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邑|第二十三期青网征文活动邀你一起畅谈:区域教育科技资源的不协调是否是造成“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
2016年5月26日上午10点,哈佛生物系博士毕业生何江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演讲。何江是哈佛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与他同台演讲的特邀嘉宾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这位在中国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母亲甚至不识字。但他不屈服于命运,凭借自己的努力,何江本科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了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随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硕博连读,毕业后将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何江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医在中国农村发挥的作用,以一个理科生的角度反思科技知识和技术在社会上不均衡的分布,以及如何将自己研究的科技技术,更广泛地传递到世界不同地方。
《中国青年报》在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曾引述过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关于“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这一问题的论述,里面描述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其中还提及,清华老师专门做过调查,发现在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也就是说,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相比之下,农村学子上名校,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似乎已经是越来越难的一件事。
时下网络上的很多书籍和文章,也在讨论同样的问题,研究得到过如下的结论:
中产及以上的家庭,因为父母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较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就更加有方向、有力度,也比较容易将孩子送入好的大学。
而城市中的贫困家庭,以及很多农村家庭,因为父母自身的水平局限性,和家中资源的匮乏,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如果孩子想考上好大学,需要自己付出更艰辛的努力,考入名校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要想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仅仅努力学习是不够的。孩子的成绩里面,还要加上家庭的一部分,即:父母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时局的把控力度,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而这些,显然是对于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庭更为有利。
所以,现在对于“寒门再难出贵子”和“阶层固化”的讨论愈演愈烈,人们似乎也更加肯定,寒门学子越来越难以与城市中产家庭的同辈抗衡。
正如何江所言,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把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孩子都有权利接受平等的教育。但区域教育科技资源的分配不均的事实又摆在人们的眼前,这个现象是否就是造成“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呢?你们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各位邑大新秀,青邑舞台已经向你敞开,还等什么?向我们说出你心中最真实的声音吧!
青网评论,你我同书。
*作品上交时间:6月11日—6月16日
*作品展示时间:6月17日,6月21日为广播站优秀投稿播音
*作品展示平台:“五邑大学团委”微信订阅号,五邑大学团委宣传部广播站
*作品要求:
(1)稿件字数为200—400字之间,须有标题,可配图不超过3张。(上交的作品必须是个人原创作品,图片可以非原创,但须注明出处);
(2)作品需紧密围绕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
*投稿方式:
作品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姓名”命名打包发送到yidaqingwang@163.com。(稿件中须附有作者的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可附上一张能体现大学生良好风貌的个人生活美照。想在邑大走红?团团君来帮你!)
*扶持政策:
作品凡在“五邑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开推送,将在综合测评进行加分,每篇0.5分;凡入选的稿件均将推荐至《五邑大学报》第四版,若被刊登,每篇稿件作者可再获得3个第二课堂学分及稿酬。
美编/吴建邦
责任编辑/周馨琳、张泽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