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结构探析
(高鑫:华中师范大学讲师)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1]P2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意。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探讨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问题、面临的挑战、需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而对基础性问题如基本结构、运行机制的探索稍显薄弱。这就容易导致学者们在进行交流时出现自说自话、各说各话的局面。因此,厘清基本结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其中关键在于明确结构划分的标准。笔者看来,一则需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二则需要依据学科承担的时代任务,三则需要把握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划分需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历经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学科初创时期,标志着科研活动步入正轨,产生学科话语群;二是学科发展时期,在经历3次课程方案调整之后奠定了教学话语群的基础;三是学科跨越式发展时期,随着科研水平与培养层次的逐步提高,宣传话语群也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学科初创时期,为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把握,产生由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原理等构成的学科话语群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用真理武装人民头脑和发动群众作为革命斗争的主要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自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的论断以后,毛泽东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集中总结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我们对“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之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2],但由于受到战争条件的制约无法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全国人口文盲率较高,专业政治理论教员、政工干部极度缺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停留在经验层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在拨乱反正中逐步走上正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1980年5月,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命题并展开相关讨论。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不仅明确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专门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还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工干部培养的正规化,要求有条件的高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3]教育部为了落实上述会议精神,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梳理学科从无到有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学科初创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已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出丰富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为了概括、归纳、总结这些实际工作经验,把握教育的客观规律。学科的正式建立廓清了科研的边界,在研究活动中产生了独特的概念、观点、原理等,由此构成学科话语群。
(二)学科发展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经3次方案调整,形成由教材话语、教案话语、讲授话语等构成的教学话语群
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国家层面先后制定了3套建设方案,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与内容,在学科话语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教学话语群。一方面,3套方案强烈的问题意识导向,为教学话语群的形成指引方向。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正轨,社会急需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的建设者。为此邓小平特别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4],“85方案”因此将育人目标拟定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5]P106 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各种社会思潮也冲击着主流价值观。此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培养合格建设者,更要塑造具有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于是,“98方案”提出“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主要任务”[5]182,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础。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攻坚期。因此“05方案”提出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式,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5]P213-214可见3套方案都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导向,始终以解决时代问题为目标,为教学话语群的形成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3套方案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话语内容愈加丰富。“85方案”强调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从“中国革命史”讲起,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课程学习。同时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加强学生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理解。“98方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满足学生“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需求,将原“马克思主义原理”细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便于学习理解。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细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把握亟待加强,“05方案”将哲学原理与经济学原理又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综合了“中国革命史”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部分内容设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国际国内格局,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3套方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都基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把握,为教学话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打下基础。
(三)学科跨越式发展时期,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成了由政治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大众媒体中蕴含思想政治元素话语构成的宣传话语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P153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论调也层出不穷,新老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等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思想引领和立德树人的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幸运的是,学科在这段时期获得跨越式发展。自1984年全国13所高校开始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以来,1988年又有10多所高校获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在法学门类下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自2005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已经增至70个。[7]短短11年学科由创立进入培养博士研究生阶段,这样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一个年轻的学科而言意义重大。这一方面体现出社会各界对学科建设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当然也应该看到,伴随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所要肩负的重要责任,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培养目标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生要求能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而对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要求不仅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更要能够胜任宣传和党政工作。随着培养层次的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性日益加强,宣传话语群也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划分需要依据学科承担的时代任务
回应时代挑战,解决社会突出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划分话语体系的结构还需依据所承担的时代任务。张耀灿教授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归纳为“既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研究如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何开发、利用、整合各种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育人的长效机制。”[8]稍加分析不难发现,时代赋予学科的任务包括:理论研究、教学育人、宣传引导。
(一)理论研究,主要任务是探索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学科话语群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为教学话语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传统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应的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然而并非仅此而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任务可以看出,它是以人的普遍心理接受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任何科目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贯彻育人目标,弘扬主流价值观,并客观地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越坚实越宽厚,越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宣传话语提供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正所谓思想是变革的先声,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科话语是理论的集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1]P20这段论述阐明了学科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即学科话语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可以说,学科话语群的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只有搞好学科话语创新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
(二)教学育人,主要任务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其中核心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既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使命。完成教育任务让使命“落地”的关键在于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教学话语群。“05方案”对马克思义一级学科的教学任务提出如下要求:“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5]P214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专门研究德育问题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融入教材话语、教案话语、讲授话语是完成时代赋予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学话语群主要由教材话语、教案话语与讲授话语构成。
(三)宣传引导,主要任务是优化舆论环境,形成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合力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宣传思想工作的“边界”不断拓展。一方面,国际国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上“一超多强”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依然主导着国际竞争的走向与进程。他们通过政治渗透、经济控制、文化输出、军事威胁等手段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国内社会竞争同样激烈,市场法则导致优胜劣汰,传统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在竞争中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迅速崛起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网络传媒的交互性、快捷性、实时性深受大众喜爱。网络热词、网络话语、网络新闻也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网络话语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诸如享乐、颓废、消极、色情、暴力等不良元素混迹其中。为此,要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关键在于优化舆论环境,形成宣传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6]P198随着宣传思想工作的不断拓展,宣传引导的时代任务愈加重要,宣传话语群作为舆论引导的主要载体,其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划分需要把握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命题早已提出,前辈学人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丰硕成果。科学化本质上就是对内在规律的把握,刘建军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关系包括3个方面:揭示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其中,揭示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掌握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运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1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可以按照揭示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3个层面划分。
(一)揭示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体系的根本属性,要求学术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3大主要矛盾:一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水平之间的差距。二是国内外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干扰。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此类矛盾关系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群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概念的使用上要脱离对西方理论的依赖。过去直接翻译、解释和运用西方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旗帜下,应该多使用贴近学者、学生、老百姓生活实际的话语,将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讲得深入浅出,为受教育者认识和理解主流意识形态创造便利条件。第二,避免在研究中制造晦涩难懂的术语,力争用准确、精练的话语进行理论分析,尽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范式。第三,在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学科话语不仅要提出原则、指明方向,更要着力从学理上回击各种错误思潮,使教育者真正明白应该怎么做,以此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二)掌握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
所谓掌握规律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理解并学会运用规律。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4项教育任务。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其重点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关键是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如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掌握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人文素质、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等精神的内涵及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由此形成独特的教学话语群。
(三)运用规律掌控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具体到宣传话语群中必须发挥3大功能:一是对国家意识形态进行宣传与阐释。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不断提出,诸如“四个全面”“五个协调”“供给侧改革”“命运共同体”等政治热词层出不穷。此类话语更加注重凝练、简洁、准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解读。二是实现对大众进行思想引领,形塑精神的功能。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都不是自发产生的,都需要进行引领和宣教。从洋务运动时期的“自强、求富”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再到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直至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经历了提出、宣教、理解、认同的过程。三是实现排除错误干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当代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想”“主义”竞相发声,尤其是西方蓄意制造的意识形态和学术割裂,已经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加之国内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使得我们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时候所面对的意识形态威胁都要尖锐、复杂和严峻。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话语既不能在西方话语体系范围内展开,也不能用渗透着所谓普世价值的话语进行建构,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11]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由学科话语、教学话语、宣传话语构成
按照上述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可分为学科话语群、教学话语群、宣传话语群。各话语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内涵界限、作用领域,又必须互相支撑、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话语体系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群是在理论研究中产生的,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原理等构成话语集合
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分为两类,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又分为主干学科和分支学科,而应用研究主要是分支学科。[12]由这些学科构成的研究场域是学科话语发挥功能的主阵地。构建学科话语群不仅便于学者进行科研与学术交流,更有利于构建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学科话语的优势与劣势也很明显,其客观存在的科学、严谨、准确的话语特征往往造成受众的理解障碍。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受众,轻则会对学科话语产生理解上的歧义,重则根本就不得要领、不知所云。因此,学科话语需要教学话语与宣传话语的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话语群是由教材话语、教案话语、讲授话语等构成的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的话语集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融入教学话语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作为公共必修课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并且通过相应考核,这无疑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话语主要包括:教材话语、教案话语与讲授话语。三者通过“两次转换”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第一次是教材话语向教案话语的转换,第二次是教案话语向讲授话语的转换。前者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系统的思维框架,后者将思维框架转换为教学双方有效沟通的话语元素。[13]教材话语具有准确、严谨的特征,但是局限于编制与修订的周期,不免会在时效性上有所欠缺。教案话语是课堂讲授的基础,也是教师领会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拟定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在撰写教案时,可将最新的案例、成果融入其中,以弥补教材话语时效性的缺陷。讲授话语是一种口头语言,但又区别于日常口语,它必须以教案话语为逻辑基础,以真实可信为前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话语群是由政治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大众媒体中蕴含思想政治元素的话语集合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因此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善于提炼标志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P24,为构建宣传话语指明方向。一方面,宣传话语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借鉴学科话语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思想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最新成果等。另一方面,理论要掌握群众仅靠学科话语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宣传实践的检验。理论产生之后,运用到实际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去,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就是对真理性、科学性最有力的证明。否则,空洞无效的理论无论说得多么全面、严谨、系统,终究也会陷入“正确的废话”的泥沼。宣传话语与教学话语也存在互相支撑与印证的关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4],教学话语正是扣好第一颗扣子的载体,它为宣传话语做好前期的思想铺垫。宣传话语则需要完成后续工作,只有使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观点与社会生活实践相互印证,才能产生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作用。(编辑:黄扬琦 校对:耿春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4.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发展调查分析(上)[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
[8]张耀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1(21).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10]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教学与研究,2011(3).
[11]邓纯东.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
[1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
[13]高鑫,秦在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1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
(文章选自《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