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国家三部门推广“双一流”名校的这个模式

专注高等教育 麦可思研究 2024-02-24

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部署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之后,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决定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中国农大首创科技小院


什么是科技小院?实际上,科技小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便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农家小院,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科技小院”由此诞生。概括来说,“科技小院”的特色就是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


随后,江西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纷纷效仿。


如今,“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广泛实践,共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了20多个省(区、市)。


同样是在2009年,高校研究生培养改革启动,各校开始招收专业硕士。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在国内率先推行“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该校专门增加招收三年制“科技小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有两年时间必须待在农村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接触农民和农业生产,还要结合实际完成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


过去,在学校里面教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中心。而科技小院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学校鼓励学生深入实践,自我挖潜,同时还探索了全程多方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激励。


学校还逐步建立了学前驻村、小院实践,然后回校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学习后再深入生产实践锻炼的培养模式,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三段式”模式


每年四五月招生后,研究生就提前进入小院实践,参与小院活动或组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接着9 月份回到学校,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学期的课程学习,确定研究和示范方案;次年回到小院完成研究、技术示范、驻村服务;最后一个学期回校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科技小院遵循“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深入田间一线和产业前沿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布置试验,探究科学规律,并与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企业一起对技术进行修正与验证。针对区域发展“卡脖子问题”,依托“政产学研用”综合平台,开展“四大板块”研究,以“六大体系”为支撑,助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既解决了农户的生产问题,又锻炼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不仅如此,“科技小院”也在其他各类人才培养中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如为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科研训练提供了理想场所、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推动农民科技骨干成长、组建“一带一路”中非科技小院创新创业班助力非洲农业绿色发展……


2009年到2020年期间,科技小院累计服务596个贫困村、48000多个贫困户、17万贫困人口。


这一独具特色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教学成果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学校特等奖、北京一等奖、国家二等奖。2015 年,中国农业大学专门立项,以科技小院为依托,把农经、工学、植保、人文等专业的9 名研究生放到科技小院来培养,从不同角度研究解决农村的问题。


更多科技小院建起来,人才培养规模将扩大


近年来,不少高校吸收中国农大的成功经验,将科技小院建了起来。


从2019年起,青岛农业大学建立的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胶州大白菜科技小院、莱西粮油作物科技小院,承担的包括乐陵的小麦、玉米和金丝小枣在内的两个山东科技小院,已经带动周边村庄实现了科技致富。


针对四川省凉山州等贫困地区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和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探索建立了“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种农技推广模式,实现科技扶贫“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如在凉山州布拖县,建立了“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以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特困山区产业扶贫为关键抓手,搭建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科技服务平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不断探索创新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就如何服务乡村振兴,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如何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进行谋划,先后在肇州县、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等开展瓜类、食用菌及中草药方面社会服务,与合作社及村委会合作创建“科技小院”,研究生跟随导师进入田间地头,实现了时时参与,事事在场,实现了研究生与专家和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打通了产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研究生与农业生产者同吃、同住、同生产,实现了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技术支撑与特色人才培养有效衔接。


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指出。


此外,通知还明确,每个科技小院须有1位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担任首席专家;每个科技小院至少有2名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入住时间不少于120天;每个科技小院须聚焦县域内的一个主要农产品产业,研究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链接


科技小院申请条件:


1.申请单位应具有农业专业学位授权点。


2.每个申请单位须建设5个以上科技小院(含已有和拟建设)。


3.每个科技小院须有1位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担任首席专家。


4.每个科技小院至少有2名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入住时间不少于120天。


5.每个科技小院须有一个依托合作单位,如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协会、合作社、园区、地方政府等。依托合作单位提供科技小院师生的基本食宿条件。


6.每个科技小院须聚焦县域内的一个主要农产品产业,研究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小院的命名格式为:省名+县名+产品名,如:河北曲周小麦科技小院。


7.每个科技小院须有基本的运行经费保障,保证支持小院师生的交通费及入住学生的生活补贴(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天50元,按实际入住天数计算)等。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国教育报、教育部网站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月收入连续五年最高!这个学科实火

02.国家重点支持!这些高校行动了……

03.就业教育从学生入校就开始?来看这所“双一流”的特色举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国家三部门推广“双一流”名校的这个模式

专注高等教育 麦可思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