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走玄奘路:六小龄童和三个老伙计再聚引无数网友泪奔!

2017-10-27 爱天涯


毛脸雷公嘴,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着琐子黄金甲,脚蹬藕丝步云履,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识妖魔,好一个威风凛凛美猴王。


一部经典著作煞费创作心血,一部经播不衰的影视剧更是聚集无数人艰辛,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到《西游记》《水浒传》都很受观众们欢迎。其中《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最为万众瞩目,不论男女老幼皆喜欢。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追星梦的变迁,很多导演鲜有优秀作品稳定,都开始了翻拍,以至于孙悟空这个角色虽然各有千秋,但是不得不佩服真正美猴王唯有六小龄童版本。



日前,一波86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孙悟空”六小龄童、“唐僧”汪粤、“猪八戒”马德华、“沙僧”刘大刚“重组玄奘路”的照片,引发了一大波网友的“回忆杀”。有网友看了照片甚至直言“看哭了”。这其实是六小龄童担任总导演拍摄纪录片《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的拍摄现场。在这部记录片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唐三藏这个角色。


据六小龄童介绍,当年拍摄《西游记》的时候,因为经费的问题,很多实景拍摄都是临时搭建的,剧组其实并没有去过印度。“这一次选择在30年后重走玄奘取经路,也是给当年的遗憾一个圆满的交代。”



苍凉大漠中的孤独的身影。



坚定决绝的有力步伐!



一眉一眼尽显高僧风范。



今年是玄奘大师西行取经1390周年,纪录片第一站选在瓜州是因为瓜州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大唐的边关重镇,与玄奘大师有关的文物遗存特别丰富,瓜州在玄奘精神的挖掘传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玄奘专题博物馆,连续开展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玄奘精神国际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瓜州已成为研究玄奘文化弘扬玄奘精神的圣地。


《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纪录片由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导演并主演。


图为六小龄童在瓜州县安宁寺剃度

《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纪录片于2016年8月策划,11月远赴陕西西安、甘肃瓜州、印度等地勘景。2017年3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印研讨会,4月在西安市举行拍摄启动仪式,10月15日,在瓜州县举行开机仪式。


以下来自六小龄童访谈原文(稍有修改)


猴门父子,爱戏成痴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个对你至关重要的人。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其家族也是国内外公认的“猴王世家”。


我出生在一个以擅长表演猴戏著称的“猴王世家”。曾祖父章廷椿被誉为“活猴章”,祖父章益生得名“赛活猴”,父亲六龄童则被冠名“南猴王”。


而之所以叫六小龄童,则是因为他的父亲,就如现在许多艺人一样,出来行走,总要取一个艺名,而他父亲因为是6岁学艺,所以取名六龄童。


他的二哥也取名小六龄童,那么他呢?总不能叫小小六龄童吧,所以只好把小六倒过来,取名六小龄童。


“我最想谈的就是我的二哥”。


就如六小龄童曾经所说,他之所以在懵懂的年纪中爱上孙悟空,都是因为他的二哥。


大家或许看过一张收录在周总理相册里的照片,笑容灿烂的抱着一个小猴子,那个小猴子就是他8岁的二哥——小六龄童。


当时,1957年12月14日,绍剧《大闹天宫》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六龄童,给扮演小罗猴的章金星赠名"小六龄童",并怀抱小六龄童合影留念,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瞬。


章金星是六小龄童的二哥,原本是他继承父亲六龄童的,父亲也对他期望很高,为他取名小六龄童,通过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他很小就因表演猴戏而成名。


然而就在他生命最灿烂的时候,患上了不治之症白血病,但也就他在生命最后的六个月,让六小龄童爱上了孙悟空。


正如六小龄童所说:住院期间,二哥每天都会为我讲《西游记》、讲美猴王,还说只要我能演好美猴王,以后就能看到他。


也就是从那以后,演好孙悟空的念头,在六小龄童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天才少年,猴王有约


六小龄童访谈原文:


其实,爷爷奶奶并不希望两个孩子都在“贱民”职业中打转,爷爷既然做了“老板”,家境富裕,当然希望孩子更有出息。家里后来也反对六小龄童做演员,但我跟我父亲一样,非学戏不可。父亲小时候为了学戏让全家人从绍兴去了上海,我为了考剧团,高中毕业后就自己把户口从上海迁回了绍兴。

    

我们父子练功都很执著。父亲小时候准备学武戏,因为爷爷没点头,他就和伯父去“偷艺”。剧团武生教学徒练功时,他们就在旁边看,看完了没日没夜地练,最后比正式徒弟进步还快。奶奶心疼父亲,看他练功很苦,就把练功带藏起来,父亲却要强得很:“你不让我练,我偏要练!”

    

我母亲也心疼我学戏,绍兴有年冬天下大雪,天很冷,我却依然坚持早起练功。母亲就在我睡觉后偷偷将闹钟停了,结果我每次都过头。后来她再来关我闹钟,我就装作睡着了不知道,等她走了再把闹钟调回来,天不亮又出门去。

    

我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练功,这种坚持在我后来拍《西游记》时派上了大用场。《西游记》的拍摄时间跨度达17年之久,前25集是1982年至1988年拍的,后16集于1999年拍完。补拍《西游记》时,我整整四十岁。按照杨洁导演的想法,因为我年龄大了,遇到吊钢丝等高难动作就找特技,但几乎没有特技演员可以胜任孙悟空的角色。于是。高难度的动作只好由我亲自完成,这也多亏了我一直没有荒废练功。我的父亲现已87岁,前几年他同样还每天练功压腿,练金箍棒,有时还画画。



汇集百家,博采众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将孙悟空演得那么好,我要说,是父亲的虚心好学深深影响了我。父亲成名前,经常看京戏《西游记》,盖叫天之子张翼鹏的孙悟空造型让父亲最为倾倒。他还观摩昆剧、婺剧、沪剧等多个剧种的猴戏”。这样汇集百家,博采众长,他对孙悟空有了自己的看法。

    

1948年春,老闸大戏院首演绍剧《西游记》,六龄童(父亲)的头场演出获得热烈掌声。“为了精益求精,父亲又养起了小猴子,整天和它们形影不离,边学边演,现学现卖,越演越火,一直演到全国解放”。六龄童演的孙悟空终于自成一家,有了“南猴王”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同春舞台被改成浙江绍剧团,地址从上海搬回浙江。六龄童担任团长,他们参加各种戏曲表演,获得了很多荣誉。

   

后来,二哥的去世让父亲伤痛欲绝。父亲很担心继续学猴的六小龄童,但他又希望有人来继承,内心始终矛盾着。


当父亲终于把目光投向六小龄童时,“文革”来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父亲设法给家里写信,让六小龄童直接找他的老师:上海戏剧学校的薛德春先生,于是我成了薛老师的关门弟子。薛老师教过我们父子两代美猴王,这也成为一段艺坛佳话。


六小龄童与孙悟空的正式结缘是在我回绍兴考上浙江昆剧团后。1981年6月,由六小龄童担纲排演的昆剧猴戏《三借芭蕉扇》在浙江人民大会堂首演成功,剧团决定在十年内把《西游记》改编成昆剧猴戏。


正当六小龄童准备在昆剧领域大展身手时,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改变了六小龄童的一生—中央电视台决定拍《西游记》,由资深导演杨洁执导,六小龄童被父亲推荐为孙悟空的人选。


1982年2月2日,父亲带六小龄童到北京面试,上场前我很紧张,父亲悄悄说:“平时怎么练就怎么演!我给你敲锣打鼓。”现场没有锣鼓,父亲就用嘴敲出锣鼓点,六小龄童在这锣鼓声中渐入佳境。


1982年4月5日,六小龄童登上了赴北京的列车正式参加《西游记》拍摄。此前六小龄童父亲已对他进行了“临阵磨枪”的训练。他带六小龄童去公园看猴子,讲解孙悟空的人、神、猴属性如何融合在一起;还带六小龄童拜访了国画大师程十发,动画片大师、《大闹天宫》导演万籁鸣,《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等艺术界老前辈,从他们那里获取教益。


六小龄童父亲交代说:“你一定要演好孙悟空,这不仅是关系你个人的事,也是关系我们整个猴王家族,更是关乎整个剧组的事。”他还送给六小龄童一千张猴的动作照片,希望六小龄童能将猴与人性融合塑造一个完美的孙悟空。

   

到了北京,在不断的学习中,六小龄童形成了一个信念:"我这个孙悟空应该是兼百家之长却又独立于百家之外的。为了使孙悟空显得很有精神,一开始我总瞪大眼睛,结果适得其反。父亲告诉我,火眼金睛对孙悟空的形象非常重要"。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


1982年7月,《西游记》开拍,而当时也确定了由六小龄童出演美猴王。


但因为600度左右近视和200度散光的他,拍出的画面并不是多么令人满意,眼神显得呆滞,缺了一种灵动狡黠的韵味。


贴脸使用乳胶,面部基本动不了,所以只能依靠眼睛。在对眼睛的运用上,六小龄童琢磨出天真、愤怒、好奇、委屈、绝望、受骗等多种特点鲜明的眼神。这眼神,成了《西游记》中最出彩的地方。


而为了演出活灵活现的孙悟空,他不得不想方法。


为了练习眼神的专注性,他早上一开始,就盯着初升的太阳看,直到看的眼酸流泪才为止,到最后能看20分钟不眨眼。


晚上熄灯的时候,盯着点着的香看,而为了练习眼睛的灵性,他更是盯着被打来打去的乒乓球看,上下左右,就这样疯狂的练习着。


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塑造了荧幕里那个鲜活、灵动、狡黠、充满神韵的孙悟空。



十年等待,一生不悔 


成功的背后都是数不尽的艰辛和困苦。


那时的演戏,都是拿生命在坚持。


《西游记》拍了6年零2个月,他也就在剧组呆了6年零2个月,那时没有特效、没有替身,各种危险动作都是亲身上阵。


比如在与红孩儿大战的那集,当时火就是真的在身上烧,里边穿上石棉,外边套上衣服,刷上凝固汽油,就这样点着了,当时就蒙了。


等到最后拍摄完这段以后,那时什么都不知道了,大概窒息了有一分钟,慢慢吸氧,一点一点才缓过来的,所以人被烧死之前,什么感觉,我是最清楚的。


而这还不是拍摄中遇到的全部,遇到的岂止是九九八十一难。


更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拍摄场景,足迹踏遍了26个省市自治区,每天的伙食配给仅5毛钱,遇到的困难更是不可计数。


 在《西游记》停拍的十年里,尽管他一直努力拓宽戏路,但内心却有一个情结让他逐渐收手:“无论如何也要把电视剧《西游记》拍完,不然一辈子心都难安”。于是从1988年到1998年,他和杨洁导演一直在找投资方,并坚持不懈地琢磨猴戏。

   

补拍《西游记》时,导演还是杨洁,但其他演员几乎都换了,他很失落,突然有些不自信,他对杨洁导演说:“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把我也换下吧。”杨洁导演说:如果你也换了,《西游记》干脆不要补拍了。”拍摄完《西游记》后,由于对孙悟空形象塑造太深,自身的言行未免有点猴样。脾气急,说话快,还有点驼背,颈椎、腰椎也落下了毛病。但无论如何,我选择了忠诚。这是对英年早逝的二哥小六龄童的忠诚,是对猴王世家的忠诚,更是对中国猴戏事业的忠诚。


就像如今他父亲常说的那样:“把一生献给钟爱的艺术,让‘章式猴戏’为祖国的民族瑰宝添上更绚丽的一笔是我毕生的心愿。”

    

拍完《西游记》的后十年里,他做了很多事:写了两部书——《猴缘》和《六小龄童品西游》;在大学里做了很多讲座,希望年轻人们不要丢了民族文化。最近他主演的国内首部3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已经在电视台播了,观众的反响还是不错的。目前我最期待电影版《西游记》,我还期待孩子们能拥有像迪斯尼乐园一样的西游记主题公园。

    

他执著地相信:“我伴猴魂而来,愿孙悟空永远伴随我一生”,就像迟重瑞所说的:“人生只做一事又何妨。”



爱 天 涯

(ID:ai_tianya)

旅行丨摄影丨美文丨生活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