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灵北公司的创新型抗抑郁药心达悦®获CFDA批准上市

2017-12-05 药渡


由丹麦灵北公司研发的,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的创新药物心达悦®(氢溴酸伏硫西汀片)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上市批准。


灵北中国总裁兼总经理柯嵩涵(Soren Kjeld Kristensen)表示:“我们很高兴收到心达悦®获批的消息,我们也期待新药的上市能帮助到更多的中国抑郁症患者。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仍存在诸多未满足的需求,作为全球精神及神经疾病领域的领导者,灵北一直引领全球抗抑郁药的研发方向,我们很自豪能为中国广大的抑郁症患者提供创新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累计患病人数超过3.5亿。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每20人中大约有1人会发生抑郁发作[1]。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发布的一份题为《抑郁症:全球性危机》的报告中指出,抑郁症已成为中国负担第二大的疾病[2]。中国的患病率为3.02%,有超过4000万人患有抑郁症[3]。但是,相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抑郁症存在着就诊率低的现象。不过,随着中国政府提升对精神疾病领域的高度重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问题的干预等,这一状况正在逐步好转。


目前,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其中,抗抑郁用药的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五位,约占全球市场的5%左右。从2010-2016年,国内抗抑郁用药的市场规模年平均增长19%,2016年达到人民币44亿元左右[4]。


作为一家专注于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跨国制药企业,在过去的六年里,灵北中国的业务增长超过300%。预计随着治疗抑郁症的心达悦®和治疗帕金森病的安齐来®的陆续推出,灵北中国的业务将继续保持增长。据悉,灵北中国也将进一步扩大组织架构,以支持灵北中国独立开展心达悦®和安齐来®在中国上市后的销售和推广。


“抑郁症导致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灵北一直引领全球抗抑郁药的研发方向,致力于提供创新性药物以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柯嵩涵表示:“在中国,通过和合作伙伴的合作,灵北已上市的药物黛力新®、喜普妙®、来士普®等很好地帮助了中国众多抑郁症患者。心达悦®是灵北抗抑郁药物创新研发的又一里程碑,开启了多维度、多模式机制作用于抗抑郁药治疗的新时代。我们期待它的上市,能为中国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关于心达悦®

心达悦®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由丹麦灵北公司研发,并且持有专利。2013年,心达悦®(氢溴酸伏硫西汀片)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关于灵北公司

灵北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精神及神经系统领域的全球性制药公司。灵北拥有超过70年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的专业研究经验。我们的关注疾病领域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员工5000余人,业务遍及全球55个国家,拥有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市场推广完整的医药价值链。我们的新产品有很多已进入后期开发,产品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


关于灵北中国

90年代末期,灵北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灵北的目标和愿景是以不断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为己任,为成为中国精神及神经疾病领域的领导者而不懈努力。


作为一家专注于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处方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灵北公司占据了约23%的市场份额。灵北已上市的药物黛力新®、喜普妙®、来士普®等很好地服务了中国众多抑郁症患者。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灵北推出的易倍申®市场份额达到了24%,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患者及看护。


灵北创造的价值来自于我们发现、培育和传播的创新治疗方案。灵北是丹麦在研发方面投入最大的公司之一。通过将治疗帕金森病药物安齐来®和治疗抑郁症药物心达悦®带入中国,灵北将给更多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带来新曙光。


灵北致力于精神和神经系统领域的知识普及和教育。2008年灵北学院正式进入中国以来,从最初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十几家医院,到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的两百多家医院,发起了一系列关键医学教育活动:痴呆&认知研讨班,WPA -- 灵北学院中国抑郁教育项目,骨干青年医师培训项目。我们的目标是使灵北成为改善中国 CNS 患者生命质量的领导声音。


[1] http://www.who.int/topics/depression/zh/

[2]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11_25_381852.shtml

[3] Ferrari AJ, Charlson FJ, Norman RE et al. Burden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by country, sex, age, and year: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PLoS Med 2013;10:e1001547.

[4] IMS Health Analytics Link 2016.


来源:美通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