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葩毕业论文,是高手间的灵魂过招

青春北京 2019-06-30

青春北京

首都视角 青年话题 赤子情怀


“相信我们总会有猫的”“别看有些人表面光鲜,其实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调侃无不折射着“吸猫”文化的盛行。



你知道吗?已经有人把“吸猫”写成毕业论文了。


近日,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以“吸猫”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做了一番研究。文中提出了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吸猫”为“精神鸦片”,引发了网友热议。



王同学的论文题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据文汇报报道,这篇论文共有62页,主要分为绪论、“ 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 “乌托邦神话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等章节。


王同学在论文摘要里写到:


本文将吸猫纳入亚文化研究视野,采用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吸猫迷群的亚文化特征对吸猫现象流行的原因进行推测性阐释,并由吸猫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下赛博空间内青年亚文化形式的新形态和趋势。



论文的结论中提到,吸猫文化的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无力感和精神虚无,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并提醒道,这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心态的盛行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世界的终结不是一声啜泣,而是一声“喵”。



看完文章,网友炸锅了,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结论是否太大了?



王同学表示: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


▲视频丨浙大硕士“吸猫”毕业论文引关注,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


你还见过哪些辣眼睛的学术论文及科研课题?


前方高能,注意躲闪哦!


《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摄影代表性的墙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


肺活量不好的,还请酌情断句!这篇论文曾在科学网上火过一阵,是陈吉德老师盲审的博士论文,把老师气得够呛,直呼“前无古人”的奇葩论文,连团团试着顺利打出这个论文题目都很困难,怎么感觉就跟闹着玩儿似的,兄才,你现在还好吗?博士学位拿到了吗?



《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论文,洋洋洒洒8万余字的博士论文,曾红遍网络,虽然人们对此的观点各有不同,但不得不说这是多么严谨and令人感动的吃货态度。




《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


这篇论文想必许多读者都有所耳闻,在2014年引起很大热议,看似研究剪刀石头布的制胜攻略,其实背后却隐藏着很深的学术问题,不然也就不会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最佳”。其在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英国广播公司等先行报道后,于去年5月初被国内媒体跟进报道,结果引来不少人吐槽,甚至被质疑:“中国科学家是来搞笑的吗?”而亦有人称“该研究成果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


这一研究课题在2014年曾一举摘得年度“搞笑诺贝尔奖”,也是中国人首次摘得此奖,人民网曾就此评论至少它要比“方便面营养比包子丰富”等此类研究更有意义。当然也并不是有贬低之意,毕竟”搞笑诺贝尔奖”设立的主旨是告诉大家,科学是严肃的,但是欣赏科学的方式却不一定严肃,在于鼓励人类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科学方法进行“乍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这篇发表于2001年的论文被万能的网友挖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吐槽,同学,你这么任性马克思知道吗?要不请他老人家找你聊聊,所以人们调侃其为史上最牛跨界,虽然团团看不懂写啥呢,但不明觉厉!



《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

谈到“负载中华文化的民族昆虫——蟋蟀”,你不是一只虫在战斗!


《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


黄金比例是多少?不知道哪一款脸型最佳。求行长的心里阴影面积


《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影响工作场所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研究:感知到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


不明觉厉,在克服断句的这一关,我输了!


《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


古人云:屁乃腹中之气,岂有不放之理。这篇论文虽然口味有点重,不过作者的学术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这篇论文最后被评审老师评为优秀也是有理有据。瞬间觉得“关我屁事”这句话不再显得那么粗俗,反而充满了浓浓的学术气息。




《对一泡屎的深入分析》


这是一篇来自PLOS杂志上传染病学的论文,如果你觉得上一篇国内仁兄写的关于屁的论文口味有点重,那么这篇学术论文绝对称得上是重口之王了。这个团队为了研究寄生虫在粑粑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怎么保存粑粑才能让里面的虫卵死得那么快,于是就跑到了非洲某个村子,找了100多个当地人让他们都拉粑粑。




编辑 | 任姝哲     校对 | 张  妍

来源 |  中国青年报、文汇报、cnki-papercheck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脑洞太大,女娲都补不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