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圈礼仪指南 // 离开微信的日子

2017-05-06 晓东

链接:

离开微信的12小时

(微信实验室之7 集锦篇)



窗外有风


离开微信的日子

张盖伦

本报记者张盖伦摄于“决心”号


    睁开眼睛,摸过手机,熟练地划到微信图标,点开。

    无法连接到服务器。

    手机右上角,信号栏一处,是一成不变的“叉”。

    微信上,最后的信息更新是在4月14日。同事问我,晕不晕船。我回复说,目前还行……再之后,“决心”号往海的更深处航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一起偃旗息鼓。

    作为随船记者,我登上了这艘国际最为先进的大洋钻探船。作为一个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我也不得不开始了移动网络的强制戒断。这是一艘两个月不停岸的大洋钻探船。船上33名科学家,要去探寻南海海陆变迁之谜。

    其实,网络还在那里。你可以查阅新闻,也可以搜索八卦。比如,我依然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有明星离婚,知道了李健和小岳岳在《我是歌手》的决赛现场唱了一首挺喜感的歌,知道天舟一号成功发射。

    但是,微信没有了。

    工作和生活,亲友和“一面之交”,都挤在微信上。手机里,藏着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微信,就是世界的大门;而移动网络,是你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早晨醒来,未读消息争先恐后跳出,你专心致志花费大量时间回复消息,感觉自己如此被需要。

    失去微信,就失去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资格,失去了一切非必要的社交情境。

    我的联系人数目瞬间崩塌到个位数。微信里上千好友,全部被关在了那个需要移动网络的世界,放不出来。

    邮箱里躺着的,除了科考船上的群发邮件,就是编辑的来信。

    对话画风大致如此:

    主题:4月××日稿子

    Re:稿子,有几个问题,速回复!

    Re:回复:稿子,有几个问题,速回复!

    喧哗的世界瞬间从身边抽离,那些陪你扯闲篇到深夜的朋友,一下子全部消失。而且,请放心,他们并不会急着要找到你。你从朋友圈上消失一个星期,大家就会忘了你。这个构筑于微信上的社交世界,多情又无情。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我去接你。它欢迎任何一个进入者,也不会缅怀任何一个离去者。

    但你又不舍得完全背弃这个世界。它总是烦你,但也在无聊时给你慰藉。它太生机勃勃,几乎24小时永不眠。你真实感到人不是孤岛,或者,人就算是孤岛,那也是跟许多孤岛遥遥相望。

    昨天,同行的记者借到了船上唯一一部移动上网工具——一部iPad。他下载了微信,在等待加载的过程中,看起来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默默念着,只上一小会儿。但后来我每次进入办公室,他都会露出一脸做坏事被抓包的笑容,再一看他手中iPad的界面——哈,果然在用微信。

    简直是个让人上瘾的世界。

    而我,并不确切知道谁在那个世界等我,只知道它看起来就像午后的咖啡、像夏日的汽水,撩人心弦。在网络覆盖如此全面的今天,可能再难找到这样漫长的移动网络空白期。它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奢侈。

    黄昏,我拿着手机,走上甲板,躺在躺椅上,无意义地划拉着。什么新信息都不会有,但这就是一种身体记忆。

    然后看着夕阳将海面上的云层渐次涂抹,再慢慢睡着。

来源:科技日报


朋友圈礼仪指南

李帆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交圈子,都需要一定的礼仪和规矩。微信横空出世也就几年工夫,却也经历了兴起时期的混乱,到现在自发的克制。所有的克制,都是从一些小事情上体现出来。比如一开始,无论熟悉与否,微信群里就动不动拉人投票,理直气壮,到现在,但凡求人帮忙,势必发个红包出去——就我拆开的来看,一个红包平均不到1毛钱,但这样做,本身很有诚意。这就是进步。

    如果说礼仪的核心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分寸。相对其他社交领域,朋友圈里的大都是熟人比其他人更要亲近。然而,既然是熟人圈子,更需要一定的距离,来保持良好的印象,平衡彼此的关系。那么,一些有分寸的做法,就显得十分必须。

    所以,不要搞图片恐怖主义。在我看来,能添加你为好友的人,说明在欣赏你的同时,也能忍受你一些小小的瑕疵。相信我,晒图本身并不是错,无论风景、美食、宠物、自拍,还有自家的小宝贝,所有这些,也许失之于琐细,但都代表了生命中蓬勃、刚健,欣欣向荣的那一部分,而自己的冻疮、龋齿、溃疡,甚至狗狗的便便,已经不止于浅薄,只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露癖,暴露癖不会受大多数人待见,即使是熟人也不例外。

    因为太辣眼睛。完全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曾经的女神,用一张狗狗的便便袭击了我的眼睛。美好顿时化为泡影,执念瞬间放下,灵魂原地飞升,女神从此变路人。

    一定不要随便拉人进群——尤其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原本静若处子的手机,突然像精神病一样叫个不停,手忙脚乱打开一看,不知怎地自己就被拖进某个群里。再仔细一瞧,哎呀,当年毕业时就庆幸今生不用见到的家伙,居然又再次出现。退群,不给群主面子,继续呆着,自己不会舒心。正如鞋子里的一颗石子,总担心它有硌脚的那一天。

    当然,热心的群主、群友们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忙着拉起一个又一个老乡群、同学群、创业群、运动群,就像勤奋的造物主,开创着一个个平行宇宙。强扭来的群,活跃度也不会多高,如果说建群初期,像超新星爆发一样,大家热闹得寒暄个不停,那么,在一阵红包雨过后,突然发现无话可说,平行宇宙归于死寂一样的静默。

    比无话可说更尴尬的是突发的吵架。本以为熟人都是吵不起来的,但熟人的熟人,也许是陌生人,或者敌人。于是,为一些虚无缥缈的观点,就开始吵得不亦乐乎。作为社交媒体,朋友圈其实不太适合吵架,因为一不小心,你的老板、客户、师长、亲戚……总之,就是一批和你有一定利益关系,但又没那么熟悉的人,会看到你面目狰狞的样子,这将对你十分不利。如果心头郁结,控制不住体内的原始冲动,相信我,微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那里你可以改头换面,挥斥方遒。在朋友圈,还是选择做一个端庄的素人。

    还有一点,不要主动暴露智商。在朋友圈里,很多人会转发捐款、寻人的信息,以显示自己的爱心,然而,如果未经核实就转发,很容易成了谣言的帮手。如果这些信息里还斥责了“看一眼懒得转的冷漠的人”,那么,你的转发行为还冒犯,或者说挑衅了大部分朋友圈熟人,仅仅因为他们没有转发一条真假难辨的信息。

    最后,要宽容。既然在真实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熟人、朋友,朋友圈也是如此。我们对自己做出种种要求,规范自己在朋友圈的行为,是让自己不被他人讨厌。那么,我们对熟人也要宽容,因为,自己难免也有犯傻的时候。所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容忍别人拉我们进陌生的群,容忍一些奇葩的照片,容忍朋友熟人们偶尔的不过脑的信息,容忍一切无伤大雅的插曲,则会让我们在朋友圈更受待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链接”

陆军原18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1-11)


我和父母怎么处?


舌尖上的谣言,谁在传?

让“健康谣言”失去生存土壤

肺癌有新药 欣慰中国造(《经济半小时》)

厉害了!中国最新手术刀(《经济半小时》)

抗癌有了“核武器”(《经济半小时》)

养生堂:小结节中看癌症  //  小病毒中的大隐患

《科学健走腾冲宣言》:日行万步为宜

洗澡的时候从你身上搓出来的“泥”到底是什么

频繁使用手机患脑瘤?


外科风云 第33-34集

《人民的名义》全集及电视剧主题曲、插曲


煮一碗面给你吃

朗读者:第11期 那一天

《中国正在说》23


金一南讲座“汇总”

2017“春节”文章汇集

航拍中国 第一季  ( 1-6 汇集)

《见字如面》 第一季1-12汇集

2017年3·15晚会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1-10汇集】

《中国式相亲》第一季 第1-12期汇集

角儿来了》3《相知香玉

《葡萄酒鉴赏家》第一季第1-12集

《欢乐中国人》 年度盛典颁奖礼(暨1-10汇集)

30年前的《中国之食文化》1-5汇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