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省份让全部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让教授回归本科教学是大势所趋
近日,黑龙江省印发了《黑龙江省高校一流本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到将努力建设3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点,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事实上,黑龙江省并不是第一个提到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省份。
教育部一直在推进:
早在2011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就曾表示,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此后,这项基本制度逐步确立,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
2018年6月,在召开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连用三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到,要制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专门管理规定,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要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表现失范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不少省份在狠抓本科教育上有措施:
2019年2月,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求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实施教授全员给本科生授课制度,做到本人授课、课时数量、课程质量三落实。
2019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加快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这个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措施: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其职称将改为研究员。
2019年6月,《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其中提出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推动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实现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建立高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情况发布制度。在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既然教育部一直在推进教授给本科生上课,那么现实如何呢?
对教育部直属高校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统计显示,大部分部属高校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东南大学、兰州大学等学校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比例达到90%以上。但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门次占比方面,仅有10所左右高校达到30%,有的高校甚至不到10%。
大多数部属高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门次占比明显偏低,说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完成指标任务的现象,离“全员上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其实,为了要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教育部门采取过不少措施,比如将“教授走上本科课堂的讲台,为本科学生讲课”作为教学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但即使在压力之下,部分大学教授依然不想走进大学本科生的课堂。原因是什么呢?
其一,教授很忙,而且越知名的教授越忙。他们往往是高校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兼任硕博生导师身份,培养硕士和博士。他们还可能兼任研究机构管理者、学院负责人等职务,此外,还会常去外地讲学。
其二,部分大学教授学术造诣高深,给本科生讲课,却很少有学生能听懂,导致他们认为教本科生还为时过早,反而研究生和博士生更能够听懂课程,并融会贯通。
其三,在同样的评价体系内,一个科研成绩突出的老师和一个专心于本科教学的老师来比较,前者无论是在职称晋升,还是在各种奖项的评定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当授课的数量与质量在高校的评价体系内所占比例过低,教授们自然也难以对教学付出热情。
而和教授想法相反的是大学生。
曾有媒体针对院士教授回归本科课堂有何意义进行调查。调查显示,6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5.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学术方面的传承;5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以传播前沿的学术理论;42.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魅力。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是教育部、各省市以及很多高校都在推进的,让教授回归课堂也并不是一个口号而已。
此外,教授一般学术成就较高,他们的学术造诣、教学内涵、知识驾驭程度等都较高,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大都值得学生一再“咀嚼”,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提升。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讲台,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那如何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讲台呢?
有高校严格规定,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如,中南大学,从2012年9月起,在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年终考核、津贴发放等方面严格执行“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成了中南大学史上最严的“讲台令”。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课表和实施情况,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全校师生公开。未经本科生院同意,不得任意调整授课教师。
此外,激励是管理者活动中重要的职能之一,恰当的激励能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除了硬性规定,高校还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比如,广东财经大学出台《本科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教学科研进行同等奖励,奖励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在编教职工。其中,奖励最高额度达80万元。对于获得过这一奖励的员工,在职称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和进修等方面,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的机会。
还有专家认为,可以考虑建立起“教学学术”的评价机制和体制,对教师分类管理评价。具体实施上,可以仿照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设立教学讲席教授解决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国外讲席教授薪资待遇比较高,而且是专门化的,即使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名校,也有几十名专门侧重教学的讲席教授,他们将时间主要放在教学上。
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归根结底想要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而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在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上,或许高校还可以探索其他形式,帮助提升本科生的学习成效。而这一点南犹他大学的团队教学或许值得参考。
南犹他大学让8位教授给43名本科生上一门课,这使通识课程变得新鲜起来。
南犹他大学通识起跳课程的团队教学则有很高的要求。每节课要同时有2到4名教授在场,这要求教师对于课程设计、课程节奏和分工有清晰的把控。每六周课程形成一个单元,学生组成小组探索课程主题的不同方面。“不同学科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或理解。”南犹他大学校长斯科特·怀亚特说。
比如课程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主要材料,英文教授主要讲这部小说,艺术史教授主导了关于密西西比河艺术的讨论,传播学教授则用这本书作为跳板,和学生探讨了种族问题和社交媒体。
新型的团队教学也产生了挑战和“对飙教学技能”的压力。当然,团队教学带来了更多优势,它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同时更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比如生物学副教授约翰·泰勒就把小论文写作指导交给了英文教授,他本人只关注生物学部分,在评分时也各司其职,每名教授只评判自己学科领域内的部分。
2015年首次尝试就受到学生的欢迎,2017年南犹他大学将课程进一步扩充到两个主题,14名教授。除此之外,学校还打算设置一些迷你通识起跳课,适当缩短课程时长,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专业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
不过,团队教学有一定难度。需要时间建立信任,需要了解合作教师,需要让出部分课堂控制权,需要重新设计课程……参与团队教学的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人际关系和磨合合作。但对于学生来说,好的团队教学可以让学习效果得以放大,这个其实很重要。
本文综合自黑龙江日报、教育部官网、南方都市报(作者:吕春荣、李飞)、《光明日报》、腾讯网、教育世界博览、麦可思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