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知道北京的沙尘暴去哪了

青春北京 2019-07-01

青春北京

首都视角 青年话题 赤子情怀


相信北京老一辈儿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

北京曾经频繁遭到沙尘暴的侵袭,

沙尘暴来临时天空变成土黄色

空气变得十分呛人



但近年来已经很少见到沙尘天气,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沙漠变绿洲了!



沙漠要想变绿洲?

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

但这种想法现在需要改变了。



11月4日,

一个网友的微博引发了热议:

中国真的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毛乌素沙漠要被灭了。


photo/新浪微博@HW前HR


看着照片上明显的变化,

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荒漠变绿洲真的不是梦想!

在中国人的努力下,

这一切都成为了现实!


沙漠变森林


榆林因为境内的毛乌素大沙漠,

又被称“驼城”——驼城,沙漠之城也。

不过,这座历史悠久、雄浑辽阔的名城,

早已不符“沙漠之城”的实际,

因为曾经广袤无边的大沙漠,

硬生生让人给整没了!

今天,大家一起去看一看,

榆林到底发生了什么~



毛乌素沙漠,

又称鄂尔多斯沙地,

位于陕西、内蒙两省交界,

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

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寸草不生的大沙漠,

在人类40年顽强对抗后,

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

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

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了,

黄河年输沙量,

也因此减少了整整4亿吨!


 

沙漠变成绿洲,

可以说是逆天改命,

这个了不起的壮举,

用信念谱写了人定胜天!

 

 

可是毛乌素沙漠,

并不是天然沙漠。

甚至在5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

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

居住着游牧的匈奴民族。

 

 

一面是牧民不加节制的垦牧,

一面是民族间战乱的冲击。

人类的活动痕迹破坏着大自然。

终于在唐朝时期,

毛乌素变成了一块小沙地。



然后就像传染性的皮肤病,

沙地一点一点扩大,

草皮被一点一点无情吞噬。

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逃走,

去下一个草原继续放羊,

不就好了吗?

 

 

陕西榆林,

也曾逃了三次。

半个世纪前,

这里的人们一出生,

便要忍受沙灾。

 

 

遮天蔽日的沙尘暴,

反过来冲击着房屋和人群,

眼里嘴里满是沙子,正常!

可是洗澡早就成了奢侈,

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

 

 

这样的沙尘暴,

还会蔓延到北京、上海、

天津、南京甚至日本…

荒漠化这把利剑,

早已指向每个中国人的咽喉。

 

 

耕地被吞没了,

植物都死亡了,

水源流失掉了。

 

这时候我们还逃吗?

我们逃了,

我们的子子孙孙还逃吗?

或是下定决心赌上一生,

去和沙漠打一场战争?

 

 

几亿年形成的生态系统,

被几百年的现代文明破坏,

想用几十年把它恢复,

谈何容易。

 

 

但是淳朴的西北农民,

首先受不了了:

“宁可治沙累死,

也不能叫沙漠欺负死!”

既然人类活动能够“制造”沙漠,

那可理论上也就可以“治理”沙漠,

事实上,防沙治沙,榆林人民从未懈怠。



自上世纪50年底末起,

榆林政府和人民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

引水拉沙,引洪淤地,

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

建成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

如今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

已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

治沙面积5000万亩

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

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已达30%

榆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3%

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绿色正在成为榆林大地的主基调,

这是世界上治沙史上空前的奇迹!


榆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战略


防沙治沙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

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榆林儿女,

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

凭着一股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干劲儿,

最终实现了“林进沙退”的大逆转。

石光银、牛玉琴、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

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治沙英雄和先进集体,

让榆林成为全国所有沙漠地区中,

产生植树英雄最多的地方!

而每一个植树英雄背后,

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新中国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 


 

近年来,榆林市又先后投资上千亿元,

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

林地、草地和良田取代了肆孽的狂沙,

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沙漠变森林

美不胜收的生态 

风吹草低见牛羊


如今去榆林旅游,

如果你想找撒哈拉的感觉,

那肯定是要失望了。

除了故意保留的沙地乐园,

这里是水草丰美,生机盎然的绿色天地。

塞上边关雄浑犹在,千里黄沙潜身遁形,

让人止不住赞叹:好一派塞上江南风光!


穿越毛乌素腹地的榆靖高速成为绿色长廊(新华网)


曾经是北京头上的一盆沙

现在已经变成绿色的盆景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17个香港的大小!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



因为离大都市近,库布其成为了人们又爱又恨的地方。跟大多数沙漠一样,原来的库布其沙漠几乎寸草不生、动物绝迹。在治沙人的努力下,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流入黄河。


2005年的库布其沙漠



与今天沙海中的绿意盎然截然不同,30年前赤地千里的库布其,森林覆盖率只有不到1%,几乎寸草不生、动物绝迹。



然而,经过30多年来几代治沙人的努力,库布其沙漠创造了绿进沙退、大漠变绿洲的奇迹,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现在的库布其,绿色已成为底色。



黄河从库布其沙漠边擦身而过,这里也成为历史上泥沙俱下入黄河的重灾区。在未治理之前,库布其沙漠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有1.6亿吨之多。



当地水保局的负责人拿1989年和2016年库布其发生的两次大山洪,给我们做了个比较。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沧海变桑田,开始逆转自然界2000年的轮回。库布其沙漠的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0.8%提高到2016年的15.7%,植被覆盖度从2002年的16.2%提高到2016年的53%。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曾经绝迹的野生动物增加到500多种



截至目前,库布其被治理总面积达到6460平方公里,超过沙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沙进人退”的历史从此终结。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治沙模式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如今它走出国门,帮助更多在沙海中不懈求索的人们一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强烈建议感受一下,库布其沧海巨变的震撼↓


那些在治沙一线的 “愚公” 们    


新中国68年的治沙探索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带动,更离不开沙区人民与沙漠、与贫穷抗争的坚韧。


他们之中,有些人出名了,被评上了“治沙英雄”,还有更多的人,仍在默默地,用一棵棵小树苗在沙漠里为自己写传。


网友们纷纷评论:





沙尘与雾霾齐飞,黄土共长天一色

这样的日子终究结束了



编 辑 |魏晨旭      校 对 |曹   政  

来 源 |匠心之城、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骏途旅游网

回 顾



往期文章

高铁这么快,为什么没有安全带?

为什么朝鲜阅兵总是一跳一跳的?


沙尘暴已经走了,

雾霾走的日子还远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