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平人你要的“五一”放假通知来了!看完哭了·····

2017-04-15 富平人 富平人

 提示:关注"富平人"↑ 加入富平人大家庭!


终于在熬过了清明节之后

满心欢喜的盼望着传说中的五一长假

那样就可以出去浪了



可是在看到官方五一假时

请你让我静静

5月1日(星期一,劳动节)

放假,与周末连休。”



看到这里,顿时就哭了!

你问我为何眼含泪水?我就想知道:

为什么五一长假只有三天!

说好的长呢!

妈妈

你还是让我回到小时候吧

我宁愿七天假在麦田里

拾麦呀



言归正传

我还是想想怎么和领导请假

好拼个五一长假吧


拼假方案一


如果想避开劳动节的出游高峰,则可以提前一周请假,也就是4月24日—28日请5天年假,加上4月29日—5月1日三天假以及4月22日—4月23日两天假,可拼成“5+3+2”10天的超长假期。


什么!领导不答应?

别急着糟心~



拼假方案二


如果领导不答应,你也可以推迟到节后请假,也就是5月2日—5日请4天假,加上4月29日—5月1日三天假以及5月6日—5月7日两天假,可以拼假3+4+2=9天假。


请假的理由也帮你想好了呢!

不用太感谢啦

人家会不好意思的



如果领导还是不答应,

那你就老实呆着吧~



言归正传

不要扯得太远

如果在富平给你放五一长假

你支持吗

记得在最上方投票哦




这样你就可以抽时间

到富平这些地方去逛逛了


1.

望湖楼



      望湖楼位于老县城内东南隅,清同治八年(1869),知县江汇川筹建。民国5年(1916)五月初六夜,毁于逐陆(承武)之役。民国12年(1923)胡景翼将军重修望湖楼,并亲笔提写“望湖”、“尊经”“礼堂”“建议”等石刻匾额于其上,落款均署壬戌(1922)年冬书于郑州军次胡景翼。


      望湖楼系富平名胜古迹之一,为“湖山书院”所在地


      清代乔履信在《南湖烟雨》诗中描绘:“南湖一碧本如天,细雨空朦更可怜。石燕衔花云叶乱,梁鱼出水浪纹圆。高低翠合峰峰隐,远近青浮树树连,最好风吹烟影破,书声遥送过前川”。


      重修后的望湖楼为砖木结构三层楼,登楼远眺:荆山历历在目,南湖景色尽收眼底。乱插桃花红点点,倒垂杨柳碧融融。十里莲湖,千顷碧波,稻香诱人,莲田滚珠。此情美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2.

圣佛寺塔



     圣佛寺塔全称释迦如来第十六所真身舍利宝塔,位于城关尖角村塬头


      塔为七级八角空心型,青碑筑成。基层周长18米,第一级正南石额阴刻“释迦如来第十六所真身舍利宝塔”;第六级正南石额阴刻“大乘妙法莲花会上菩萨”。塔高21米,各棱角有56颗铜铃,塔顶以黄铜铸造。


      圣佛寺建于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原名叫灵感寺。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都统王铎将两川兴元军屯灵感寺,即是这里。圣佛寺分别在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两次进行重修,建国初尚存前后两殿。



3.

唐中宗定陵 



     唐中宗定陵位于宫里镇三凤村凤凰山之阳


      陵区南北长3100米,东西宽约2200米。中宗李显(656——710)又名哲,武则天第三子。显庆元年(656)封为太子。683年高宗死,李显继帝位,在位55天,即被生母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居房州、均州14年。圣历元年(698年)奉诏还东都洛阳,复立为太子。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李显在宰相张柬之的拥戴下趁机复位,立妻韦氏为后,复国号唐,迁都长安。李显昏庸懦弱,宠信韦后,致使韦、武两族结为朋党,专擅国政。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十二日,被韦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十一月葬于定陵。



4.

汉太上皇陵



     汉太上皇陵,又称万年陵,位于富平县吕村乡姚村南,为汉高祖刘邦之父刘执嘉(?——公元前197年)的陵墓。刘执嘉,一名煓,又称太公。刘邦称帝后尊为太上皇。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卒于栎阳宫,葬万年陵。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68米,高约7米。陵前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太上皇陵”碑一通。太上皇后墓位于陵西北120米处。陵北200米和皇后墓北150米及墓西、西北各发现一处附属建筑遗址。陵东和皇后墓附近分布有丛葬坑。陵西950米处发现城址一座。



5.

王翦墓


(文物保护碑)

秦王将军翦墓,陕西富平县古迹之一,拍于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十八日。


      秦将军王翦墓位于到贤镇纪贤村永和堡北。墓葬南北长约40米,东西稍窄约30米,封土面积约七亩半,呈椭圆形,高约9米。原墓葬西侧180米处,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六座小冢,相传为“六国冢”。《富平县志》载:“左为六冢,传为六国图书,夫图书非可葬者,或子孙若世随葬者耳”。现六冢已平夷,仅留遗迹。


      王翦,频阳(今富平县)东乡人,少好军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载:“秦大将军,事秦始皇,拔赵,定燕、蓟。始皇谋取荆。问翦,翦对曰需人马六十万。始皇以为翦怯弱,改用李信。知信败,始皇驰入频阳谢翦,强起之,卒以六十万破荆,掳王负刍,平其为郡县。”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尽并天下,封王翦为武成候。始皇二十三年(前214年)王翦卒,时年90岁。



6.

富平老城


(富平老城一角)


      富平老城位于富平县政府西北千米处的城关镇莲湖村


      自元末明初至1970年为富平县城所在地,北临温泉河,东临新县城,西临连城,南临本禹公路。


      老城是中同原的余脉,为中高四周低的土丘高埠,呈不规则长方形,长520米,宽350米,占地约280多亩,为全国唯一一座斩城。即这座古老的城市修建在高埠上,形成刀劈的土丘原,城建其上,故称斩城。


      城内主要古建筑有文庙、城隍庙、望湖楼、图书楼、魁星楼等。



7.

法源寺唐塔



     法源寺唐塔位于富平县东北33千米处的美原镇西寺小学内


      唐咸享二年(671)建置美原县后创修。历代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屡经修缮。塔身青砖砌筑,仿木结构,七级八角中空,工艺精巧,外周围长29米,壁厚1.75米。历经千余年多次地震,仍保持壮丽外形。在法源寺原亭子下西侧还立有重修宝塔佛殿、关帝庙碑。此碑系清乾隆四十八年所立,碑高1.85米,宽0.84米,厚0.29米,马元慈撰文,马士杰书丹,字为正楷,完整清楚。


      每当春夏之交,群燕聚栖塔内,孵雏繁殖,成群结队,绕塔飞舞,遮天蔽日,蔚为壮观。群众赞称“百燕朝塔”,为美原八景之一



8.

金代铁佛




     金代铁佛位于富平县西北17公里的觅子乡铁佛村南张组,是全国第二大铁佛。铁佛属于金代创建的铁佛寺遗物,由于寺院屡建屡毁,仅留此佛,基本完好。


      史料记载,此佛为一尊旃檀佛,通体用120块陶范拼组铸造,座分为两层,下层高8厘米,为八角形,每面长84厘米;上层高37厘米,周边铸仰莲瓣28枚,分内、外两层围成圆形,托于八角底台上。像高5.32米,身着通肩敞袖袈裟,腹部打结,袒胸跣足,面部丰满,唇微启,端庄、肃穆。右手上举微低于肩,无名指内屈,掌心向前,做“无畏印”;左手举至胸侧稍高于肘,俯掌,拇指与小指自然上跷,做“与愿印”,屹立于莲台上,风采奕奕、栩栩如生。这尊造像敦厚、纯朴,塑铸的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绘形绘色、巧夺天工。佛身上隐显“大定二十一年(1181)二月二十日,同年五月树像竣工”、“施主富平县令杨思聪、武盛将军李富、李宜人……”等字样。对研究我国金代冶铸技巧、雕塑艺术及社会风俗习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9.

抗英名将张青云墓


张青云墓

(张青云茔地)


      张青云墓位于薛镇马张寺村中。墓冢封土周长28米,墓高5.7米。现存神道碑、石狮置于墓前。


      张青云(1777~1854)字衢九,号楠亭,富平薛镇马张寺村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武进士(探花)。二十一年(1841), 英国侵略军侵犯广东沿海。张奉命由川北驰援,统兵2000赴粤抵御英军。


      广州外围炮台,大部分被英军摧毁或占领。仅以城北的四方炮,东炮台与西炮台守卫孤城。英军舰从东南攻来,炮火密如雨注。正对英舰的东炮台和四方炮台守将望风而逃退入城内。张部据守西炮台,四面受击,独力难支。将士们请求提督暂避其锋,张青云怒斥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同心协力拒敌,敢言后退者,斩!” 话毕,亲自点燃大炮朝英舰猛轰,将士们深受鼓舞,奋力拼战,英军则纷纷落水,英舰仓皇逃跑。此时四乡村民亦闻讯赶来助战,军民一鼓作气收复了四方炮台,赶走了陆上英军,广州得以保全。清廷实授张青云广东陆路提督,赏戴花翎,以示宠异。后曾封镇远将军,在粤任职八年,因病自请辞职,回原籍休养,终年77岁。



10.

金粟山



     金粟山又名紫金山、菩萨山。位于美原镇,距县城东北约三十多公里处。


      据明万历《富平县志》记载:“金粟山以粟如金”故名”。, 海拔1240.7米。山坡植被较好,有天然林300余亩,总面积约15000余亩,主峰山势险峻,怪石错出,层棱如削。金粟山庙院始建于秦,兴盛于元,庙院占地0.3公顷,殿宇依山而建,气势宏伟,院内有老君殿、药王庙、老母殿、地母庙、娘娘庙、姑姑庙等古建筑10余处。山上秦王庙、明月寺、关帝庙、秦王点将台、杨八姐下马处、刀劈石崖、老虎桥、火烧坡等名胜古迹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金粟山素有“渭北小华山”之称,且融华山天险与翠华山苍碧于一体。其山以架子梁为主峰,东、西、中诸峰依其形势,各逞异秀雄奇,正如当地民谣所说:“中峰雄鸡东峰鹰,西峰好象万花丛。”山之东侧与石叠山紧连,与万斛山依依相望。其西侧则为县境内最高峰频山亦名明月山,俯对玉镜山。



11.

杨爵祠



     位于老庙镇笃祜村北侧。座北面南,由前厅、后殿组成,面阔8.2米,进深11.1米。前厅和后殿均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祠堂东侧墙壁内镶有“万历五年陕西监察御史刘光国祭祀碑”一通,长0.85米,宽0.60米。祠前散落与杨氏家族相关碑石九块。对研究明代关中北部宗教建筑、祭祀习俗及杨氏家族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杨爵(1493-1548)字伯修,号斛山,号斛山,今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六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年五十七岁。以学行有名。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归。服阕,起故职。时年岁频旱,帝日夕建斋醮,经年不朝;爵上疏极谏,立下诏狱,历五年得释。抵家甫十日,又被逮系狱,三年始还。卒,谥忠介。爵所作诗文,多直抒胸襟。有杨忠介集十三卷,周易辨录四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在行人司供职期间,多次巡视湘、粤、晋、陇等地灾情,曾写下《山西行》《鬻子行》《鬻妻行》等优秀诗作。后又任山东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因向嘉靖皇帝直谏而遭七年冤狱。去世20年后得以平反昭雪,追赠为奉仪大夫、光禄寺少卿。万历时加追“忠介”谥号,令省、府、州、县为其建祠。他与海瑞为同期铮臣,时有“北杨南海”之称。清康熙皇帝为杨爵题赠:“杨忠介公明代事,关西夫子清世称”。

毛主席在点评《明史·杨爵列传》时写道:“靡不有初”。引用《诗经·大雅·荡》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略写,指出中国绝大部分封建帝王很少能始终如一励精图治的通病,点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赞赏了杨爵的谏言政见,为御史杨爵与嘉靖皇帝这组矛盾做了公正结论。



12.

富平一代贤臣――孙丕扬故里



      孙丕扬(1531—1614),字叔孝,号立山,流曲镇南街人。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太子太保等职。孙丕扬为官清正,不徇私情,作风干练,讲求实效,史有“孙丕扬不转堂”之说。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主持辛亥京察。万历四十年(1612年)“挂冠出都”,居家二年卒。赠太保,谥恭介。曾著《应时草》《巡按约束》《论学篇》等,他所编撰的《富平县志》为明代陕西八部名志之一,史称《孙志》。

据志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子太保孙丕扬曾把流曲所产的柿饼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朱翊钧。


      孙丕扬墓位于流曲北街一里许的高岗地上,墓地有高大的牌楼、石碑、石人、石马、石羊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



13.

万斛寺塔



     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峪岭乡漫町村东北2.5公里,贺家山村正西约1.5公里处万斛寺故址。属唐代建筑,形制特点: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土结构,高约二十余米,正方形,塔基西北角有破坏。一层有砖券门洞,已失去原形,可入塔室,二层以上均为实心,二层四面正中有一砖券小门,两侧有砖雕折页窗,斗拱、柱子等。四层以上不见门窗,只有砖雕斗拱、柱子等。塔刹已残损。整个塔体一层较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逐层收缩,呈现自然缓和锥形,比例适度,造形简洁、古朴大方。塔体原有彩绘,现已大部分脱落,隐约还能看见柱子、门、窗为红色;间配以黄色。


      万斛寺塔立于海拔一千三百米的万斛山之巅,岿然险峻,数十里远,可望见塔身雄姿。如柱擎天,雄伟壮观,千余年来,仍巍然屹立,保存原貌,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高超,颇有研究价值。当地群众俗称万斛山为“塔儿山”。二千零三年九月二十四日万斛寺塔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康庄烈士陵园



      康庄战斗烈士陵园位于富平薛镇东南大云寺故址。面积1亩,1949年建冢一座,小墓两排。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野)第一纵队炮兵团,三五八旅的一、二、三团,独立第一旅的四、五、六团,第四纵队的炮兵营,警一旅的二八、二九、三0团,警三旅的三一、三二、三三团,警四旅的三四、三五、三六团的殉难烈士。1985年清明节,富平县人民政府建立一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渭北战役康庄战斗殉难烈士纪念碑”。


      康庄战斗中,富平县委领导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取得战斗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战斗开始时,组成了以县委书记邵武轩、副书记张少林为首的15人的工作队,跟随解放军进入战区。发动群众,开展支前活动。富西游击队、大水峪区游击队和路东总队富平支队,均全力以赴配合解放军侦察、带路、搞后勤,发动群众组成了担架队和运输队,及时转送伤员,运送物资。在解放军宿营的村庄,群众热情腾房、做饭、烧水,尽力帮助部队。当战斗紧张时,群众还冒着危险把饭和开水送上前沿阵地。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奉命迅速撤离,康庄等地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打扫了战场,集中掩埋了烈士遗体。现在,薛镇东城保东南建有康庄战斗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37名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烈士。



15.

富平县政府旧址



     位于富平县城关镇莲湖村正街。旧址始于明洪武三年县衙所在地,之后虽有变迁,但仍沿用至上世纪70年代。旧址座北向南,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布有大门、办公楼、办公室各一座。 旧址大门为单坡硬山建筑,面阔三间,于明间设门,两侧为传达室。办公楼为二层砖结构楼房,面宽25米,通深7.5米。正中辟券门通道一处,宽2.4米,高3.4米。自券门向北约17米,为抬梁式硬山建筑一座。面阔五间16米,进深六椽10米,仰瓦屋面,砖砌台明,条石压沿。 是富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行政性建筑群,对于研究富平行政中心的设置、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有一定价值。



16.

富平文庙



     位于富平县城关镇莲湖村正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至民国年间历十一次修葺。今仅存大成殿。 大成殿为抬梁式单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占地345平方米。面阔五间17.8,进深八椽12.6米。室内布金柱八根。屋面举折平缓,檐下均施六铺作出三下昂斗拱。殿身翼角角梁下各置点柱一根。大成殿琉璃筒瓦屋面,灰陶花脊。土坯墙,砖下碱,碱高1.1米。瓷砖台基,露明高度0.8米。文庙大成殿是富平地区单体建筑体量较大的明清时期建筑,对于研究明清时富平地区寺庙建筑做法有较高价值。



17.

通济桥



     位于富平县城关镇老城北。通济桥又名温惠桥。


      明万历初年修建。南北走向,跨温惠渠上。 杜村镇地区少有的保存较为完整的石桥,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桥梁及石作作法有一定价值。温惠桥圆弧拱三孔联拱石桥。全长69米,宽6.6米,高4.8米;三孔等跨,净跨13米。石砌桥墩,有分水金刚。温惠桥为今富平县流曲乡南郭村人李尽心捐资修建。 李尽心,明代孝廉,好公益,建桥修路,济贫赈荒,修文庙,建“老县城”钟楼等。



18.

习仲勋陵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陵园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西北陶艺果林园附近。陵园内植有侧柏、龙柏、白皮松等,习仲勋同志的石刻座像坐落在陵园中央,陵园庄严肃穆简朴大方,陵园里有习仲勋同志雕像和习仲勋夫人齐心书写的习仲勋语“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2002年2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批准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富平县的红色旅游基地。



19.

习仲勋故里


     习仲勋1913年出生于陕西富平淡村镇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书记处书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2002年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9岁。



20.

温泉河湿地公园



     温泉河湿地公园西起城关镇和谐大道以西450米,东至荆山大道,全长约4公里,规划面积180万平方米,包括台地、明月湖、湿地景观、休闲、林地、红色文化、运动公园等七个功能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公园与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艺文化旅游产业园相融为一体,形成县城北部文化旅游休闲新的靓点。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可点下面的菜单

也可发邮箱:chinafuping@qq.com

《富平人网》发帖登录网址

fupingren.vip

www.fupingren.cc

即可


小编推介好文:

党益民《阿宫》修订版面世

儿子,不要送妈妈去养老院, 90%的人看哭了

富平娃的心声:西铜高铁西铜高铁你什么时候来

美丽富平我的家

还记得富平那些年在农村烧火做饭的日子吗?

头条/国家刚刚批复!富平这8类人要过上好日子了!

我为家乡留古镇代言,寻春踏青赏桃花

富平娃,那些年的语文课本插图,总有一张让你热泪盈眶

富平太上皇陵为啥是凹的

富平,我真的不想你

机器灵砍菜刀 ,80、90的童年回忆 ,听着听着就哭了

民间传说:亭子?古槐?镜波园


加入富平人

一起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300000+人已关注,你还没准备好么?

写评论 ,展示独特的自己!

一起讲述富平人的故事!投稿请点富平人公众号菜单发帖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