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刘廷红:打造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农场
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元年,农业和农村迎来了各种扶持改革政策的密集出台。青年湖农场主刘廷红作为返乡创业的青年,在咬牙坚持走过了七八个年头后,终于有了笑容,他说他终于看到了做生态农业的希望曙光。
本期人物:刘廷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767l1oqtq&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青年湖农场是目前离重庆主城较近的大型农场之一,主要种植樱桃、枇杷、丑柑和香桃等共计十万株。为什么要取名叫农场?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忘本。这个“本”就指的是,我们要用生态的理念,种出好的水果来。
▲青年湖生态农场
我之前是做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也算是IT人。现在作为一名返乡青年,就想做真正的农业。对于青年湖农场,我们的理念就是从土壤健康、水源无污染、空气优良这样三方面打好基础,做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农场。
▲农场旁的荷塘
对于改良土壤来说,种植豆科植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因为豆科植物有固氮的作用,收割之后余下的也会变成肥料。
农场所在的明月山区,本来就是适宜种植樱桃的区域,也一直都有种植樱桃的传统。每年到了大约四月中旬的时候,那时正好樱桃成熟了,所以很多人就慕名而来。不知火3月,樱桃4月,枇杷5月,基本上都隔着一个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农业要能够翻身,农业要能起来,必须以乡村的全面振兴为前提。
刚开始近7年时间,我们埋头种树,基本上没有抬头看路。种了差不多十万株果树,但是一直没有盈利。这就让我反思,是不是埋头种树错了?
▲农场里的丑柑树
为什么不赚钱?就是在整个乡村凋敝的大前提下,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在这边很难得到实施,也很少得到资源,很多短板。技术、生产、资金、人员、运营,甚至管理,全部都是短板。堵住这些短板,何其艰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后来慢慢发现,这个系统工程我寄希望在什么地方?我就觉得就是现在。2018年可能真正算是乡村振兴的元年,我认为这是作为农业最大的机会,也是作为青年湖农场最大的机会。虽然不容易,但是希望在前方。
农业的兴旺一定需要乡村整体从环境、人文、治理和乡风民俗等方面都有改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拉动,农业就没有可能。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的兴旺一定需要乡村整体从环境、人文、治理和乡风民俗等方面都有改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拉动,农业就没有可能。
我们到这里来之前,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荒草丛生,所在的居民也大多是老年人。但是近几年,这些老年人能够在农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份收入,并且几乎都把自家的房子翻新了,这对我来说也是种安慰。
━━━━━━━ 编后语━━━━━━━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村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像刘廷红这样的青年,在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且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情况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时代浪潮,重返家乡。他们带着各自的能耐和本领,引领着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回乡创业。
农村百业待兴,而青年的重返,将一改农村过去的凋零现象,为发展重新注入生命和活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明月山下,在青年湖畔,在更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我们便会看到一副副美丽兴盛的乡村图景——山美水美,生活美!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随着重庆快速崛起,
越来越多他乡异国人群
逐梦重庆、融入重庆、献力重庆
或许初入社会,壮怀万丈;
或许闯荡多年,久历沧桑;
或许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或许功成名就,笑看风云。
为记录渝漂生活,温暖渝漂人生,
渝漂公众平台特向社会征集“渝漂故事”,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不限,
一经采用稿费从优。
“渝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 ccypr023
渝漂故事热线:18623399616 17382336959
投稿邮箱:1397999140@qq.com
Hi
本篇推文文字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看完文章请记得长按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