国零部件企业一大块份额的商机,但并不会在其它市场中没有契机。即使是受冲击最大的零部件生产角度看,中国产品还是具有成本和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再加上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在做“品牌向上”的发展,不少企业在制造、设计能力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企业是完全不惧怕这个贸易战的。






微信ID | Autocul
入驻20多个平台,阅读超亿次

汽车有文化媒体集群

旗下媒体

汽车有文化 | 汽车有智慧 | 谈车工坊 | 我的汽车自驾游

旗下出版物

寰行中国系列1 | 《别处,是归客》

寰行中国系列2 | 《风从西边来》

寰行中国系列3 | 《十四行》

《逐光:从西双版纳到清迈的佛光之旅》

……

每天文化多一点

商务合作微信:xuan18621718528
注明"汽车有文化",我们拉您入交流群


汽车有文化出品人是第22届、第24届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2009、2011);是汽车文化之旅系列图书出版人(2014-2017);是新浪、凤凰、百度、知乎汽车专栏作家。汽车有文化荣获2014年搜狐旅游汽车联盟最具贡献自媒体;2017新浪汽车&新浪微博“年度专业创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