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爽片酬1.6亿,老戏骨入行20年买不起房

书房记 2021-05-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日一度 Author 度公子

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限薪令的可操作性。即以郑爽的1.6亿为例,就经过了复杂的财务处理,增资入股、股权处理等眼花缭乱的操作让其中的1.15亿元规避了片酬的名目。这也意味着后续处理的尴尬:1.15亿元到底是违规取酬,还是偷税漏税?如果按照后者处理,那么等于默认了1.15亿元并非片酬,也不存在违反“限薪令”。这反而为限薪令今后的执行留下了“后门”——天价片酬的变相操作只要符合税法,那就合规了。——南方周末


郑爽日薪208万,确实震惊了日薪208块的我。

有爆料说,她在出演某电影时77天拿到1.6亿元片酬,由此引发“日均208万”的梗,也成了社畜们的集体心梗。


好家伙,1.6亿,一个敢给,一个也真敢要。

1.6亿什么概念?1000万的彩票要中20次,还不算纳税;在大厂拿2万月薪996拼命工作600年,还得是不吃不喝。

影视行业的“阴阳合同”被曝光不是一两天了,早三年前,国家就已经发出了“限薪令”,对业内天价片酬、偷逃税等问题进行治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演员签订的“阴阳合同”,阳的用于备案登记纳税,阴的才是实际交易价格,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比如郑爽的1.6亿天价片酬,据说“阳合同”是4800万,刚好是“限薪令”的上限;而另签了1.12亿元的“阴合同”,这是不能见光的部分。

前有代孕后有天价片酬,郑爽凉不足惜,只可惜了那些兢兢业业却连零头都拿不到的老戏骨了。


01


国内演艺圈片酬水涨船高也不是一两天了。

香港演员苑琼丹,曾谈到香港艺人纷纷北上发展的原因:到内地拍戏,片酬从20万变1200万,可谓一步登天。

1200万那可能是有一定流量的演技派,而某些顶流可远不止这个数。

去年爱奇艺CEO龚宇曾表示,目前演员片酬降到一部剧在5000万以下,而之前的一线演员片酬,最高达到1.5亿以上。


有一线“顶流”参演的影视剧,才能在平台卖出好价钱,因为粉丝市场认可他们,广告主也更乐意投放,而金主们也赚得盆满钵满,顶流的片酬自然被抬得越来越高。

这就是天价片酬的根源,管你作品质量,只要摆出有流量的阵容,金主就愿意投资;管你什么角色,只要片方肯砸钱,就有明星愿意去演。

蓬勃发展的影视市场,对一线顶流明星供不应求,片酬靠行业自觉是降不下来的。即便后来有了“限薪令”,片方也会变着法子给明星“补差价”,这才衍生出了“阴阳合同”。

而明星和片方之间则对此秘而不宣,早就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在这样畸形的市场下,一些流量明星拿着天价片酬,给观众交出的却是一部部烂剧,仍不愁没人看。你以为某部作品的评分“糊了”,可实际上人家赚了好几个亿。


这条利益链里,实力派老戏骨却被排除在外了,因为广告主根本不会在乎什么戏骨不戏骨的,他们只看热度和流量。

之前,于正曾在微博上替明星“喊冤”,说能拿到千万片酬的演员,扣除税收和各种费用,最后也就能存个几十万,平均每个月也就几万块钱。这番回应,自然也遭到了网友的一致吐槽。

现在想来,于正就是睁眼说瞎话,他不可能不知道在“限薪令”落地之后,仍存在一些明星片酬“屡限屡高”的情况。


02


不健康的市场,烂片烂剧横行,也在剥夺底层演员的生存空间。

一方面,一些顶流明星片酬动辄破亿;另一方面,有些入行20年的老戏骨连房都买不起,片酬的两极分化令人咋舌。

去年出演《隐秘的角落》而走红的老戏骨张颂文就是一个参照。

张颂文老师无疑是资深演技派,也是圈内许多明星的表演老师,他总能捕捉到表演中的细枝末节,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小角色。


然而2002年入行至今,张颂文几乎都是在窘迫、焦虑的状态中度过,一度拿着不到2000块钱的工资,每年的收入勉强能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更谈不上买房和赡养父母。

这些年来他一直租房住,直到事业有了点起色,他的目标才是在老家广东韶关(房价均价7000元)买一套房。曾经为了能继续做演员,他每天下了班就去买夜场不新鲜的打折的菜,或者大清早赶早市买便宜的菜吃。

张颂文的困境,也是中国“非著名”演员的一个现实缩影。

他曾直言:中国99.5%的演员跟我一样,顶多只有0.5%演员是衣食无忧的,这个行业特别不健康。


“限薪令”之前,编剧宋方金的一篇“卧底”文章,《卧底横店一线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曾刷屏网络。

宋方金在文中披露了影视行业滥用替身、演员轧戏、天价片酬等乱象,中国的一线“小鲜肉”演员片酬进入2亿时代。

片酬乱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演员片酬过高,其他制作经费不足,影视剧粗制滥造,行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导演陆川、吴思远也曾表示,高片酬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制作费被占用从而降低制作质量,这十分可怕。


03


更可怕的是,当观众在抱怨烂片太多好片太少,吐槽流量明星演技差时,这个行业却无法给到底层演员更多的报酬,更多的尊重和目光。

就像张颂文说的,好像没有人关注我们这99.5%的人,却拼命逮住那0.5%的人,不停地说他们代表了整个行业。


为了一个出场没多久就死的公务员角色,张颂文还特意去某市建委上了15天班,每天和大家上下班,去食堂吃饭,用心观察官员是怎么工作生活的。

现在的很多流量明星,别说为了角色去体验生活了,遇到难拍的戏就用替身。像成龙那样坚持打戏不用替身、从高楼跳下的做法,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

“不懂功夫都可以拍动作片,飞来飞去电脑一合成,一个替身就搞定了。”


李雪健老师也曾吐槽某些小鲜肉:自己不来,派那么多替身。

即便人来了,也不用记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二三四五六一,可耻。


李幼斌也曾遭遇“数字小姐”,台词就是数字,反正有后期配音,他当时就懵了。

某电视节的论坛上,老戏骨王劲松直接怒斥一些年轻演员“脸都不要了”——

“什么时候演员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呐?”


访谈节目中,陈鲁豫夸刘德华敬业和努力,刘德华却不以为然,而是“现在的标准变了”。

冯小刚找刘德华拍《天下无贼》时,得知9点要化妆、10点开拍,华仔便会准时在9点到场,工作人员不解:这么大牌的明星,竟然那么早到?!

原来,其他演员在这种情况下都会10点才来。曾经他认为理所当然的准时,现在反而变成令人意外的优点。

刘德华感慨:什么时候连准时、记台词也变成优点了?



04


反观前几年的《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没有流量担当,而是张丰毅、张凯丽、吴刚这些资深戏骨,照样能打造爆款。

老戏骨们被这个好剧本打动,片酬都给了友情价。这部剧总投资在1.2亿左右,但这么多演员总片酬却只有4800万,都不到一个郑爽的零头。

出演《人民的名义》的老演员张凯丽至今记得,当年她主演的《渴望》红遍大江南北时,有人找她回东三省演出,跟观众见面,说一场给三千块钱。

她爸妈说,家乡人的钱一分也不能要。最后她演了一圈下来,真的一分钱也没要。

那时有人拿着十万块找她拍广告,她都不敢拍,“十万块钱,都吓死你了,你哪敢拿啊,不敢。


同样出演《人民的名义》的老戏骨侯勇,也有类似感触。

有人找他拍戏,啪一笔钱往那一搁,他人傻了,没见过这么多钱。多年后想想,后悔了,当时太年轻,不该那样做,至少那个不是他想拍的戏,也不是他想演的角色。

所以后来有几年,他干脆什么也不拍了,沉下心来体验生活。用他的话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又不是家里揭不开锅了。


其实像侯勇这样的老演员,市场对他们并不友好。就连濮存晰也曾心酸表示,娱乐市场已经没有他的活儿了,他演的东西已经没有人看了。

即便如此,只要给他们好戏拍,他们就会兢兢业业去完成。

20年前,李雪健老师被检查出鼻咽癌,导演劝他治病要紧,戏以后再拍。

但他不同意:这个戏钱也花了,部队也动员了,要是因为我而流产了,这个比我死还痛苦。

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拍戏。等到杀青时,他已经几乎无法发声,仍然尽力去完成大段台词,听得在场的剧组人员感动落泪。


05


像李雪健老师这样清醒又敬业的演员也不是没有,只是太少了。

被戏称“最穷影帝”的富大龙也是圈内的一股清流。他对剧本和角色非常挑剔,遇到好的角色,即便片酬不高也愿意接,为此好几年没戏拍。

他扪心自问:如果一辈子就这样,没有等来一个合适的剧组,还能不能坚持?

内心的回答是:能。


1985版《济公》,由游本昌老师主演的有8集,而他只拿了1000块的片酬。

晚年,他卖房租场地和设备演话剧,因为话剧不需要那么多钱,自己又有能演戏,他觉得赚了。

年过八旬,游本昌排练时不慎骨折,医生建议他保守治疗。他却坚持做手术,打绷带上台表演“弘一法师”。


老演员专业敬业,那些年的影视剧也是真的制作精良。

87版《红楼梦》,可以说是倾举国之力成就经典。当年还没有收视率统计,摄制组更像是带着使命去拍一部剧,而不像如今收视率和金钱至上。

当时,整个剧组除了导演王扶林的片酬是每集70元之外,其他主要演员的片酬只有每集60元,很多人甚至只有30元,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艺术精品的追求。

从选角到开拍,87《红楼梦》花了三年,剧组专门对演员进行集训,找来专家为演员教授琴棋书画,培养他们的贵族气质,要求要熟悉台词和时代背景,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

跟如今的剧组都抢着找大牌和流量明星来演不同,当年选角的标准是看演员气质、性格与角色是否相符。


无独有偶,86版《西游记》前后却花了6年才拍完,主演里最高的是六小龄童每集70元,其他演员的片酬不超过每集60元,但他们没人抱怨,只想着如何才能把戏拍好。

现如今,摄制技术进步了,片酬也越来越高了,但人们对艺术、对职业的敬畏却缺失了。

话说回来,我一向挺讨厌“戏子误国”这类说法,但像郑爽这样德和人品不合格的艺人,名气越大危害越大,片酬越高越会败坏社会风气。

所谓艺以修身,学艺先学徳,做戏先做人。这个道理,希望郑爽们能够明白。



-END- 

参考资料:
《郑爽凭什么拿1.6亿天价片酬?》,市界
《40位戏骨总片酬4800万,某小鲜肉凭啥一人要2亿?》,沈阳晚报

~ 近期 好书 好物 推荐 ~

▼▼ ▼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路遥的文学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