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卖好又卖座节目:其魅力在于剧情,而剧情就是“讲故事”

2017-07-17 传媒头条

来源|《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原标题|用电视讲好中国故事:电视回归叙事本位


近年来市场上不乏卖好又卖座的电视节目,如央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2013年迅速走红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以及被无限次重播、每次重播都能收视上升的《舌尖上的中国》。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制作也朝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不少节目制作机构过分强调娱乐性,盲目迎合大众,导致很多电视节目忽略了电视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举例来说,其一是节目模式固化,抄袭严重:一档新模式节目出现,迅速有其他团队,在这档节目模式的基础上稍作修改,甚至更换一些明星,改一个噱头十足的名字,就迅速推向市场,这样做不仅导致节目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制作方也常常因版权争吵不休,克隆风带来的版权纠纷日益增多;再有,节目原创缺失,大量引进:当电视节目单纯以抢占先机为目的,制作团队就疏于节目质量严格把关,更难言创新。


当现有的思维难以跟上观众挑剔的眼光,引进外国成熟模式,似乎成为缓解燃眉之急的一条捷径,于是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或引进海外模式,使荧屏飘出的“舶来品”气息越来越浓,版权价格也直线飙升;一些节目造假成风,过分强调戏剧冲突:为了制造喜剧效果,有的相亲节目开始伪造嘉宾身份,个别职场节目开始通过“毒舌”和“演出”博得眼球;更有甚者,为了迎合观众,节目团队不惜制造一些粗俗搞笑、暴露隐私的“娱乐”垃圾。


然而,近年来市场上也不乏卖好又卖座的电视节目,如央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2013年迅速走红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以及被无限次重播、每次重播都能收视上升的《舌尖上的中国》。


分析个中原因,我们会发现,一个节目要走红,形式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固然是前提,除此之外,内容要走进观众的心里,通过电视本真的叙事性引发观众的共鸣与互动。


以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第一季节目创新性地将视角放在明星亲子互动上,透过孩子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展现孩子们可爱天真的成长故事以及与父亲之间温馨真挚的情感,戳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其间蕴含的有关亲情回归、家庭伦理、教育理念的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和探讨,成为当年甚至今后几年的“现象级”节目。


电视的魅力在于剧情,而剧情实际上就是“讲故事”,随着创新主体对电视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再认识,运用电视的叙事能力讲好故事,成为近年来节目创新的一个突破方向。文章将通过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以叙事为主的电视节目,透过收视数据反馈,探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


情感是实现与受众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夫妻情侣之间的爱情、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等等,在电视节目中通过对主人公故事的描述来传递真情实感,表达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与观众之前形成共鸣,给观众一种温馨的体验。这就要求电视制作团队在叙事的过程中关注叙事个体,遵循细节化,情感化的叙事策略,切忌过大过空。


近年来,电视节目创新领域涌现出诸多围绕不同领域的人物、专注于讲好故事的节目,讲述主体除了处于社会基层的芸芸众生,还有特定领域的专家名家。这些人物类型故事的讲述,除了描绘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外,往往还需要从平民的视角出发,找到一种贴近百姓的叙事策略,在展现他们“家国情怀”的同时,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励志故事点亮梦想。中央台三套《文艺名家讲故事》用电影化的镜头揭秘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偶然与必然;中央台十一套《角儿来了》以情景舞台引导名家故事访谈,讲述梨园名角的传奇故事。


中央台三套《文艺名家讲故事》


文艺作品能够感动人,而文艺家们个人的故事也能感动人,他们的成长和创作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文艺史。中央台三套《文艺名家讲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档节目,深入挖掘德艺双馨的文艺家们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为了更好的“再现”故事,节目摒弃了传统的演播室采访,而是在文艺家小时候生活过、辛勤耕耘过的地方拍摄,既怀旧又有生活气息,能够用镜头充分调动观众的思绪。采访过程中,主持人与被访者边走边谈,走走停停,既提升了观赏性,也让观众在无形中领悟到了艺术的魅力。


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文艺名家讲故事》带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以文艺的方式表达文艺,以文化方式的传播文化,这就是《文艺名家讲故事》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其中融合了大量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有热气腾腾的市民生活,有色彩斑驳的名家故居,有艺术家的人文思考,有对现代人的创作启示[1]。从微博的不同年龄段提及人数构成来看,80-89年出生人群以及2010年以来出生人群占比较高,分别为22.38%和21.01%,可见节目在青年观众群中获得了较高的话题。



中央台十一套《角儿来了》


《角儿来了》则是另辟蹊径,看上去完全不像一档名家访谈类节目。它是一档首次将融媒体互动融入戏曲的创新节目,节目在录制现场通过设置抢位虚拟观众席、实时视频连线、文字和视频评论等形式,在播出时引入留言评论、红包摇一摇等,推动线上线下观众与录制现场名角实时互动,这在国内戏曲节目中尚属首次。挑选多样剧种和流派名家,运用技术创新,提升舞台表现。以情景舞台引导名家故事访谈,讲述梨园名角的传奇故事,并融入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节目包装,提高艺术性与观赏性。


除了这些行业大家的故事,很多普通百姓的点滴情感则更容易打动观众。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正直善良、尊老爱幼、有责任心等是普通观众最注重 52 24285 52 12772 0 0 8261 0 0:00:02 0:00:01 0:00:01 8261最认可的一种道德追求,电视节目通过对普通人的描绘,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普通大众,运用电视语言向人们传播和倡导核心价值观,在获得更多观众认可的同时也使得主流价值深入人心。中央台二套《城市梦想》以农民工生活为主题,向社会传递不同劳动群体相互尊重的价值观;云南卫视《了不起的你》中拥有不凡经历的平凡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励志故事,都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倡导和再现。


中央台二套《城市梦想》


《城市梦想》是一档以农民工生活为主题、以真实纪录为手法的电视节目。参与者均是拥有农村户籍,并且在大城市务工,靠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群。节目中,诸多知名企业家隐藏身份后,深入农民工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城市梦想》的节目形态有别于传统的纪录片和真人秀,主创团队在大量走访调研和广泛研究国内外多种节目模式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参与策划和研发。节目中嘉宾之间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交流,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以第一期为例,第一期的嘉宾是青年企业家白云峰,他化身小白去当送奶工李根建的学徒。白云峰在节目中几度落泪:在寒冷的北京,凌晨三点就要起来送牛奶,小白觉得太辛苦了,可这就是李根建每天的生活,也是千万个送奶工每天的生活。两人一起送完酸奶后,李大哥觉得小白太辛苦,给他拿出来一瓶酸奶让他喝。小白喝的时候哭了,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板在喝一瓶四块钱的酸奶时却感动的落泪了,因为李大哥送一瓶牛奶只挣2毛钱,这瓶牛奶就相当于李大哥今天早上要送满满一栋楼的牛奶。其实一个人的慷慨大方并不取决于他的财富有多少,而是看他怀有着怎么样的心地[2]。送奶工李根建虽然穷困,但是却不小气,他有一颗敞亮的心,很难有人不被这种真情实感所打动。


节目就是这样通过角色互换,展现基层劳动者勤劳、坚韧的形象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打动观众。从观众构成与集中度数据上来看,35-54岁的中青年观众,初中及以上学历观众,公务人员是节目的主体观众群;而节目受到了高学历观众、干部以及公务人员的喜爱。



将情节化的故事真实再现于荧屏


近年来,诸多“体验类”的文化叙事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些节目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为宗旨,邀请嘉宾真实地参与体验和学习,用“长镜头”的方式,记录下嘉宾在文化体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将情节化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于电视荧屏。北京卫视的《非凡匠心》不拘泥于传统文化厚重抽象的刻画,以“真人秀”的手段和技巧实现丰富主流文化的电视表达。中央台四套《非常传奇》则更融合了舞台展演、嘉宾解读和明星体验,让传统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姿态走进人们的审美认知。


北京卫视《非凡匠心》


《非凡匠心》是一档以手艺人为主角的节目,节目中匠心体验引领者张国立,每期邀请一到两位明星好友与他一起寻访中国瑰宝级文化与技艺,找到同领域的神级大师和新兴青年创作团体,策动两代匠人之间的传承与交融创新。节目共寻访匠人24位,大多集中在传统文化工艺方面,包括锔瓷、旗袍、琉璃、动画、配音、木雕、舞狮、编钟、竹编、青瓷、酿酒等17个传统工艺领域。从国家级非遗第五代锔瓷传人“王老邪”濒临失传的锔瓷技艺,将中国琉璃工艺推向世界的琉璃大师张毅和杨惠姗的琉璃工坊,到“美猴王之父”严定宪凝结在动画片一帧一画中的匠心匠魂……,明星们通过自己学习手艺的过程,让更多人关注到匠心精神,传递出手艺人不急不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态度。


《非凡匠心》并不是单纯的欣赏片、风光片、资料片,并不曲高和寡,编导力求以一种能被普通大众接受的表达方式,通过两代匠人的技艺碰撞,明星体验的情节推动等方式,提升节目的整体观感。单纯去展现匠人与技艺这些让人赞叹的美是不够的,单纯呼吁保护也是不够的,技艺本身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价值和生命力,重新焕发光彩才是节目的制作初衷。因此节目中设置了两代匠人的观念碰撞或是两类匠人的合作,比如说歙县木雕一集,老木雕匠人王金生与新生代马文甲的合作,两人迥异的理念和风格。碰撞出新的富有传承精神和生命力的作品。


从节目的观众集中度数据来看,35-54岁中青年观众对节目更为青睐,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也随之提高。只针对大学及以上学历层次观众来看分期的集中度走势,可以看出,普遍集中度均超过100%,其中介绍“琉璃技艺”(嘉宾为邓婕、杨惠姗、张毅)、介绍“竹艺与青瓷技艺”(嘉宾为王耀庆)以及介绍“景泰蓝工艺”(嘉宾为于洋、种丹妮、钟连胜)三期观众集中度最高,喜爱程度最为明显。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