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丙肝神药索非布韦发现史

2017-05-20 汤姆猫 药渡

前言

2011年11月21日,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制药公司“Pharmasset Inc ”吸引了医药界众多注意力,国际著名制药巨头吉列德(Gliead)以108亿美元的出价收购了该公司,原因很简单,因为Pharmasset的丙肝新药PSI7977(Sovaldi,即索非布韦)在临床试验中给出了极为优异的数据,可以说是丙肝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药物,也因为此,Gliead愿意以如此高昂的成本不惜收购这家公司来获得PSI7977的使用权,当然,这也为日后高昂的治疗费用埋下了伏笔,为社会所诟病。

图一

截止2015年世界上约有1.43亿人口感染了HCV,图一所示是1999年时的丙肝流行病学分布图,在欠发达地区,丙肝感染现象更为突出。在当时,丙肝(HCV)是极为难治疗的一种肝病,而且HCV会引起肝细胞的纤维化,并逐步导致肝硬化,进而发展成为肝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干扰素合并利巴韦林(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但是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这或许也是Pharmasset大力开发抗丙肝药物的原因吧!

图二

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结构如图二所示,核心为正义单链RNA,包膜上分布着糖蛋白,用以识别和侵入细胞。随着对HCV的深入研究,其基因组结构(如图三所示)也被揭示出来, 由9600个核苷酸组成,而根据基因组的不同,HCV又可被分为六种亚型,而这六种亚型中,又可被分为多种不同的子亚型,这也增大了丙肝的治疗难度。HCV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其中的非结构蛋白NS5B为病毒的RNA聚合酶,众多周知,这是一个极佳的药物靶点,而Pharmasset的药物设计,也是针对这个蛋白进行的。

图三

故事的开始

图四

对于丙肝 48 31090 48 14939 0 0 2898 0 0:00:10 0:00:05 0:00:05 3007物的开发,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有不少报道了,但是一直未能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筛选模型,HCV在体外的增殖比较难实现,直到Huh7培育方法的发现(见参考文献2 ”science”)。结合先前的抗HCV研究文献,Pharmasset的科学家决定以核苷类似物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新开发的Huh7细胞培养方式来筛选有效的化合物,2003年,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获得了第一个比较有效的化合物NHC,主要针对于病毒的RNA聚合酶,但是其活性还是比较低,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图五

NHC的发现给了大家极大的鼓励,Pharmasset对公司内部化合物库用之前提到的筛选模型进行筛选,转眼一年过去了,2004年,一个氟取代的化合物FdC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发现历程如图四所示),EC90在0.1-200µM,比利巴韦林(EC90, 100µM)和NHC(EC90, 5µM)都要好一些(动物实验中,FdC活性的种属差异比较大),而且研究结果显示FdC在细胞内三磷酸化后,即FdC-TP是一个有效的RNA聚合酶抑制剂,可是也会被细胞的RNA聚合酶所识别,但动物实验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FdC值得深入的研究。对FdC的研究发现了另外两个化合物,2'-C-Me-Cytidine和PSI6300,其中,化合物5是PSI6300经脱氨酶代谢后的产物,活性测试显示,PSI6300要优于FdC和2'-C-Me-Cytidine,因为2'-C-Me-Cytidine对S282T突变酶存在抗药性,而化合物5并未观测到明显的活性(其实化合物5就是索非布韦的核苷部分)!!!

图六

在对PSI6300进行机理研究时,发现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是PSI6300,而是三磷酸化后的PSI6300,PSI6300在细胞内的磷酸化酶作用下依次发生磷酸化(如图五所示),最终生成的PSI6300-TP是一种NS5B蛋白(RNA聚合酶)抑制剂。有意思的是,在分析PSI6300的作用机制时,在细胞内发现了有化合物5以及三磷酸化后的化合物5,因为脱氨酶细胞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酶,因此化合物5的存在不足为奇,先前的研究已经阐明,5是没有活性的,而在对三磷酸化后的5进行测试时,发现有明显的NS5B抑制活性。

图七

后来的研究发现,原来化合物5在细胞内不能被单磷酸化,而真正有活性的是三磷酸化后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单独测试化合物5,并未发现有任何活性的原因。机理研究发现三磷酸化的化合物5是PSI6300在单磷酸化后再经脱氨化作用生成的,而单磷酸化后的5是可以顺利被其他磷酸酶所磷酸化的(如图六所示),PSI6300在活性方面确实要比三磷酸化后的5好,可是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半衰期仅仅只有4.8 h,而三磷酸化后的5半衰期长达38 h,PSI6300为了达到治疗效果,需要1000 mg的剂量,这个剂量确实有点惊人,因此故事就此发生了大的转折,一个本已经被扔进垃圾桶的化合物又被捡了起来。

图八

基于上述发现,化合物5被命名为RO2433,但是由于其不能被单磷酸化,所以必须要改造成单磷酸化后的形式,如PSI7672,才能顺利发挥效用,因此,氨基磷酸酯的前药策略成为了首选方式,在经过了多次优化和综合评价,化合物PSI7977的综合数据最好(PSI7976和PSI7977是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因为磷原子的手性而产生的),而PSI7977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索非布韦,在2013年,FDA批准了索非布韦的申报。

图九

WHO于2016年新颁布的丙肝推荐治疗方案(图八)中,都涵盖有索非布韦,可以说,索非布韦的发现为众多丙肝患者擦亮了未来的生活,“丙肝神药”的称谓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47(1), 244-254

2. Science, 290(5498), 1972-1974

3.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48(2), 651-654

4. Journal of Virology, 77(19), 10689-10694

5.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51(2), 503-509

6.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52(2), 458-467

7.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48(17), 5504-5508

8.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53(19), 7202-7218.


声明:

本文由药渡头条投稿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渡头条立场,欢迎交流补充。联系方式:010-82826195 转8048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投稿详情请点击“3月-4月 | 王牌写手获奖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