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作有效果,这里的高校“利用”了学生力量
本文为麦可思专稿,标题为《在日本看大学的学生咨询》。
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组织机构是互相关联的,常常很难进行明确的区分。学生工作涵盖的范围很广,比如生活方面,包括经济支持(如奖学金,打工,房屋租赁),比如就业指导,比如社团活动支持等。
日本的大学看似跟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其实不同的地方也特别多,比如没有辅导员制度。本文选取日本开展的学生工作的一部分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学生咨询。
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2014年的调查数据,日本设置学生咨询组织的大学占85.1%,配备专业资格咨询师的大学占89.3%,可以说许多大学都在开展专业的学生咨询活动。
从组织的角度看,有的学生咨询组织作为独立的机构存在,比如学习咨询室、就业咨询室等;有的学生咨询附属于学习支援中心或教与学中心,没有独立的组织机构,仅仅作为一项服务被提供;有的学生咨询活动在开展时并不明确使用这个词,会被作为学习技能提升的一部分,比如在“写作中心”的活动中,咨询师通过咨询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从开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看,我认为学生咨询活动主要以“个别辅导”的形式开展,即在课外进行的对于个人成长与适应的帮助与支持,其中包含“心理辅导”,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心理疗法给予支持。
据此,本文从个别辅导的角度,对学生咨询方面体制比较完善的东京工业大学进行介绍,同时,特别针对心理咨询,从心理辅导的角度,介绍日本其他大学的做法。
个别辅导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大学大多没有学生宿舍,也多没有班级的概念,学生不进行集体生活。日本的大学生大多从18岁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另外,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的上课形式跟高中的不一样,毕业时学生需要修满124个学分,且大三要开始漫长的求职活动,需要留够时间。
此外,哪些属于毕业学分,哪些不算,哪些科目好过,哪些能学到东西,具体的学分如何规划和安排等等,都要自己安排和计划。许多科目没有考试,只要求提交报告。这些报告怎么写,引用的格式是怎样的,图书馆的资料怎么查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应该掌握却很少被系统教授过的基本技能。
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较大转变自然也给依然年轻的学生们带来了诸多烦恼和不便。试想一下,没有集体宿舍的物理环境的约束,没有班级的从属感,独自生活,独自选课,独自学习,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对此,个别辅导的需求就显现了出来。
拿日本国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来说,该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咨询窗口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下就介绍其提供的咨询服务。
● 学生咨询室。
学业上有困惑,对未来有迷茫,甚至生活琐事学生都可以咨询。比如,不知道怎么选课;不知道该就业还是考研或者是否有别的选择;失恋了;研究室的人际关系开展不顺。负责的是“学生咨询委员”的老师们。
● 学习引导者。
学生可以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或疑问进行咨询。比如,学习遇到了困难,但是又不想跟老师级别的人商量;希望得到不是老师的“中立”的意见等。负责的是本校的校友和学习支援中心的教职员工。
● 心理咨询。
遇到人际关系、个性等方面的问题,会有医生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提供帮助。
● 学术顾问。
东京工业大学给每个学生配2名学术顾问,配合“电子档案袋”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和指导。学生可以预约老师的时间,去研究室进行咨询和谋求指导。比如,想对某专业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该如何是好;比如有门课怎么都学不会。
● 电话咨询。
有的学生有烦恼,却不愿意见人,不愿意到上述的咨询室去,这时可以利用电话和邮件进行咨询。每周4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5点,都会有人提供咨询。在此以外的时间,可以通过邮件联系。负责的是对东京工业大学的教育和学生有热情的在职和退休老师。
● 同伴支援。
如果觉得上面列举的以老师为对象的咨询有压力,也可以寻求前辈的支持。东京工业大学从2018年4月开始开设了此服务,网络上公布了提供此支持的前辈的时间和专业,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用邮件的形式预约或直接到指定的地方寻求帮助。
● 各种骚扰的咨询。
除了我们国内熟知的性骚扰,这里还对一些其他不合适的言行进行了规定,比如学术骚扰、权力骚扰、生育骚扰、酒精骚扰等。学生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可以去咨询,进一步商讨对策。
● 无障碍支援咨询。
只要是东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不管是否存在身体、发育及精神上的障碍,该校都致力于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自立以及能互相尊重的学习研究环境。
● 信息伦理相关咨询。
对应的是我们常说的“网络中伤”。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该服务寻求对策。
● 其他咨询。
其他咨询包括就业指导方面的咨询,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学习方面的咨询等。此外,还链接了一个外部24小时都提供服务的“东京生命电话”,虽是外部服务,但我觉得至少给在绝望无助时的学生一根稻草。
心理咨询
日本人的守时、电车内的安静等常被国人报道,而背后支撑的是规矩,或者说约束。比如,守时即代表你不能迟到或延时,电车内的安静则指你不能跟朋友大声喧哗或打电话。类似这样无形的约束还有很多,这是他们的文化,或许也是他们生活压抑以及自杀率高的原因。
大学里的问题自然也不少,尤其是前面提到的,日本的大学生多从大学开始独立生活(一人租房住),没有辅导员、班长、团支书这样的支持制度,一个人待久了,缺少沟通排解,就容易抑郁或走极端。再者就是在大三的时候学生要开始找工作,不停写资料申请,参加面试,如果遇到不顺(比如无法进入自己想去的行业或公司),有的学生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杀。
真正的抑郁症不是人们简单认为的心理素质差,不够坚强,和生理上的感冒、发烧、胃炎一样,这是“病”,有的时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者接受一定时期的心理咨询治疗。
在此方面,日本的很多大学都开展心理方面的支援活动,最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1)上面提到的学生咨询室;
(2)保健中心(相当于中国大学的医务室)设立心理方面的诊疗;
(3)由临床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为主的心理咨询室。
学校里的医务室设有心理诊疗,多为预约制,由相关领域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诊断。据我所知,在京都大学,除了有医务室的诊疗之外,还配有“邮件咨询服务”、外部诊疗机构的介绍等。东京大学的医务室针对本校师生,在确认来访者状态不够好的情况下,后续免费提供5次心理咨询指导服务。
由临床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为主的心理咨询室,多开设于有临床心理专业的大学。对象不局限于本校学生,普通人也可以使用该服务,收费,但费用比市面低。费用低的理由是:
(1)该服务有教育的成分。
即咨询师以临床心理专业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们为主,但有的可能没有取得资格证(该资格为国家资格,叫“临床心理士”),像实习一样。
(2)咨询的案例有可能会被用于咨询师的学术研究。
比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立命馆大学等开设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大学会提供该服务。
这种做法,对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学生们来说有了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对于有此需求的人来说,能以相对经济的价格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像这种心理咨询室多会在网页上写明“具有实习性质”、价格、流程等,且需要预约。
小结
本文着眼于学生咨询,着重介绍了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在此方面的制度支持,同时又挑出心理咨询,简要介绍了日本部分大学在此方面的做法。从上面的做法中,我个人觉得有一点可以提倡及学习,即“利用学生的力量”。比如东京工业大学的同伴支持,比如以心理学研究生为主体的心理咨询室。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前辈(师哥师姐)和学生们的距离会更近,容易咨询,且得到的意见也许更有实用性。
比如,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前辈们刚学过某方面的知识,他/她刚经过那个从无知到知的过程,更容易懂得后辈卡在什么地方,而老师则是某领域的专家,太熟悉自己的领域反倒不容易体会初学者的学习困难与心情。对这些前辈本人来说,跟后辈的交流,也是对自己学习的强化,同时如果能得到经费支持,有收入的话,更是一件好事。不单局限于学习咨询,日本的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发动学生的力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援。比如原来提到的东北大学的SLA(Student Learning Advisor),公立函馆未来大学的元认知学习实验室等。
目前,日本开展的学习咨询活动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帮助对象的问题。现在学生咨询活动中所对应的只是来求助的学生,而那些抱有各种问题与烦恼真正需要支援引导,却不出现、不求助的学生,现在很难顾及。这还需要校内其他部门(比如教务部门)和家长们进一步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 IDE现代高等教育 大学支援组织的可能性[J]. 2012(538).
[2] IDE现代高等教育 关于大学生活的适应支援[J].2012(546).
[3] 木村真人. 针对抱有烦恼却不来咨询的学生的理解与支援[J]. 教育心理学年报(56),2017:186-201.
[4] 东京工业大学网站、东京大学网站、京都大学网站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如需了解麦可思学生成长评价服务,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作者 | 蒋妍
(早稻田大学大学综合研究中心讲师)
编辑 | 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