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幸福道里】凝心聚力 提振信心 开创道里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2017-09-21 盛和天下社区

群力音乐喷泉美轮美奂点亮道里夜色。

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再现松花江原生态湿地的自然风光和大美景象。

  聚焦“五区”发展目标 打造富强魅力宜居幸福道里

  道里区委书记 冯延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道里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道里区作为全市中心城区之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在推动哈尔滨发展步入快车道、迈上新台阶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打造富强、魅力、宜居、幸福道里,奋力开创道里区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一、主动适应哈尔滨市功能调整,细化“五区”发展目标

  习近平指出,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道里区在省会城市建设赋予我市新的目标定位的宏观背景下,放眼自身在全市、在全省、在哈长城市群、在东北亚地区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细化优化“东部大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立足得天独厚的临江滨水、上风上水的区位优势,凭借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的比较优势和水陆空立体交通便捷优势,深度释放松花江外滩、长岭湖等水系湿地星罗棋布的生态优势,充分挖掘西部拓展空间广阔的巨大潜能,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创新驱动、项目牵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细化调整“五区”发展目标,全力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临空产业集聚区、都市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先导区、创富宜居引领区,不断开辟道里区振兴发展的新境界。

  二、以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统领,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道里区要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临空产业集聚区、都市农业示范区为统领,切实把优势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红利。立足全区第三产业占比GDP近七成的实际,依托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等各类直接投融资机构全市占比高、现代金融产业税收贡献率占全区财政收入20%的特有优势,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做大做优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和群力东区两个金融产业组团,提升道里区金融产业对全省、全市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能力;依托临空产业集聚区和新榆工业园区,突出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方向,补齐工业短板,促进二次产业向集约化和价值链高端转变,拓展高端工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临空产业集聚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加大“一减两增”力度,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绿色农产品,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把道里区建设成为哈尔滨的“绿色厨房”。

  三、以文旅产业和生态宜居产业为牵动,彰显道里区的时尚活力祥和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环境改善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近年来,道里区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道里区历史文化厚重、欧陆风情浓郁、文化旅游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先导区。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度开发以中央大街为中心的欧陆风情旅游文化,着力构建欧陆风情旅游带。深度开发松花江道里段沿线旅游资源,着力构建绿色生态景观旅游带。开发运粮河、太平湖、长岭湖等生态特色旅游,着力构建休闲体验度假旅游带;坚持把近80%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扎实推进教育振兴计划、素质升级计划、全民健康计划和民生保障计划,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建设创富宜居引领区。充分发挥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和科技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创业带动就业平台。着眼于保护绿水青山,强化老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增强城市承载功能,保护好历史建筑,做好见缝插绿,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干净、宜居的优美环境。

中央大街“四季公主时尚巡游”为老街增添了浓郁的欧陆风情。

在全市率先成立的“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为实体经济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素有“城市绿肺”之称的长岭湖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砥砺五年 奋进前行

  《道里区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1年净增237.5亿元,年均增长8.6%(预计数,下同);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净增284.4亿元,年均增长1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11年净增51.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1年净增352.5亿元,年均增长11.9%。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这一组组数据背后,展现的是道里区快步发展的蓬勃气势,在过去五年里,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环境优化等方面主动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道里区有啥新发展新变化,我们身边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一、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市之首

  2016年道里区完成GDP66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区本级财政预算收入7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5亿元。上半年,实现GDP289.1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2亿元,同比增长10.5%,总量列九区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3%,总量列九区第一位。

  道里区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目前三次产业结构2.1:16.2:81.7。传统商贸企业着力推进“互联网+”和体验式消费,加快转型步伐。总部楼宇、金融证券文旅等高端服务业态迅猛发展,区域内入驻银行、证券、基金、股权投资、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直接投融资机构达190余家,占全市60%以上,税收贡献亿元楼3座以上。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示范区已初步建成。

  道里区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牵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今年共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00个,总投资1186亿元,年计划投资193亿元。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区100个项目中已有82个实现了开复工建设,完成投资74亿元,投资完成率38%。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几年来,道里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制度创新的支撑作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与全市保持同步,实现了“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深化人事、卫生、文化、财税制度等改革,顺利完成机构和公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商事登记便利化走在全市前列。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和项目13个,累计实现利用国内资金406.8亿元、外资3.3亿美元,推动振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龙门科技、创富汇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区域创业创新载体平台,建成孵化器7家。截至目前,全区5家电商企业网络交易额达到2.75亿元。道里区入选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

  三、提升城市承载力打造宜居家园

  只有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对各项发展要素的聚集能力,才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近年来,道里区城市载体功能有了很大提高,优化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成功建设了5.5公里的铁顺街和24.9公里的堤顶路,打通了由主城区直通哈西客站和长岭湖的快速通道,为今后开发群力西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推进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建设等71个棚改征收项目,拆并10吨以下小锅炉320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82.2公里,全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6.3%,名列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建成大型智能化固废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环卫作业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维修改造老旧物业小区40万平方米,局部维修庭院500余个,创建国家级优质物业示范项目4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投资3600万元,新建农村公路25.3公里,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四、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人民福祉攀升

  循着“民生为本”的路径,道里区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2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7%。推进脑卒中筛查干预项目,筛查35岁以上居民42万人;建成千米以上中心社区32处,中心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五年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5.1万人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和1.8万元;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创建“三大类别”、14个教育集团;积极推进“云教育”和“智慧学区”项目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将各类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加大残疾人帮扶工作力度,荣获“十二五”时期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扎实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全区2188户家庭取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办理入户。

  五、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平安道里

  深入推进“民主道里”“法治道里”“平安道里”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成立人大代表服务中心,增加编制充实力量,成立了区人大代表“经济之家”,有效服务全区经济工作。区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组织专家举办道里区全域旅游协商论坛,为道里区打造文化旅游先导区建言献策。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以人民为中心,坚决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锤炼过硬队伍

  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和事业的兴衰。道里区坚持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首要地位,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驰而不息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四风”问题,坚持以上率下、标本兼治,持续进行整改。与省市同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重点解决“五个方面20个突出问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三基三化”建设,将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服务民生各个方面。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选7名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工作。

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到企业调研。

道里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彬到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道里区鸟瞰。

  精准发力重构产业定位 激活创新聚集发展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道里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临空产业集聚区、都市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先导区、创富宜居引领区”这一全面振兴发展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东部大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产业项目

  牵住产业“牛鼻子”经济持续增速

  近年来,道里区始终坚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准确把握供需结构升级的新趋势,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引进新项目、拓展新空间、打造新产业,努力走出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今年全区计划开复工产业项目100个,其中,市重点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3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亿元;截至目前,新开工项目21个,复工项目15个,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晴雨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必经之路。道里区加强招商体制和机制的顶层设计,构建了“551”专业化招商服务组织体系,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进专业化、平台化、靶向化招商。1-4月份已签约项目40个,协议投资总额602.5亿元,实际使用国内资金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07万美元。

  提升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是基础,道里区坚持集约、集聚、集中组团发展,按照土地集约、要素集聚、企业集中的原则,重点打造临空经济区、新榆开发区、沿江景观带和群力西区四个产业承接平台,突出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使得产业项目的承载空间不断拓展。新榆开发区重点引进高端制造、工业设计与研发等产业,今年重点启动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和2万平方米园区加速器及标准化厂房;临空经济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航空器材制造、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等产业。其中以太平镇立功村、太平湖、运粮河、八一水库、新农镇前进村、老机场路合围区域6平方公里建设道里区空港小镇,分为空港产业区和空港服务区两个部分。空港产业区将以大飞机拆解、航空物流、航空食品加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配套服务临空经济区。空港服务区依托太平湖和温泉资源,聚集高端商务宾馆、创意客栈、民宿、特色美食、酒吧等要素,建设大型免税店,为机组人员、滞留旅客、商务人士等提供便捷服务。沿江景观带将重点推进群力湿地公园、吉尼斯世界纪录主题公园、啤酒小镇等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承载平台;群力西区预计开发建设面积8.46平方公里,优先发展坝内湿地,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提升堤顶路以南、三环桥以西坝外地区的地价升值。坝外地产开发降低容积率,将住宅商品房控制在30%以内,70%以上要建商业地产、写字楼,加大商贸、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地产的比重,重点发展总部楼宇、现代金融和工业前端设计等高端现代产业带,还将引进新加坡伊顿公学、哈工大附中分校等优质教育资源,配套建设高档酒店、商场、时尚文化等项目,并逐步推动大的金融单位向群力西区迁移,真正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产业项目建设为道里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一季度,全区经济增速创近四年同期最好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1-4月份,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7%。

  体制创新

  掌握改革“金钥匙” 以创新激发活力

  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最大的希望和潜力就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机制体制改革仍然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强。道里区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区域创业创新载体平台,建成孵化器7家,其中龙门科技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区入孵企业达249家。加强与深圳市的交流与合作,重点推进对口合作项目27个,投资总额355.7亿元。

  今年,道里区将加强与哈工大的各项合作,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发展开局良好,规划建立“一园三区”(总部研发产业园、项目产业孵化区、产业加速区、生产承载区)。今后,还要在继续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哈工大、哈工程、农大、林大、哈兽研、七〇三所等大学大所,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道里区就地转化。

  同时,道里区还将充分发挥金融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整合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金融支撑力度。采取多种股权合作方式和投资者结成命运共同体。今年,将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10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今后,道里区还要设立、引进和培育各类天使投资基金等项目,为科技企业特别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力度。

  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进程相对迟缓,而破除这一障碍的“金钥匙”只有一把,就是“改革”。近年来,道里区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行政审批、商事、农村等改革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特别是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因事设岗、人随事走的原则,设立了5个专业招商局;围绕为税源企业提供优质专业服务,专门成立了区企业服务局,全程跟踪帮办服务,畅通企业办事快车道,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围绕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金融办,出台了《哈尔滨创新性金融示范区入驻企业扶持办法》《道里区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扶持办法》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道里区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撬动民间资本,为产业项目落户道里区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打造优越的金融环境;围绕加快发展旅游业,成立了松江文旅集团公司;围绕强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区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同时,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2000万元,用于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打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去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高级人才160余人。

  为将产业项目的引擎作用持续放大,道里区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任务,把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作 “天职”,符合条件的要“马上办”,手续不完备的要“帮着办”,需要勘察的要“现场办”,预约联系的要“上门办”。

  城乡统筹

  彰显宜居“资本” 释放城区魅力

  道路宽敞秩序井然,居民小区风格各异,花园广场美轮美奂……漫步于大街小巷,举目满眼绿,移步皆是景,处处散发出生态魅力。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这正是道里区积极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生动写照。按照“新城开发、新区提档、老城提升、整体推进”思路,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以中央大街为核心的东部板块,包括中央大街商圈和群力商圈,旅游、商贸、餐饮等业态持续发展;以爱建地区为核心的中部板块,1.1平方公里区域内聚集商家企业千余家,形成了友谊路—上海街首条“金融街”,特色餐饮等高端服务业不断壮大,并带动了顾乡商圈的发展;以群力东区为核心的西部板块,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楼宇总部、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高端特色餐饮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市现代化新城区的标杆,宜居宜商活力强劲释放。

  为加快中央大街及辅街改造升级,今年道里区将着力恢复其万国建筑集聚、浪漫休闲兼备、时尚风情引领、高端购物体验的欧陆风情,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具大气、洋气、灵气的时尚浪漫商业步行街区,项目总投资18.4亿元,打造集时尚餐饮、精品民宿、互联网酒店、文创基地等多种业态融合的特色步行街。

  为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道里区实施了沿江生态建设提档升级、城区生态园林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7%,启动群力外滩湿地项目建设,一期工程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围绕激活城市生态资源,完善松江湿地体系,展现地域人文风貌,保护水源生态环境进行统筹布局,充分融入区域自然、人文元素,构建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空间,再现松花江原生态湿地的自然风光和大美景象。目前,一期工程将于10月开门迎客;推进太平湖、运粮河绿色生态保护开发,长岭湖跻身省级湿地公园;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和“幸福大院”建设,栽植树木4万株,提升城乡环境品位;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清理“僵尸车”行动,依法清理“僵尸车”1660台,有效缓解停车难题。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进“消灭蜘蛛网、梳理外挂线”暨“庭院即我家”综合整治工作,市、区、企业共投入3.2亿元,对全区三环以内街路的外挂线进行梳理整治。投入4500万元,对258个老旧庭院进行17项环境综合整治。

  保障民生

  做大民生“蛋糕” 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福祉民生,泽沁民心”,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道里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做大民生“蛋糕”,作为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道里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根本目的所在。

  针对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发力,道里区坚持把近80%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计划,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以建设“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牵动,加快推进以办学模式改革、学校管理改革、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改革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坚持名校名园牵动战略,以品牌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和集团化办学为手段,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实施全民健康计划,建设健康道里。全区35岁以上共计42万居民全部免费接受脑卒中筛查,重点对10万高危人群跟踪服务;全力做好“国家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承接工作,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依托“云医疗”打造“互联网+医疗”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完成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的道里区中医医院、康复医院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给群众发放50元医疗券,让群众在全区范围内自由选择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凭收到的医疗券兑现经费,鼓励优秀社区医疗机构多劳多得;率先在辖区餐饮机构推行“卫生等级标识”,群众通过扫二维码就能对各餐饮机构后厨实时观看,卫生一目了然,引导居民选择到健康卫生的餐馆就餐,倒逼餐饮单位提高食品卫生标准。

  大力实施素质升级计划,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高标准迎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中期评估,积极推进道里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开辟“城市书屋”“悦读书坊”等阅读场所,组织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信息化水平。

  建成千米以上中心社区32处,中心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将各类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助,为全区60周岁以上低保、五保、三无、孤寡、失独、百岁、重点优抚对象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的给予50%保费补贴。通过社会组织在社区对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实施助餐、助浴、助洁、助急等10项助老服务,受益人群达到1000人,实现医保扩面6.5万人。将残疾人康复救助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1000名低保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5年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5.1万人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和1.8万元。

  党的建设

  绷紧“红线”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党建工作就抓住了一切工作的“牛鼻子”,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道里区进一步深化对抓好党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作风建设方面驰而不息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红线”禁令这根弦,聚焦“四风”问题,重点解决“五个方面20个突出问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方面扎实推进。切实加强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修订完善区委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程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接受监督,“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切实做到了集体决策。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为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创新开展了贯穿全年的全覆盖、多维度的党务工作者“红色星期二”系列培训活动。“培训红利”为开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效保障。

  按照“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强基层组织、抓实基础工作、完善基本制度,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效能化建设活动。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把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作为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涉城部门共同参与、区街社三级联动、各类主体主动融入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实现重心下移,“一切围绕基层想、一切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基层干”,将社区党建网格、治安防控网格、城市管理网格充分结合,实现网聚资源、多网合一、多方共治,提升社区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扎实做好政治和服务功能融合推进,切实强化党组织整体功能,促进基层党组织在形象建设上有新提升、为民服务上有新举措、制度建设上有新成效。目前,道里区已在抚顺、通江、工程三个街道进行试点,下一步,将在全区推广铺开。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道里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制,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一案三查”。在全市率先开展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从试点区向示范区的转变,得到了省、市纪委的充分认可。2017年,对全区25个重点单位开展首轮巡察,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