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雾化吸入你会做,这些问题你都知道吗?

2017-11-17 刘牧 呼吸时间


雾化吸入治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具有靶向性强、疗效高、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及干扰素等。


其中以吸入用糖皮质激素(ICS)应用最为广泛,国内已经上市的有丙酸倍氯米松有(BDP) 和布地奈德(BUD)。


但是,雾化吸入治疗的小细节你真的清楚吗?


哪些因素会影响雾化吸入效果?


1. 肺部沉积率


可反映实际到达作用部位的药量,其取决于从雾化装置中输出的药物有效颗粒直径(1~5 μm)颗粒的比率和用药者吸入动作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潮气量小,喉部狭窄,药雾更易在咽喉部滞留,故肺沉积率较低,须给予足够剂量以保证气道内达到有效药量,因此幼儿雾化吸入 ICS 通常无需减量。


深长的吸入辅以持续数秒的屏息动作,有助于药物的肺沉积。有效的装置和适当的训练儿童吸入方法也是提高肺部沉积率的有效手段。


2. 药物的水溶性


ICS 的亲脂性高于全身治疗用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水溶性较高能迅速穿透气道黏液层,起效快。


其他药物如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因水溶性较低吸入气道后随痰液被清除的比例较高,因此不适合雾化使用。


ICS 用于雾化吸入有哪些优点?


1. 有效降低气道炎症


ICS 是抑制气道黏膜炎症最有效的药物,雾化吸入后可迅速直接到达炎症部位局部,直接抑制与气道炎症有关的炎症细胞,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临床上长期规律使用 ICS 可有效降低对直接和间接刺激的支气管反应性,并降低运动诱发性哮喘的严重度,减少哮喘的发作及重症哮喘的程度。


2. 药物不良反应小


药物进入血循环的剂量以及被肝脏灭活的比例决定其是否具有明显全身不良反应。ICS 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肝脏的灭活比例高,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其中倍氯米松的肝灭活率为 60%~70%,而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都超过 90%,因此 ICS 在雾化时肺部沉积率高,肝脏灭活率高,即在局部发挥作用而全身的副作用小。


特别是布地奈德,是化学结构中惟一具有 21 位羟基的化合物,增加分子的水溶性,进入气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独特的「酯化反应」,并存储在细胞内,相当于在细胞内建立了一个「布地奈德蓄水池」,明显延长其在气道的滞留时间,增加对气道的选择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因此目前临床最常用。


3. 可用于家庭雾化


家庭中开展雾化吸入治疗,可大大提高给药的及时性、方便性和舒适度,避免交叉感染,减低患者的经济费用,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改善哮喘等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困难等情况。


用量用法是什么?


1. 布地奈德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 丙酸倍氯米松(BDP)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ICS 与其他雾化药物的联合用药


1. 支气管舒张剂


是目前与 ICS 联合应用最多的药物,联合雾化治疗可同时起到抑制黏膜炎症和松弛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常用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SABA)以及异丙托溴铵(SAMA)。


注意:不推荐混合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可能会影响原配方设计的分散稳定性,降低有效雾化微粒(直径 1~5 μm)的输出。


2. 祛痰药


常用药物包括 N-乙酰半胱氨酸和盐酸氨溴索,目前推荐使用 N-乙酰半胱氨酸,不推荐使用氨溴索,原因如下:


  • 我国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为静脉剂型,静脉血管内膜与气管黏膜不同,对注射剂中的某些刺激性辅料(如助溶剂、稳定剂等)的耐受性远高于气道;


  • 非雾化制剂由于没有针对吸入给药的要求进行雾化粒径大小、黏膜刺激性的控制设计,慢性气道炎症儿童又常常具有气道高反应性,雾化吸入后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易引起呛咳、气道痉挛、诱发哮喘等不良反应,对支气管哮喘的儿童要特别慎用,故不推荐与 ICS 联合使用。


好文推荐

湖南一中学群发肺结核,这份「结核诊治手册」赶紧收好!

治疗慢阻肺:这 3 种错误不能犯

患者呼吸突然停止,气管插管如何 3 步搞定?

酸碱紊乱,pH 反而正常?血气分析你真的会看吗


编辑:周萌萌、干舒蕾

投稿及转载:gansl@dxy.cn

题图:Shutterstock

本文首发:儿科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 2696-2708. 

[2] 程能能. 雾化吸入药物药理学特性,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2016,31(12):884-887

[3] 洪建国. 重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 5 岁以下儿童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01-803

[4]  殷 勇. 家庭雾化吸入治疗注意事项,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2):901-903

[5] 马 辉. 朱宝玉.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2006,26(1):56-59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载「主任提问:雾化吸入疗法和湿化疗法有什么区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