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旧如故与新老对话 ——上海市文联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工程
延安高架和南京西路的车水马龙旁,一座百年老宅静静地见证着上海剧烈的城市变迁,这幢带有上海风华和当代摩登特质的老楼,吸引着行人为其驻足。从最初被谬传为“意大利总会”,到上海文艺界熟知的“文联老楼”,经由此次保护修缮工程,我们解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项目概况
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建筑始建于1920年代中期,原为花园住宅,1950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划拨给市文联使用。1994年,大楼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项目区位图
2018年-2020年大楼启动了本次保护与更新工程,工程范围涵盖优秀历史建筑主楼修缮、主楼西附楼、1990年代建成的北楼改造及室外环境整饬等。
保护工程在不破坏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植入现代设备,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使主楼成为适应现代办公和会议的场所。
围绕在主楼周边的西楼、北楼等则从1990年代的“欧陆风”造型改造为更为简洁通透且具有识别度的立面,使其与历史建筑协调共生,机电及功能更新符合当下使用需求。
沿街立面
南门廊
北楼南立面
主楼与西侧附房
被误会的意大利总会
现在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块范围从延安西路200号至238号,包括3号楼、文艺会堂、老大楼及北附楼等多栋建筑。而历史上地块内是一分为二的,由西侧三角地即238号历史建筑和东侧一墙之隔的原意大利总会、淞沪警备司令部第六稽查大队大队部和百乐坊等组成,因此238号历史建筑曾一度被误认为是原意大利总会旧址。
意侨在赵主教路意大利总会外合影
1930-1941年期间,意大利总会位于赵主教路(Rue Maresea)285号,是意大利侨民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由于建筑陈旧、使用空间有限等因素,新建总会的计划在1938年被提上日程。
意大利总会建设前场地照片
1939年意侨在大西路10号创办意大利广播电台。1941年,新意大利总会在此开张,其大礼堂由邬达克设计,1941年9月建成。北侧为百乐坊里弄,西侧即今天的延安西路238号建筑。
意大利总会大礼堂
1949年5月后意侨陆续回国,意大利总会及西侧花园住宅被弃用。1950年7月,地块内建筑被划拨给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使用。在1995年从上海宾馆方向拍摄的照片中,邬达克设计的意大利总会大礼堂已被拆除,露出了北侧清水红砖里弄百乐坊。
1979年航拍图
1995年从上海宾馆方向望向基地
延安高架边的花园住宅
如今的市文联历史建筑原为花园住宅,始建于1920年代。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主楼三层,灰白色水刷石饰面外墙,红色机平瓦屋面。建筑南立面和东立面为主要立面,南立面采用对称设计,两侧突出,中部为开敞走廊,爱奥尼廊柱,柱式比例规整古朴,细部装饰精致,总体呈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特征,局部带有巴洛克装饰。
建筑体量不大,但形式典雅,比例考究,空间层次变化丰富,细部装饰精美,室内水泥花砖、木装饰、天花、壁炉、五金件等都体现了当时工艺的较高水平,是近代上海花园洋房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主楼山墙局部照
因建筑地处公共租界以西越界筑路区域,又属私宅,上海市城建档案馆未收录其历史图纸,其他档案资料有限,因此建筑的建造者、设计师等信息尚无确凿定论。
据曹炜著《开埠后的上海住宅》记载,该住宅原为纺织界富商周士贤住宅,1929年建造。而另据张长根《应道富与通和洋行三代人》一文所述,该建筑原主人为上海统益纱厂股东董春芳。董春芳在1924年参照通和洋行设计的凤阳路338号应公馆(热播电视剧《安家》中原型)稍加改动后建造,从建筑外观、布局、细部等看两栋建筑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私宅在建成后多有转手或改动,或许这栋老宅也曾经历过不同的主人吧。
1995年历史照片
建筑原主入口位于用地北侧南京西路(静安寺路)上,南侧为草坪花园,在延安西路(中正西路)上另有开门。住宅西侧有附房,内为厨房、佣人房等辅助用房,与主楼通过内廊连通。
1995年—1996年,延安高架路修建,道路拓宽,市文联大院边界向北退让,原花园草坪几乎不存。同时原主楼西侧的附楼也部分拆除,仅保留部分北立面和局部西立面外墙。
川流不息的延安路高架旁,老大楼见证了其从大西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到延安高架的城市道路发展变迁,也成了距离延安高架最近的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俯瞰延安路高架照片
主楼立面修缮后
建筑外立面的风貌保护与修缮
主附楼外墙为装饰精美的水刷石饰面,堪称近代建筑中水刷石精品。外墙饰面存在环境侵蚀、残损,局部空鼓与大面积脏污水渍等诸多劣化现象。
主楼鸟瞰修缮前后
主楼南立面修缮前后
主楼东立面修缮前后
主楼二层敞廊修缮前后
主楼平面主次分明,布局基本对称,东向入口设门廊,通过内廊连接南北两侧房间,南向面向原花园为敞廊。室内装饰以木制为主,装饰丰富而精美细腻,一层尤为突出。
主楼一层入户门廊
本次修缮对室内重点保护部位及有特色的装饰如柚木墙裙、壁炉、木框玻璃门扇、水泥拼花地坪及其他有特色的装饰进行整体保护与修缮,恢复其原有装饰风采。
拆除内部搭建与后加隔断,恢复室内空间格局,完整还原主楼室内原有大气、典雅的建筑空间。
主楼三层走廊修缮前后
主楼梯
室内壁炉
立面细部
建筑安全性与舒适度的提升
为避免设备植入对室内空间产生负面影响,在隐蔽优先原则下增设了烟感、空调柜机等。主楼内部管线敷设于地垄墙、楼板木格栅及木屋架内,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建筑重要保护部位的影响。
修缮后
场地环境整治
场地环境以做减法的方式拆除后期搭建,疏通后勤通道,提升了建筑间的消防安全和通达便利性。通过室外总体铺装、绿化移位、增设排水明沟等形式解决建筑的通风、防潮性能,同时营造历史氛围下和谐的环境空间。
后期搭建
主楼与北楼通道修缮前后对比
西侧附房改造
为解决西附房与主楼间距过近的问题,将其贴主楼东面一跨的墙体拆除,扩展其与主楼之间的间距,也使主楼的西立面得以完整呈现。
西附房立面做水平方向简化形式处理,外墙饰面采用传统水刷石和新的黑色金属窗,外观融合了新旧元素,以简洁的外观来烘托历史建筑的装饰细节,与主楼相似相融又可被解读识别。
同时拆除屋面搭建改建为可上人露台,成为办公之余远眺休憩、感受城市喧嚣的一处室外空间。
西侧附房修缮前后对比
北楼改造整治
1995年建造的北楼处于三角形用地内,平面不规则,朝向主院落的立面采用了“欧陆风”式的开敞外廊,造型不佳且已搭建错乱,亟待提升其与历史建筑的协调关系。
改造设计的理念,是通过营造现代简洁、素雅的立面使北楼成为主楼的背景。
北楼南立面更新前后对比
北楼外廊看向主楼
北楼外走道栏板改造采用金属张拉网作为主要材料,简洁的造型和灰色的基调使其自身消隐,以谦逊的姿态成为主楼历史建筑的环境背景。
针对不规则的平面,将楼梯间和服务性用房安置于三角形平面的两个角部空间,将相对规整的平面作为主要使用空间,最大程度确保楼层办公的使用面积。
北楼室内格局修缮前后对比
北楼改造后实景
北楼南京西路立面
市文联项目的保护与改造处于历史与当下并置共存的环境中。北楼横向带型外廊及其简洁立面形式与巴洛克风格的主楼产生比对,这种并置状态下的比对使新旧要素的真实性更为凸显。通过此次工程,延安西路238号院将继续为文艺工作者营造一方典雅庄重、功能现代、环境舒适的文艺净土和阵地摇篮。
新老对话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市延安西路238号市文联大楼保护装修(修缮)工程
项目类型:保护修缮/既有建筑改造/室内
项目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
建设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机电一院
设计总负责人:宿新宝
项目经理:陈佩女
建筑与室内设计:陈佩女、王天宇、申童、朱杭
结构设计:岑伟、谢磊磊
机电设计:常谦翔、赵枫、陈晓丹、杨立、方飞翔、秦育、赵丽花
设计时间:2018年3月—2019年12月
建设时间:2020年3月—2020年12月
建筑面积:2976 m²
施工单位: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摄 影:许一凡; 邵 峰(榫卯建筑摄影)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