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敌我不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治疗药物

2017-06-25 东华帝君 药渡


题记

首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下是不敢深度讨论的,不仅由于自身所深耕的领域不属于自身免疫,更有个人其他原因不愿面对它(有点讳疾忌医)。不过,作为一个医药工作者,自身免疫又是我不得不关注和了解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生物药在该领域的发展,以及该领域反作用生物药的崛起,真心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一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一旦患病,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很多方面甚至不亚于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打击。近年来,该领域药物的研发可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步带来的药价贵(如阿达木单抗...)、药品不良反应多(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疾病无法根治等问题,也如同一根根刺,使我们如鲠在喉,非常痛苦,故撸起袖子好好干的决心就须更加坚定,埋头实验室的心态也须更加沉稳!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英文Autoimmune Disease,简称AID,其总体发病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5%,其中美国高达5%~8%,我国也有3~4千万人口罹患此病,属于5D疾病,即Disability、Death、Discomfort、Drug reactions、Dollar lost。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较为稳定,对自身的细胞或分子形成免疫耐受状态而不发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当机体受内外因素或遗传因素影响,自身反应性T或B淋巴细胞可攻击正常或变性的器官、组织、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而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称自身免疫,同时又可产生自身抗体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因自身免疫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减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损伤自身器官,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哪些种类?哪些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极为庞大,目前已识别非科学性定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超过80多种,按受累器官组织范围可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桥本甲状腺炎、Grave病、萎缩性胃炎、多发性硬化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等,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器官和结缔组织,故又称胶元病或结缔组织病,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归属于风湿病范畴(医院挂号~风湿免疫科,知识点!)。


AID临床特点如下:

①发病人群广泛(女>男),表现复杂多样(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②大多病因不明,有高滴度自身抗体or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淋巴细胞;

③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呈反复交替现象;

④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病理变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⑤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重要检测指标~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检查最重要的指标,当属抗核抗体(ANA)。所谓抗核抗体,是指抗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它是针对细胞核内DNA、RNA、蛋白质、脂类、酶类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抗体。这些物质并非仅存在于细胞核内,也可存在于细胞浆等其他细胞器中,因此,ANA是指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而ANAs指抗核抗体谱。迄今已有20余种ANA相继被发现,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开展了ANA和ANAs的检测,ANA主要用于AID的筛查,而ANAs对AID的的诊断和鉴别意义较大。由于AID的病程一般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因此及时准确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可对AID的早期正确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表:抗核抗体(谱)及其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药物

由于AID病因未知,且范围及其庞大,故治疗药物种类、靶点较为繁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近年来发展快速的生物药,成为了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成员,而根据不同分化类型的疾病,许多药物已被应用于临床。通过这些上市药物不难发现,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同样值得关注和研究,从而来减轻病患的主客观上的负担,且如何能为患者选择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得药物疗效最大化,同样更是医药工作者的共同追求目标。

生物制剂会是未来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方向吗?

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案除了控制发病诱因,如抗感染、避免日照和过度劳累等外,主要还是采用激素、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来削弱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减轻组织损伤,手段单一且副作用较大(上表药物可见一斑)!而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凭借其确切的疗效及较小的副作用正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临床使用,且许多产品都是以重磅炸弹的状态进入全球市场。


①细胞因子靶向抑制剂

细胞因子(主要是TNF和BAFF),因其在自身免疫损伤中的重要作用而一直是生物治疗的主要靶分子。目前,主要是通过单克隆抗体或者重组的细胞因子受体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当然也可利用炎症相关或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进行治疗。代表药物: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贝利木单抗(都是牛药!)


②靶向B细胞拮抗剂

B细胞不仅能在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还能提呈抗原给T细胞,帮助调节免疫反应,B 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也是导致AID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表药物: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


③靶向T细胞拮抗剂

T淋巴细胞在AID的发生发展中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目前T细胞的靶向治疗一般是针对T细胞表面的抗原来达到抑制T细胞活化及T-B细胞相互作用的目的。代表药物:阿巴西普。


④补体活化抑制剂

补体激活是AID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通过补体蛋白C5裂解来形成炎性C5a分子和细胞膜攻击复合C5b-9的,抑制C5可以阻断炎性介质的形成从而减少组织损害。代表药物:依库珠单抗。


小感触

对于从事化学小分子药物研究的在下,在近些年的工作中,可谓充分的感受到了行业内生物药的崛起,以及对小分子药物的冲击。关注药物销售额的小伙伴都知道,近年来全球销售额前十的药物当中,生物药虽未能完胜小分子,但小分子的营地已近乎全失,这是事实。故而,一直不怎么关心生物药的在下,也不得不将关注点适当转向其中,虽不能迅速掌握其技术,但也希望对其研发思路能够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并应用到小分子化药的开发当中。故总结此文,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CE Margo,LE Harman. Autoimmune disease: Conceptual history and contributions of ocular immunology[J]. Survey of Ophthalmology, 2016, 61 (5): 680.

2. RRNoel. Autoimmune Diseases[J].Reference Module in Biomedical Sciences,from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Health (Second Edition),2017,192-195.
3. YM Andersen,A Egeberg,GH Gislason,et al. Autoimmune diseases in adul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17,76(2),274.

4. L Heinlen,EF Chakravarty. Reproductive Health Screening in Women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J]. Rheumatic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7,43(2),161.

5. 滕贤麟,翁巍,戚建锋。抗核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8): 1209-1211。
6. 陈华根,陈宇宁,黄学斌。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3): 1713-1715。

7.部分数据来源于药渡网。

声明:

本文由药渡头条投稿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渡头条立场,欢迎交流补充。联系方式:010-82826195 转8048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投稿详情请点击“4月-5月 | 王牌写手获奖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