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恐惧,我要喝点白酒——华东师大青年学者江绪林自缢身亡

2016-02-20 人•岁月•生活


江绪林老师



  东方网2月20日消息:2016年2月19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学者江绪林自缢身亡,震动学界,发现时抢救已来不及。


  最后一刻,他于19:57分在微博发出一张黑白照和一封遗书,包括财物、书籍、课程的处置、有基督教信仰的他与主说的话,最后一条是:“我恐惧,我要喝点白酒。”


  凌晨,他的同事在朋友圈写道:“刚刚与几个朋友在学校送别绪林兄离开闵行校区,当殡仪馆的车急速驶出校园,将他从这个他工作了七年多的校园带走时,守到最后的老师和学生失声痛哭。绪林熬过了世纪寒潮,等来了春天,却在这个最寒冷的春夜决然离我们而去,希望他信仰的主在天国给他温暖和爱。”




  最后的话


  1。借记卡(钱包内)一张,内有106893元,归姐姐江寿娥(记得我还有一个小姐姐)支配。


  2。借记卡一张。没有11273元。归姐姐江寿娥支配。(密码皆为******)


  3。宿舍抽屉内约1万港币,6百美元,钱包内约4400人民币,供清理费用,虽未必够。


  4。余下办公室的一些书籍,一半赠送给胡振林同学(请转送几本给朱木良等我指导的本科同学),一半请刘擎先生处理,谢谢!


  5。抱歉本来这学期有4门课要上的,对不起了,或许这个尚未开始就结束的恶果是最小的。


  6。没有什么眷恋,(奇怪么?)却沉滞,惧怕;上主啊,赦免我,我原以为总会有些好奇的,但好奇心显然被压抑了。上主啊,我打碎了玩具,你不要责罚我; 然而,就是责罚我,也请给我勇气面对未知的一幕。啊,我终于要知道真相了。我不好,我平庸,我德行有亏,洛克的墓志铭都说:“让我犯下的邪恶随着尘土掩埋 吧。”(let his vices be burried together)我除了祈祷宽恕,还能做什么呢?请不要看我的罪和错。


  7。我谱写不出优雅的乐章,也就不能有期望(指点世界),我不知何为爱的拥抱(已无法体察),如何亲吻和祝福你们以作别!


  8。上主啊,愿你开启希望之门。


  9。我恐惧,我要喝点白酒。


  江绪林


  2016年2月19日



最后的信


  在这条微博下,截止发稿时已有数千网友和学生纷纷留言转发哀悼,为他送行,表示惋惜。


  江绪林生于1976年,1995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1999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攻读研究生,之后在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读博士。2009年起,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





  小札记:未曾虔信


  江绪林豆瓣日记  2013-11-30 15:30:01


  记得去年在埃及旅游的时候,常常发某些贫穷而普通的埃及人有一种喜悦、天真和坚毅的神情。直觉中我将这种美好归咎于他们对真主安拉的虔诚的信仰。信仰维系着生命中某些领域的神秘和颤栗,那里,神圣、美丽、天真晶莹剔透地彼此闪耀中现身;在那里,人像小孩子一样的单纯和信赖才能趋近,犹如耶稣所言,“父啊…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路加福音10:22】那里,经济理性、权衡和明智、甚至思辨理性都无法把捉其真相,虽然思辨理性并不是无法触及其边界或述说其所见的。


  然而,我并非要为信仰唱颂歌,而是要为自己的缺信哀叹。很羡慕那些真正虔信上主的人,他们敬畏,他们纯真,他们追随主的脚踪前行,他们背对世界,他们稀少。然而我虽然努力地捧起《圣经》,却只是聊以自慰,其处境犹如但丁《神曲》中落在地狱门外那些叹息和哭泣的灵魂,那些被天堂驱逐而地狱也不收留的灵魂:“这是一群胸无大志的懦弱之徒,他们得不到上帝以及上帝的敌人的欢心。”【黄文捷本,21】


  在我与纯真的信之间有一道巨大的裂痕。我并非像奥古斯丁那样认为生活抉择是要么天堂要么地狱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倾向于阿奎那那更和缓的观点,恩典成全自然:在深秋校园那深红的遍地落叶的凄美中,在小孩子笑盈盈地扑进爸爸的怀抱那舔犊情深的时刻,在那些满怀朝气的学子们追逐知性和绽放青春美丽的流光溢彩中,在眷怀共同体流金岁月的自豪时刻,在维系着每一个个体的安全、平等、自由和尊严的得体的政治社会秩序中,都看得见神恩的祝福和引领,无限甚至托住此世并以其无限的境域惊醒可能的停滞。由此,纯真的信可以基于美好的此世生活,虽然美好的生活也可能足以让脆弱的我们沉迷其中而不再与无限相关,就如海德格尔所言此在(Dasein)在世的基本样式就是沉溺其中。


  然而,在此世中我没有与幸福相遇,转向上主时我也失落了或未曾遭遇上主和祂的爱。像德尔图良一样选择守候在耶路撒冷而不是雅典,像奥利金一样为天国而燃烧自己,像亚他那修一样在灵魂和自然中认识上主,像亚西西的方济各一样吟唱自然,像小德兰一样被爱吞没。他们都被上主所把握,上主点亮了他们的灵魂,他们深邃的目光定睛在上主身上,再也不曾离开。


  羡慕这些有福的灵魂,却也知道自己不曾如此全心全意地转向上主。这灵魂是软弱的、是迟钝的、是平庸的、是不坚贞的、是模棱两可的。我之渴慕上主,并不比渴慕世界更多更深。相信那些为上主所震慑的灵魂是持守着神秘的,然而我却眼见自己赤露奔命于此世的繁华诱惑——别道我孤灯默守,只一瞥就揭示了内心的沉迷。就像两手空空的沦丧的乞丐,无论是上主的赐福还是魔鬼的诱惑,我都会接受。知道永恒,却随时准备让自己迷失在温柔之乡,只是如今却在地狱门外哭泣。这就是我的忧伤,但丁首先谴责的那些人的悲哀:就算未犯下重重大罪,却也一生未曾清白,不过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在漫漫一生中卷入了种种不洁和错失,玷污了灵魂,最后像《理想国》卷10中的护海之神Glaucus的躯干一样难以辨认:“由于海浪的冲刷,一部分被折断,一部分则由于冲击磨损而完全毁损了,又添上了新的部分——牡蛎、海带、岩石等,以至于他看起来竟毋宁是一头野兽而不像他的天性所是的他。”【岳麓书社版,485】


  然而,这种忧伤并非无限的,因为我只是一个有限者。或许终有一日,上主亲自让我得以洁净,引领我前行。即便并非如此,有限者也能够像《申辩篇》最后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无论死亡是虚无还是迁居另一个世界,都是好的,前者中,永恒不过香甜的无梦的一夜,后者中则能与那些因正直而为神的人共处——甚至罪孽者也因落入上主之手而安心。


  江绪林 2013年11月30日星期六



人·岁月·生活 | 严彬微信·niaasai

文艺&思想 | 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