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IV病毒药物盘点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它是由HIV病毒感染机体,杀伤淋巴细胞导致的,人体被感染后,免疫系统逐渐崩溃,易发生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等,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HIV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母婴、性传播等。病毒进入体之后,首先识别目标细胞,跟随它们进入淋巴结,在淋巴结中进行复制、产生并建立永久性的感染。HIV在胃肠道中优先识别CCR5 + CD4 + 记忆淋巴T细胞,这样的结果导致CD4细胞被永久性地消灭,并且破坏肠道免疫系统。同样地,在身体其他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被感染。虽然患病初期也会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包括发热、不适、淋巴结病、咽炎、腹泻等,从而不被认为是患病。当CD4细胞数下降到350 cells/mmc时,则认为是要发生艾滋病或非艾滋病事件(感染或肿瘤)了。如果再不治疗,死亡将无法避免。从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全球已有2500多万人死亡,目前世界各地近3700万人感染HIV。 在美国,有12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13%不知道他们会患病。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自2004年达到峰值以来已下降了45%。然而,艾滋病毒传播率依然很高,仅2015年全球就有210万例新发感染。
HIV病毒结构
HIV病毒繁殖机制
HIV病毒由其表面蛋白gp120与淋巴CD4细胞受体结合,然后通过诱导gp41亚基使病毒壳与CD4细胞膜融合,使其RNA进入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中通过逆转录酶合成病毒DNA,之后病毒DNA与人类基因相整合,病毒DNA序列被感染,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终身携带,最后合成病毒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HIV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成功与局限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融合酶抑制剂(FIs)和CCR5受体拮抗剂。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NRTIs是第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NRTIs首先在细胞内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二磷酸或三磷酸的核苷酸类似物,与病毒的天然底物相竞争从而抑制HIV逆转录酶。Zidovudine和Didanosine是最早的抗逆转录药物,它们可以延长病人的存活期,但却不能阻止CCD4细胞的死亡。目前最常用的NRTIs药物是Tenofovir和Abacavir。腺苷核苷单磷酸(核苷酸)类似物,Tenofovir在细胞内磷酸化成活性代谢物Tenofovir Diphosphate (TFV-DP),它可以竞争性的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并引起DNA链终止,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是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及腹泻等。Abacavir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乳酸性酸中毒(血液中酸积聚)和肝脏问题。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NNRTIs与NRTIs不同,因为它们不需要细胞内磷酸化来发挥其药理作用。NNRTIs是非竞争性抑制剂,其导致逆转录酶构象变化,并因此降低底物酶的结合。NNRTIs是高效的病毒抑制剂,但是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副作用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使用。除了Rilpivirine,几乎所有的NNRTIs都被PYC450酶高度代谢。Rilpivirine是最新投放到市场的NNRTIs药物,用于治疗成年人和12岁以上从未服用抗HIV药物的HIV儿童携带者,不良反应包括:精神障碍、失眠、头痛、皮疹等。Efavirenz脂溶性很强,能被迅速吸收,它是在美国治疗艾滋病的首选药,也可以和NRTIs类药物Emtricitabine 、Tenofovir联合使用,Etravirine也可以用于对Efavirenz和Nevirapine产生耐药的病人。Etravirine会有肝毒性、出现严重皮疹等问题。
蛋白酶抑制剂(PIs)
PIs通过作用HIV的蛋白酶来发挥药理作用,阻断蛋白水解,从而无法形成成熟的感染性病毒粒子。该类药物与2-NRTIs联合使用,可以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由于它们的高抗病毒作用,目前PIs仍是抗逆转录药中的最重要一员。其中,Saquinavir是被批准的第一个PIs药物,用于16岁以上HIV感染者;Darunavir是最新获批的PIs药物,用于治疗成人和3岁及以上儿童的HIV感染者,常与Ritonavir及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它们可以阻断蛋白酶,阻止HIV病毒增殖,并减少身体中病毒数量。但是它们有的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如肾毒性、肝炎等。
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整合酶抑制剂又称为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整合酶(IN)在插入病毒DNA (vDNA)进入宿主基因中有两种催化作用:3'加工和链转移。在细胞质中,首先IN逆转录出新的vDNA,然后从核苷酸的两条链3′端离去。然后,IN与LEDGF因子在开放染色质位点引发链转移,即亲核的病毒3'羟基加成到宿主DNA上。INSTIs是最新被批准的用于治疗艾滋病阳性的药物。INSTIs抑制由IN催化的第二步,竞争性地结合到酶的活性位点。INSTIs不仅取代了3'的末端vDNA的活性位点,也与IN酶促所需的阳离子(Mg2+或Mn2+)发生螯合作用。目前,已有三个INSTIs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Raltegravir (RAL),Elvitegravir (EVG)和Dolutegravir (DTG)。Cabotegravir (CAB)和Bictegravir (BIC)是较新的INSTIs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CCR5受体拮抗剂(CCR5 antagonist)
CCR5受体拮抗剂是拮抗CCR5受体的一类小分子。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CCR5参与了HIV进入细胞的过程。因此,该受体的拮抗剂在治疗HIV感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Maraviroc (MVC)是辉瑞公司通过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库发现的,并使用放射性配体等技术进行测定。MVC可以进入CCR5的跨膜的口袋中,是一种“慢抵消”拮抗剂,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它对广泛的HIV-1分离株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MVC用于治疗两岁及以上体重至少10kg的HIV感染者,并且常常与其他药物联用。Maraviroc应该只用于有CCR5共同受体的艾滋病患者, 只有CXCR4共受体或CCR5和CXCR4共受体的患者不推荐使用Maraviroc。
HIV通过CCR5受体进入CD4+细胞
融合酶抑制剂(FIs)
FIs干扰HIV病毒体对人细胞的结合、融合和进入。通过阻止HI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这一步骤,这些药物可以减缓从HIV感染到发展成艾滋病的进展。Enfuvirtide是第一个FIs类药物。最初,人们在gp41中发现HR2,它是一种促进病毒跨膜与宿主细胞融合的糖蛋白。Enfuvirtide是其多肽类似物,与HR2竞争性地结合到gp41的第二区域,从而抑制病毒融合到宿主细胞。它防止HIV的繁殖,并可以减少HIV在体内的数量。它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失眠、头痛和疲劳等。
总结
抗逆转录药物的发展改变了HIV病毒感染必定致死的局面,使其变成一种慢性病。目前制药企业与研发人员也在进行新的抗HIV药物研发,尤其是计算化学的引入将会产生更多更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Antiretroviral Therapy:Current Drugs
2.A brief history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IV infection: success and challenges
3.Anti-HIV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Current Innov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4.HIV drug resistance against strand transfer integrase inhibitors
5.Maraviroc – a CCR5 antagonist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6.Enfuvirtide, a New Fusion Inhibitor for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7.Anti-HIV drugs for cancer therapeutics: back to the future?
8.Wikipedia
9.https://aidsinfo.nih.gov
声明:
本文由药渡头条投稿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渡头条立场,欢迎交流补充。联系方式:010-82826195 转8048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投稿详情请点击“5-6月 | 王牌写手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