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艾滋患者不再绝望 — 现状、药物与展望

2017-12-01 yu03 药渡


当提及艾滋病时,人们总是谈虎色变。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是艾滋病病毒攻击的目标,疾病发展的后期,人体会丧失免疫功能,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死亡率较高。此外,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病症显现前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下面,我们将介绍艾滋病的现状,并对艾滋病的防治进行展望。

1

艾滋病的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Gaetan Dugas是艾滋病传播的关键人物,他被认为是把艾滋病带出非洲的第一人,医学界把他称为Patient Zero。Gaetan Dugas (1953年2月20日-1984年3月30日)是一名加拿大籍男同性恋者及加拿大航空的空中服务员,在确诊得了艾滋病后他的性生活依然活跃。

Gaetan Dugas有着迷人的外表,不断于全美各大城市的同志酒吧以及浴室之间流连,几乎全美的同性恋者都知道他。他具有反社会行为,有意地传染艾滋病病毒。根据他本人估计,他每年平均与100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并表示自1972年活跃于同志社群起就有超过2500名性伴侣横跨北美洲。1980年夏天,Dugas的身上开始出现红疹与紫斑,并被确证为罹患卡波西氏肉瘤(艾滋病并发症的一种)。当时,人们把这种新病毒的通俗名字也叫“同志癌”(Gay Cancer)。1984年3月30号,31岁的Dugas死于艾滋病并发的肾功能衰竭。他为HIV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最早死于艾滋病的19人中,有8位跟他有直接或间接的性关系;另一项针对最早的248名艾滋病患者的调查显示,Dugas与其中的至少40人有关。

 

1983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尔教授从一名淋巴结病变的同性恋患者身上提取出一种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1984年5月,《科学》杂志又刊登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员盖洛的文章,称盖洛等人首次从48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了大量的致病病毒,文章中强调了他们是独立发现的。蒙特尼尔马上发表声明,认为盖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样是他寄给盖洛的,并指责盖洛剽窃他的科研成果。到了1987年,经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和法国总理希拉克双边协调,达成两国共享优先发现人体艾滋病毒的权利。《芝加哥论坛报》进行了3年的调查,证实盖洛发表论文的样本来自蒙特尼尔,但是盖洛的作假行为却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庇护。最终,《科学》杂志宣布盖洛论文中的照片归属于蒙特尼尔。1991年,法国几个研究所的联合调查结果公布:盖洛的病毒样品品种与蒙特尼尔送给盖洛的病毒样品是一样的。因此,盖洛不得不向世人承认:他分离的艾滋病病毒来自蒙特尼尔送给他进行辨认的病毒样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发现权所属才最终有了结果。

 

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艾滋病已经夺取了3500万人的生命。来自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艾滋病统计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达到了3670万,其中,1950万人能够接受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2016年共有100万艾滋病患者死亡,且有180万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其中,1940万的艾滋病患者位于非洲东南部,1170万非洲东南部的患者能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 43 35120 43 15232 0 0 3781 0 0:00:09 0:00:04 0:00:05 3782nbsp;

尽管艾滋病如洪水猛兽,但总体上来说,艾滋病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很多艾滋病患者可以长久并健康地活着。艾滋病危害程度的控制,得益于各类艾滋病药物的发明。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市面上已有的艾滋病药物。

2

艾滋病药物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艾滋病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载量;重建并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艾滋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按照作用机制分类,抗艾滋病药物可分为六大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以及辅助受体拮抗剂。截至目前,各国监管部门共计有数百种抗艾滋病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世界各国主要的四大监管部门(美国FDA、中国CFDA、欧盟EMA以及日本PMDA)共有330次艾滋病药物批文。

数据来源:药渡数据ProV2.0


1987年是抗艾滋病药物诞生的元年。世界上首款抗艾滋病、NRTIs类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idothymidine,AZT,ZDV)被FDA批准上市。AZT可以与病毒的DNA聚合酶结合,中止DNA链的增长,从而阻抑病毒的复制。对人的α-DNA聚合酶的影响小而不抑制人体细胞增殖。但是,单一的AZT治疗副作用极大,也不能有效延长HIV感染者生存时间和延缓发病时间,容易发生耐药情况,但为后来大规模研制和评估各种抗病毒药物打开了治疗大门。

 

1994,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出鸡尾酒疗法,何大一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1996年度风云人物。鸡尾酒疗法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混合药物疗法是对付艾滋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繁殖,又可以防止体内产生抗药性的病毒。

 

世界制药巨头吉利德(Gilead)和葛兰素史克(GSK)是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的两大霸主。今年上半年,全球百大畅销药物排行榜中,共有8款艾滋病药物入围。在这份榜单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复方单一片剂开始成为之间趋势,整个酶抑制剂的治疗时代已经到来,我国要尽快简化药物审核流程,尽早让好药上市,给患者带来获益。

3

艾滋病患者 — 无需过度恐慌

随着艾滋病疗法的不断进步,艾滋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寿命与常人无异。NBA篮球巨星“魔术师”约翰逊是最为著名的艾滋病患者之一。在20多年前,约翰逊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宣布退役。但20多年过去了,约翰逊成功转型为商人,仍旧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众多艾滋病患者带来希望。

 

早年间,艾滋病的治疗费用非常昂贵,尤其是要接受“鸡尾酒”疗法的患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压力。 02年之前,国内感染者要吃抗病毒药物基本都是自费或者依靠一些国际合作机构、公益组织,每人每年的抗病毒治疗费用高达十多万人民币,抗病毒药物国产化后治疗费用降至每人每年约3~5千元。2002年,中国政府在一些贫困地区启动了免费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2003年SARS疫情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艾滋病被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中,并颁布“四免一关怀”政策,之后陆续在全国推广免费抗病毒治疗。不仅如此,不同地区的感染者还能够获得每年一定次数的免费病毒载量、CD4细胞检查和其他免费检查,有些地区还会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其主要执行部门是各级疾控中心。

 

去年12月,我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出第四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对之前的第三版进行了最新的校订,使患者能够得到最新的治疗方案。相较于之前的版本,第四版中规定,所有艾滋病感染者,无论CD4水平多少,均可接受抗病毒治疗,扩展了受益者的人群。此外,新版本中还更新了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新增纳入了NNRTI药物利匹韦林以及复合制剂TDF + FTC + RPV。随着药物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加深,艾滋病患者的处境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染的三个途径。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是否能够生育健康的后代是一个天大的问题。从医学上讲,如果不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感染的孕妇有1/3的几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但是,如果孩子被感染,一般来说,5岁前就会死亡。最新研究报告表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在孕妇分娩时服用200mg,新生儿服用2mg/kg,可以使母婴传播率从25.5%下降至8%,若进一步结合剖腹产、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使传播率降至2%。但抗病毒药物要在临床医师的严格指导下服用。对于男性艾滋病患者,在国外已经有了男性患者生育健康宝宝的案例和方法:即通过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而且在人工授精之前要进行一种洗精术。可惜国内尚未开展,所以只能让男方服用ARV药尽量减低病毒载量之后行房,同时女方也服用ARV。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风险。因此,随着技术进一步的发展,艾滋病患者有很大的几率生育得到健康的后代。

4

艾滋病能够完全治愈?

2007年2月,蒂莫西·雷·布朗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到了2016年他体内的病毒却消失了。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人们看到治愈艾滋病的希望。人们迫切希望知道布朗接受了何种治疗成功消灭了艾滋病病毒。布朗在07年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后,又不幸地患上了白血病,接受了两次骨髓移植。医学界普遍认为,正是这两次骨髓移植,消灭了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人们勾起了利用骨髓移植根治艾滋病病毒的美好愿景。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骨髓移植并不是一个广谱的艾滋病治疗方式。德国医生格勒·许特尔说:“当我们做移植手术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在做某种特别的事情。如果成功,会改变整个医学世界。”从个例上而言,许特尔医生的疗法获得了成功,但是,英国《卫报》统计,共有7名患者接受了骨髓移植,而其他6名患者并没有成功。有学者提出,根治布朗的骨髓移植治愈艾滋病病毒不是出在布朗身上,而在供体上。据科学家分析,捐赠给布朗骨髓的志愿者天生携带CCR5 delta 32基因突变,而趋化因子受体CCR5是艾滋病病毒入侵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一旦拥有CCR5 delta 32基因突变,就意味着艾滋病病毒可能无法有效入侵人体细胞,最终导致艾滋病病毒的消灭。因此,布朗艾滋病的消灭更多的是出于运气的成分。推广这种疗法在实施层面有巨大的客观条件约束。

 

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基因变异制造HIV疫苗。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免疫学和微生物科学部副主席迈克尔·法尔赞说:“这种潜在的疫苗能够和艾滋病病毒捆绑在一起,阻挡它进入人体细胞。如果患者已经被感染,这种疫苗可以阻止病毒继续感染其他的细胞,遏制它的复制进程。”

 

今年7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科学会议上,美国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外宣布,在一项名为 “APPROACH” 的早期临床试验中,他们测试了一款针对艾滋病的 “马赛克疫苗”,试验结果显示393位健康志愿者100%地出现抗体反应,而且有较好的耐受性,也就是没有明显副作用。媒体的报道渲染使人们对艾滋病抗体药物的出现抱有极大的期望。但是,艾滋病疫苗能够完全治愈艾滋病仍需事实验证。

 

目前,艾滋病疫苗药物仍处于临床早期的研究中。“马赛克疫苗”使393位健康志愿者100%地出现抗体反应的结果不错,所有患者都对疫苗产生了响应。但是产生艾滋病抗体与完全消灭艾滋病病毒仍有不小的差异。100%产生抗体并不意味着艾滋病康复了;不代表艾滋病进入人体后,人体不再感染;也不代表艾滋病发病的进程被阻断。此外,艾滋病疫苗也存在巨大的安全性隐患。接受艾滋病疫苗的健康人直接暴露在艾滋病病毒的威胁下,有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因此,艾滋病疫苗药物仍需被验证,未来5年内预计不会出现。 

5

结语

尽管人们还没有开发出治愈艾滋病的疗法,艾滋病仍旧未被消灭,但是现有的治疗以及政策可以极大地帮助艾滋病患者携带病毒尽可能健康、正常地生活。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正规的指导的前提下,也有很大的几率生出健康的后代。此外,随着人们对艾滋病了解的深入,健康人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较之以前有较好的改善,为艾滋病患者减小社会压力。希望未来艾滋病病毒能够最终被完全消灭,也希望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并且健康地活着!

 

 参考资料

1.美国艾滋病预防和研究中心网站

2.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7年艾滋病统计报告

3.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艾滋病统计报告

4.《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四版)

5.药渡数据库

6.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7036167637884467&wfr=spider&for=pc

声明:

本文由药渡头条投稿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渡头条立场,欢迎交流补充。联系方式:010-82826195 转8048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投稿详情请点击10-11月 | 王牌写手获奖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