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画家为何都爱画鸡

2017-02-10 壹号收藏官网

 鸡自古被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更被誉为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

  在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作品中,“鸡”的形象蕴涵着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

  《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轴堪称北宋宫廷绘画的精粹。画面上,一只锦鸡飞身攀在木芙蓉枝上,回首凝视两只迎花飞来的蛱蝶,打破了宁静祥和的草虫世界。锦鸡的重量压弯了枝条,花枝摇曳,颇具动感,鸡尾下的一丛白菊加强了画幅下部的重量感,使之重心沉稳。

  这幅画巧妙地将动植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很有生气。在画的右上角,宋徽宗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宋徽宗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并要求大臣也要具备儒家文、武、勇、仁、信这五种伦理品德。

  《桃竹锦雉图》

  元代画家王渊曾得到赵孟頫的指导,形成了以干笔淡墨画鸡的独特画风。他的构图程式十分突出,多画锦雉立于湖石上、花枝下。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桃竹锦雉图》轴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画面上,一只山雉临流梳理,另一只则栖于石间。全图虽不着一色,水墨在枯淡干湿中变化,但使人感受到春天桃红竹绿、翎艳羽华的五彩世界,意境安然平和,透露出儒雅淡泊、清新恬淡的文人气。

  《竹石双鸡图》

  著名画家朱耷所画的《竹石双鸡图》并不刻意写生,而是追求“脱略形似”,尤其是眼睛,被画成超脱现实的方形,格外引人注目。在朱耷看来,鸡已不再是单纯的绘画题材,而已成为张扬个性的符号。

  朱耷在《鸡雏图》中用极干而淡的水墨细笔,图写蹲伏在旷地上的鸡雏,造型奇特,笔致精醇,并题诗云:“鸡谈虎亦谈,德大乃食牛。芥羽唤僮仆,归放南山头。”抒发了自己渴望摆脱尘世束缚的心态。

  《鸡雏出笼图》

  齐白石也擅长画鸡,他在《鸡雏出笼图》中绘竹笼一个,出笼雏鸡5只。竹笼的描绘率意随性,用笔粗犷,吸收书法的运笔之势搭建起竹笼挺直的构架,又用笔墨的浓淡表现出竹笼的立体感。竹笼的栅门被打开,5只雏鸡在竹笼外啄食嬉戏。齐白石以湿润的淡墨渲染出雏鸡之形,以浓墨略点出头和翅,虽为写意但形态逼真,仅寥寥数笔却将雏鸡之憨态可掬、小巧玲珑的趣味尽显无遗。

  《风雨鸡鸣图》

  徐悲鸿作于1937年的《风雨鸡鸣图》十分著名,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冠红似火的大白雄鸡,挺胸昂首望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画家借《诗经·风雨章》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