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 深读数据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医院作为吸纳毕业生较多的主要行业,医药卫生大类专业也应是高校人才培养改进关注的重点领域。
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高〔2018〕4)。《意见》指出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同时,表示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以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意见》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以“5+3”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立,医教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医学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设一批一流医学专业,推出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本文根据医药卫生大类的培养与职业发展特点,以中国2013~2017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数据、2012~2014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数据为依据,挖掘医药卫生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为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
就业满意度增长缓慢
综合近五年的就业情况,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增长幅度变缓,且2017届的就业满意度(65%)比2016届(66%)下降了1个百分点(见图1),而非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医药卫生大类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的优势消失。
同时,医药卫生大类专业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与非医药卫生大类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有所缩小(见图2)。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和认可有利于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服务质量,这也有利于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增长缓慢的现象值得关注。
医护类职业从业者需要较长时间深入了解和适应工作内容,因此毕业中期的就业满意度参考意义更大。从不同专业类来看,2014届高职高专护理类、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0%、68%)相对较高,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57%)相对较低,提升医药卫生大类的就业满意度需要重点关注临床医学类专业。
影响临床医学类毕业生
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以下将探寻在校期间培养环节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提高就业满意度指引改进方向。通过因果分析发现,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目标和规划的清晰程度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程度对于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
职业目标和规划清晰的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63%)明显高于不清晰的毕业生(52%);此外,职业素养提升较多的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65%)明显高于职业素养提升较少的人群(52%)。
毕业生职业目标和规划清晰与否较大程度受职业成熟度影响。在校期间职业成熟度越高,对职业发展路径越清晰,工作后的满意度会越高;同时,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帮助缓解工作矛盾与压力,促进职业发展,从而提升就业满意度。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素养对提升其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李昭(化名)因为兴趣和理想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忘巩固。他始终相信,自己未来是当医生的,现在的努力,是为以后病人的身体甚至生命负责。
事实上,李昭也一直是跟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走的。去医院实习前,他知道自己实践不足,基础不稳,所以在实习中认真学习,勤奋努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多问问题,向师兄师姐学习,主动请教带教医师,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病例,记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临床经验,等等。经过努力,他逐步成长,救助病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有些懵懂的新人,几年下来,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工作现状比较满意,也很乐于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提高临床医学类学生
职业成熟度的主要方式
麦可思在校大学生成长评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校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学习行为、实习实践参与效果、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均对职业成熟度存在影响。其中,高影响因素见下表。
对临床医学类学生而言,影响职业成熟度的关键因素是专业认知、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指导,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可较大程度提升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体来看,了解专业未来就业及发展的学生职业成熟度比不了解的高34个百分点;认为适合在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认为不适合的高 28个百分点;认为职业规划指导效果较好的学生比认为职业规划指导效果较差的高24个百分点。相比本专业大类中的非临床医学类专业,专业认知、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对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影响更显著。
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
职业素养的主要方式
1. 需重点提升持续学习观念和沟通意识
培养临床医学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应有所侧重。麦可思毕业生数据显示,临床医学类毕业生认为学习观念、责任心、团队精神、尊重他人、沟通意识、实事求是态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程度均较高(平均重要度70%以上),但认为学校对其中的学习观念以及沟通意识培养的满足度相对较低(均为84%)。从麦可思对毕业生三年后、十年后的跟踪评价数据来看,学习观念和沟通意识职业素养的重要度评价持续较高。因此完善学习观念和沟通意识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2. 良好的临床实习效果有助于职业素养提升
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需关注高影响的培养环节。麦可思毕业生数据显示,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临床实习的效果具有相关性,对临床实习满意人群的职业素养满足度(88%)明显高于对临床实习不满意的人群(78%)。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可通过实践训练、接触病患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因此临床实习开展过程中可重点关注上述方面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此外,根据麦可思毕业生数据,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也是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可有针对性地关注和强化。
数据说明: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于2013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2万。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研究,于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8万。
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研究,于2015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4万。
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5.0万。
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8.9万。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8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30.6万。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研究院
编辑 | 麦小微
美术编辑 | 何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