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甲双胍的“传奇药生”

2017-04-02 苒冉 药渡


近期,FDA批准的一项抗衰老药物的临床试验,让二甲双胍这个经典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都称其为神药,该药物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治疗想象空间。笔者也想来说道说道这个愈久弥新的老药。

一波三折的“成名路”

二甲双胍来源于一种叫山羊豆的植物,这种植物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亚洲西部,19世纪科学家得知胍类物质有降糖效应后,一直在努力改造胍类衍生物,直到1922年终于发现一种低毒的胍类生物碱,即山羊豆素,随后又诞生了一系列的衍生物,直到1929年二甲双胍诞生,但老祖宗说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不逢时的二甲双胍遭遇了它的第一次滑铁卢,胰岛素这个程咬金出现了。不可否认,胰岛素是个时代巨星,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认为糖尿病因为胰岛素的出现而被完全攻克,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全面展开,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暴露无遗,人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双胍类药物再一次成功起复。

 

到19世纪中叶,二甲双胍在法国上市,苯乙双胍在美国上市,丁双胍在德国上市。1957年二甲双胍首次应用于临床,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降糖作用不如苯乙双胍,二甲双胍遭遇了第二次滑铁卢,苯乙双胍在19世纪60年代大出风头,但不是真的金子总是怕火炼的,1968年美国“大学联合糖尿病研究计划(UGDP)”研究结果提示,苯乙双胍可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而这种副作用死亡率较高,因此在70年代末,苯乙双胍和丁双胍几乎完全退出了市场,被建议退市,对于二甲双胍来说,这可谓是无妄之灾,但同样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并不存在苯乙双胍的副作用,是非常安全的药物,二甲双胍终于在1995年获得美国FDA认可并上市,开始走向巅峰。 

开了挂的二甲双胍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即UKPDS研究,是医学史上耗时最长的研究,从1977年开始到1997年结束,再加上10年的随访期,时间跨度长达30年,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糖尿病的防治规范和指南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试验同时证实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从此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也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一生。

 

比如,2002年糖尿病预防试验(DPP)证实,二甲双胍能预防糖耐量受损(IGT)向糖尿病的转化。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南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同发布新共识,指出二甲双胍是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2013年二甲双胍被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指南推荐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也是唯一一个。当然,二甲双胍已被证实、确切的益处还有很多,比如改善血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肿瘤抑制作用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等,作为一个经典老药,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一样,老树焕新芽,这也是医药研发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2015年二甲双胍又给人类一大惊喜,它作为首款抗衰老候选药物被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虽然能否延长寿命尚无定论,但不可否认,二甲双胍开挂的一生还在继续。

二甲双胍在中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指出,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糖尿病联合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大国。而二甲双胍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证实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国际上,是IDF、AACE、加拿大及ADA等糖尿病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降糖用药首选。我国指南遵循国外循证证据及和我国资料,推荐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用药的首选。

 

目前国内CFDA已批准的二甲双胍及其复方制剂(不分剂型)批准文号有300多个,2015年二甲双胍样本医院销售额约有4亿元,相比2014年同比增长10%,诞生了格华止、倍顺等知名品牌,可见二甲双胍的市场依然强劲,虽然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但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还是非二甲双胍莫属。 

 

作为问世几十年的经典老药,二甲双胍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二甲双胍跌宕起伏的过程,也是人类征服糖尿病的曲折过程,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二甲双胍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声明:

本文由药渡头条投稿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渡头条立场,欢迎交流补充。联系方式:010-82826195 转8048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投稿详情请点击2月-3月 | 王牌写手获奖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