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上君子和林下美人,建筑人生的AB面

关注► 书房记 2021-05-11

 


术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以及与此相关人文精神的探索。


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建筑学者伉俪。优良的家风家教、学问品性和对学术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族危难之时,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忘却的记忆。




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的长子,是“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中的杰出者,他是与民国名媛林徽因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她出生名门,游历欧洲,嫁入门当户对的广东第一家族,是风姿绰约的少女,一双弯弯的笑眼,秋水盈盈;是喜欢在夜晚点上一柱清香,在微风吹拂中琢磨美丽诗句的文艺青年。


世人皆知她的才情和美貌,太太客厅里高朋满座,她的生活就像春天里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1920年,林徽因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6岁林徽因的美貌惊艳我们,却殊不知当时的她随父亲游历欧洲就已经坚定了从事建筑学事业的决心。


1924年,林徽因报考当时全世界建筑系最知名的院校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因该校建筑系当时不收女生,曲线救国报读美术系,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改变当初的志向,大学的档案显示,在完成美术系既定课程的同时,林徽因还选修了大量建筑系的课程,当时宾大建筑系的年轻教师、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哈贝森曾经夸奖她的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而林徽因对建筑的热情,也在启发了梁思成对于建筑的兴趣,“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都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1929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沈阳北陵测绘

 

在求学期间,梁思成的父亲、著名民主运动家和学者梁启超给他们寄来一部刚刚重新出版的古籍——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北宋官定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书,也是中国古籍中少有的建筑技术专书。其完整系统的建筑技术令二人着迷,也坚定了他们研究中国建筑的决心。

 


“在宾州学习时,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当时西方学者尚未注意中国建筑的发展和技术。但我感到日本学术界已开始注意中国。如著名学者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等,都对中国建筑艺术有一定的研究。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么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所占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时,我在学习西方建筑史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怎么能没有建筑史?!”

 

1928 年秋天,学成归国的梁林夫妇双双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他们仿照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东北大学建筑系课程,打破了中国有高度的古代建筑文明却迟迟没有产生相应的科学知识体系的现状。


1931年,梁林夫妇回到北京,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营造”二字,即出自李诫的《营造法式》。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研究中国建筑为宗旨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开创性地引入现代学术方法开展关于营造文献及建筑遗构的考察研究,这是中国建筑史学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1931年,梁林夫妇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后于北平(北京)合影

 

破译“天书”《营造法式》是营造学社的首要任务,他们认为,木构建筑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而认识、梳理木构,单靠晦涩理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的实例测绘资料,再结合《营造法式》,才能最终破解“天书”,打通中国建筑的“文法”。从此,他们便带领营造学社,踏上了漫漫古建考察之路。

在中国营造学社存在的短短十几年间,梁林夫妇与其他成员走访了十五个省市、两百多个县,精研两千余处建筑遗构,用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颇具古雅气息的建筑图纸,留下了诸多文献专著。其精研的不仅仅拘泥于技艺层面,而是与众多学科联系在一起,为中国建筑发展史厘清了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以高度的热情参加了各项建设工作,致力于建筑遗产的保护,建筑文脉的传承创新,主持编制了《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1950年梁思成在病床上与林徽因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人的一生有无数选择题在人生岔路口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使之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最关键的时刻,影响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一个时代的发展

 

回顾梁思成、林徽因波澜壮阔的一生,有无数这样的关键转折点,成就其一代建筑大家。他们俩的人生与时代产生的撞击,如电光火石照亮中国建筑史。


“独喜·建筑”系列特别策划了《天远青山阔·梁思成》《早天云烟起·林徽因》手账本伉俪装,选取他们人生中几个重大转折点大事记,将上世纪梁林夫妇的工作、生活照片分别还原为黑白钢笔画、明亮水彩画,节选他们与家人、朋友的来往书信、田野考察手记,以此缅怀我国一代杰出知识分子的卓越成就,愿他们永如四月春风,常驻人心间。


选用二人当年的工作、生活经典照片,特邀插画师一比一还原场景,人物生动传神、画风清丽典雅,在版式设计上颇有现代艺术时尚风味。



手账文字部分撰写了梁林夫妇生平大事记,内文版式的设计紧扣文字主题,利用数字年份进行多种变换式排版。这些年份都代表了重要事件,有图片和细小的说明文字标注。


两本手账,一本为男性,一本为女性,故在设计上做了些区别,男性突出端庄大气,女性注重典雅柔美。


《梁思成》将照片还原为黑白钢笔画,版式设计简洁大气,风格硬朗;


《林徽因》将照片还原为明亮水彩画,版式设计清新柔美,风格婉约。


两本手账虽风格截然不同,但内在利用数字年份的变换式排版,又各有呼应。





手账内含月计划页、空白页、点阵页、井字纹页。



月计划页可记载日程,高效管理工作学习任务;点阵页、井字纹页交错设计,写字不歪线;空白页可手绘插图、黏贴贴纸。多种格式相互组合,满足不同需求。



选用的特种纸——东方书纸,米黄色的纸面保护眼睛不受伤害;纸基平整光滑,但又富有肌理,写字不洇墨、不渗纸,笔尖可以感受到滑动的阻尼感;将成本毫不吝啬地用在看不见的锁线装帧上,这种装帧让笔记本可以180度翻页平摊,书写无障碍。


这套装手账颜值与知识性兼备,送礼自用皆佳。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建筑手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