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白鹿原》与《欢乐颂2》:为何口碑和收视出现双重错位

2017-05-27 传媒头条

文丨老鸟智库专家

来源丨传媒圈(ID:chuanmeiquanzi)

原标题丨当《白鹿原》遇到《欢乐颂2》,口碑与收视的错位凸显国产剧创作困境


近年来最尴尬的电视剧大概就是《白鹿原》了,从命途多舛的立项到疑窦丛生的停播风云,这部剧走的确实太坎坷。


本以为避开了锋芒毕露的《人民的名义》,谁知道又遇上了声名在外的《欢乐颂2》,最终赢了口碑输了收视。《白鹿原》与《欢乐颂2》在电视银幕上的不同表现,也凸显了当下电视剧创作的困境。 

 

一、收视之争 :收视率依旧是电视剧的试金石 


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收视率考核是不科学的,但是在有更好的评价体系之前,我们只能以此来衡量电视作品的好坏。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鹿原》在《欢乐颂2》面前可谓是完败。仅仅挑选笔者写稿的前一天为例,5月21日《欢乐颂2》在两家电视台双双破1.5,而《白鹿原》最好的成绩才刚破0.6。


鉴于两部剧都已播出多日,《白鹿原》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已经全无。从商业评价体系来看,《白鹿原》的表现无疑差强人意。 

 

二、口碑悬殊:曲高和寡的高分与话题不断的低分 


《白鹿原》和《欢乐颂2》的口碑与收视是完全错位的。《欢乐颂2》虽然赢了收视,但是在口碑上却是一泻千里。豆瓣上一万六千人打出来5.2的低分。许多观众甚至质疑《欢乐颂2》会砸了正午阳光的招牌。



而反观《白鹿原》在豆瓣上的表现就相当不错了,近一万两千人打出了9.0的高分,但遗憾的是口碑上的悬殊并没有反应到收视数据上,在这个胜者为王的逐利时代,高口碑低收视意味着背负着商业上的原罪,而低口碑高收视则掩饰了创作上的不足。 

 

三、什么原因造成了《白鹿原》与《欢乐颂2》收视上的错位 


想必很多观众和笔者一样困惑,为何《白鹿原》和《欢乐颂2》在收视和口碑上出现如此吊诡的错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个剧在市场上泾渭分明的表现。 


1.民族叙事 vs 个体关怀


作为一部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小说文本有着异乎寻常的魅力。在笔者心中它是中国近现代长篇小说中的翘楚。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和细致入微的细节记录,实则是一部民族志的书写。


按照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所言,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就是通过关于民族记忆的不断书写强化而成。《白鹿原》的民族叙事让其电视剧改编并非易事。从目前已播出的剧集来看,显然们主创们已经在尽力还原原著的世界,但是却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同,因为这种民族叙事一个致命的缺点:缺少与当下现实的勾连。 



那么《欢乐颂2》是一个贴近现实的作品吗?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它以五美的日常生活为切口展示当下女性的生活状态,每一个在电视屏前观看的受众都会寻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熟稔感。


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关怀能够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尽管这种情感共鸣和当年《小时代》电影所引发的的观影潮有着类似的特征:我们都在迷恋着我们无法企及的生活,影视作品给了我们可以梦想成真的幻觉。 


2.经典IP vs 快消文化 


在这个言必称IP的时代,《白鹿原》和《欢乐颂2》都算是IP剧,只是前者是一个宏大的国族寓言的经典IP,而后者是关注市民生活和青年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快消文化。两个IP针对的是不同的受众群,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但是受众群的声音却决定了两部剧在市场上的不同地位。 


作为一部经典IP,《白鹿原》走的是一条严肃的叙事模式,老戏骨们的加盟,更是保障了整部剧的表演不会脱轨。但是这种严肃的叙事在后现代化的消费语境中并无太大的优势(即使如《人民的名义》之类的主旋律剧在热火之处还需要“达康书记”表情包进行戏谑式的解读),浅尝辄止的微信朋友圈式阅读习惯,已经断绝了严肃文化的土壤,所以历史正剧化的《白鹿原》已经被质疑一切的的后现代文化所抛弃。 


而《欢乐颂2》本身主打的就是一种快消文化,它无意于沉重的意义阐释,只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当下体验。宣泄的是强烈的个体情绪。朝九晚五的都市青年们或多或少在五美的人生中捕捉到了自己的影子,碎片化的体验符合人们的审美预期,我们在电视剧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然后第二天满怀疲惫地开始日复一日毫无意义的生活,这就是快消文化的魅力。 



3.农村题材 vs 都市生活 


中国的城乡二元对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现代化的进程正在逐渐抹去人们对乡村的记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让几千年的乡村文化消失殆尽,关于乡村的抹黑式表达甚至还成为了新闻事件。


但是真正可悲的是并不是抹黑,而是人们已经对乡村毫不在意,哪怕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也是如此。在这样的语境下,《白鹿原》还在讲述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又怎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尽管主创人员们很认真地再现历史事实,让演员割麦子做面条。但是这种工匠精神很难获得广泛的认可。观众对于片子本身并无恶意,但是采取的确实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就如我们总是在微信微博收藏觉得有价值的长文章,但是最终我们很少再次点开阅读,因为大家都没有耐心了)。


《白鹿原》在收视率上的表现其实与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失声是相伴相生的。我们只愿诗意地缅怀被记忆修饰的时光,无法真诚面对当下残酷的现实。 


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欢乐颂2》则显得轻松许多。剧中最激烈的冲突也不涉及群体利益的纠纷,而是个体的爱恨情仇。这样的都市生活的展现于当下的现实生活表现出高度的吻合性。


我们已经习惯于办公室的格子间,我们已经熟悉了家、公共交通、公司的三点一线生活,我们除了手机屏幕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我们沉溺于个体的情感表述之中,我们习惯于展示和围观被修饰的微信朋友圈人生。


当然我们也爱看爱情肥皂剧,我们在轻松诙谐的电视剧中放松自我,在电视中塑造的都市生活中获得身份认同,竭力朝着广告中塑造的人生靠齐,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要的幸福生活。 



四、话题热度:得话题者得观众


现如今一部电视剧要想获得成功,话题热度似乎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白鹿原》和《欢乐颂2》在话题热度上的差别也是异常明显。


《白鹿原》除了开播一集停播后引起了较高的话题热度外,就很少再引发社会性的讨论,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播出方和制作方围绕电视本身竭力制造话题。


而《欢乐颂2》除了常规的电视剧本身话题讨论外,还在有意制造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诸如邱莹莹感情故事中涉及的贞操问题,就已经牢牢占据了微博的头条,一批公众号围绕此话题作讨论。这大概也是制作方喜闻乐见的,毕竟得话题者得观众早已是圈内的共识。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