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散红军临终遗言:我穿上草鞋就来 !

新媒体 广西新闻频道 2019-05-06

        在资源县梅溪镇大滩头村公路边的一个山腰上,至今还有一个没竖碑的失散红军坟墓,里面安葬的红军叫程笃华。1934年底,他因伤病,倒在村民曾纪忠家附近,得到曾家人的救治,在曾家生活的11年间,曾家和这位红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程笃华1945年去世。他们将其埋在祖坟地。74年来,曾家人谨遵祖辈遗嘱,年年祭拜,演绎了红军长征过广西的一段感人故事。 


清明前夕(4月1日),66岁的曾福初专程从钦州赶回资源老家,相约兄弟、侄儿几个再一次来到红军程笃华的墓前祭扫。这次,老曾还带来了他早已拟好的墓志铭草稿:"壮志未酬身先卒  浩然正气万古存。"



资源县梅溪镇大滩头村村民  曾福初:“为什么这么久没立碑呢?一个是老红军的生卒年月我们还没有查出来,二是想搞块大的石碑给他立起来。”


位于资源县梅溪镇大滩头村资洞水组的这排百年木屋是曾家老宅。85年前,红军战士程笃华就在这里生活了11年。


曾家几兄弟从父亲回忆中得知,1934年12月的一个寒冷冬日,有个士兵突然倒在家门口不远处,祖父曾纪忠吩咐家人将其抬回家里救治。这位士兵意识模糊,看上去受伤严重,也不愿开口说话。



曾家人几个月来无微不至地照顾,让这个士兵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他告诉曾家人自己是一名红军,籍贯在湖北都安县也就是今天的红安县,名叫程笃华,1932年参加革命,长征经过资源县,因受伤严重掉了队。



知道程笃华的身份后,为避免国民党对他的迫害,曾纪忠对外人称程笃华是自己请来的长工,并叮嘱家人严格保守秘密。养伤期间,见程笃华非常想念部队,曾家人又借着经商的名义,到贵州等地四处寻找红军大部队,可惜没有得到消息。1945年,程笃华带着遗憾离世。



曾福初的哥哥   曾阳初:“要去世了,他就说了一句话,'走吧,我穿上草鞋,我就来。'表达意思就是说,不忘初心,他在这里已经十来年了。他心里面想着还要跟红军走啊。”

  


程笃华去世后,曾家人将其安葬在祖坟地,同时曾纪忠还叮嘱后人,要像纪念逝去的长辈一样年年给程笃华祭扫,这份叮嘱,曾家后人从未忘记。


"孝善传家  耕读立世",曾家儿孙辈延续了正直宽厚,勤学苦读的家风,治家修业都很有出息,据不完全统计,大家庭共产生47名人民教师。 



 

湘江战役:誓死保卫党中央   红军将士血染湘江


80多年前,红军长征过广西时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程笃华的故事只是中一个缩影。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86000余人被迫向西进行战略大转移。在连续突破国民党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25日决定抢渡湘江,湘江战役就在此爆发。

 


蒋介石调集了30万兵力在广西桂北兴安、全州、灌阳三县之间,凭借着湘江的天险,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全歼于湘江以东地域。

 


面对生死存亡,六万多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最后以折损过半的沉重代价,保护中央红军安全渡江。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绵延800里的湘江。至今,当地百姓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莫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

 


 

祭奠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2019年4月3日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4月3日,以"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为主题的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参加缅怀的1100多人中,有红军后代,有党员干部、军人、学生和群众代表,这一天上午,雨水绵长,仿佛也在倾诉对英烈的无限追思。

 


同一天,在湘江边的界首镇渡口,200多名群众来到江边,将菊花撒向江中,以此祭奠英灵。当年,为确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抢渡成功,成千上万的红军将士血染湘江。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报告厅里,志愿者用一部部红色经典作品演绎着湘江战役这段悲壮历史,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深深震撼。





记者 | 韦保滨 黄纪宾 卢寓峰 潘文武 傅鸿元 资源县广播电视台 兴安县广播电视台

编辑 | 王诗筠

责编 | 李羽

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媒体出品

更多新闻资讯,关注新闻频道微信推送

这些内容也值得读 戳开看看吧


走坡歌韵、送嫁婚俗、美食、民族服饰秀……广西人这样过三月三!

三月三,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唱起《我和我的祖国》!

壮族三月三,CCTV-2聚焦广西大化:铜鼓舞庆乔迁,祝酒歌迎贵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