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润心无声逐梦行——2017年鄱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18-03-27 刘剑冰 美在鄱阳



浩瀚鄱阳湖,孕育了一方底蕴深厚的热土;

   泱泱鄱阳县,唱响了一曲激荡人心的旋律。

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2017年的鄱阳,收获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累累硕果,从理论武装到舆论宣传,从文化建设到文明创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加快“绿色、富裕、美丽”新鄱阳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思想引领,筑牢信念之基





“新时代有了新内涵,新征程有了新气象,奋进号角已吹响,不忘初心向前方……”去年10月25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第二天,鄱阳县“学习十九大、文艺下基层”巡演在白沙洲乡礼恭脑村开场。

没有说教,也不念稿,文艺宣讲团通过歌曲、小品、三句半、快板等轻松活泼的形式,把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民生看点带进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心中。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时代的先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鄱阳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凝聚起全县人民砥砺奋进的精气神。

县委中心组率先垂范,除9次以全县领导干部新知识讲座形式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外,还围绕项目金融、秀美乡村、党风廉政、脱贫攻坚、“两学一做”等方面,开展了34次专题学习。其中6月份组织的“一周三课”活动——“以史为鉴话刘贺”专题文化讲座、“学革命传统做井冈传人——井冈山精神代代传”访谈式教学和全县脱贫攻坚宣讲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县委宣讲团、文艺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等同时发力,推广“方言宣讲”“互动宣讲”“文艺宣讲”等工作经验,开展针对化、分众化宣讲活动,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



学懂、弄通、做实,鄱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引导全县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以及推动鄱阳发展的各项行动上。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我县制定下发《中共鄱阳县委关于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乡镇(街道)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压紧压实。





凝心聚力,奏响昂扬之歌





去年12月28日,九景衢铁路正式通车,鄱阳告别“地无寸铁”历史的消息,刷爆了各大网页和微信朋友圈,其中“大美上饶”推送的微信——“大鄱阳终于通火车了!首趟D6251次列车准点到达!”16个小时内点击了突破10万+。

在这背后,是县委、县政府提前做出统筹安排,在鄱阳站广场举办了"畅行九景衢,活力新鄱阳"通车仪式;县委宣传部和田畈街镇邀请各大主流媒体进行集中报道,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并成为全省正面舆情热点,为全年新闻宣传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于鄱阳来说,2017年是大事之年、关键之年,讲好鄱阳故事、展示鄱阳形象,是鄱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使命和责任。从“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十九大”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县坚持内宣外宣相统筹,网上网下同频率,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全方位展示了鄱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年来,鄱阳着力加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策划,聚焦脱贫攻坚、“三清”行动、“三高一场”、棚户区改造等中心工作,开展形势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特别是把脱贫攻坚主题作为喜迎十九大的重要成就性报道,推出了江西日报头条《把幸福写在贫困户的笑脸上》以及《鄱阳“急行军”》《“搬”出来的幸福生活》《鄱阳县的文艺扶贫成绩单》等系列稿件,在中央、省市媒体掀起了宣传高潮。



2017年,全县在中央“三报一讯”、中央电视台用稿55条,在《江西日报》用稿193条,江西卫视全省联播用稿47条,江西电台用稿56条……上稿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大美鄱阳的形象得到广泛传播。




惠民利民,浩荡文化之气






如果把鄱阳比喻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是她的“外形”,丰富多元的渔耕文化、商贾文化、戏曲文化则是她的灵魂。当前,昂扬前行中的鄱阳,正在以阵地建设为核心,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掀起文化事业发展的新高潮。



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依托全县611座农村戏台资源,鄱阳按照一个戏台、一个广场、一个活动室等“十个一”的设施标准,全面开展农村文化大舞台项目建设,打造了三庙前乡洪曹村、白沙洲乡礼恭脑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村。目前,首批170个农村文化大舞台化作一个个“新地标”,点缀在乡野阡陌间,成为了集宣传教育、党员培训、文体娱乐、科技普及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服务平台。去年9月,半月谈杂志和新华社刊发《农村大戏台、百姓大舞台》,向全国介绍“戏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鄱阳经验”。为推进村级文化阵地长效管理,我县结合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经过基层推荐、考试选拔出了573名村级宣传文化员,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委会(社区)宣传文化员的全覆盖。


  

覆盖全年的各项文化惠民活动,更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廉政晚会、扶贫晚会、戏曲晚会、好人颁奖晚会等系列晚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歌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古县渡镇杨梅旅游文化节、三庙前莲花旅游文化节、鄱阳湖开湖季、鄱阳湖观鸟季、莲花山柿子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轮番上演,实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助力精准脱贫”;文艺小分队五进巡演、红色文艺轻骑兵整装出发,让百万群众在家门口共享文化盛宴;“一湖清水•一城书香”为主题的“倡导全民读书,打造书香鄱阳”活动,打造了“5个时尚城市书吧、5个主题读书会、50个美丽书房、50名优秀朗读者、50个特色农家书屋”等五个书香样板工程,让书香飘洒城乡。



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文艺扶贫奔小康示范县,鄱阳文艺领域呈现出满园春色浓、百花争奇艳的喜人景象。在平台打造上,建设了500平方米的鄱阳湖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艺作品多功能展览厅、城市书吧和艺术家协会的活动场所,成为了一个集办公、培训、演娱、创作、朗读、阅读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交流平台。在队伍建设上,发展书法、美术、音乐、摄影、诗歌、戏曲、朗诵等13家文艺家协会,分别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开展各类文艺下乡和文艺支教活动,让贫困群众鼓足脱贫致富“精气神”;在精品创作上,出台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完成了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姜夔传》、长篇小说《赶散》等文稿创作。以全省道德模范李来顺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夙愿》在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节上斩获二等奖。



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如火如荼。鄱阳成立了文化产业项目指挥部,加快推进了鄱阳湖根亲文化园、鄱阳湖博物馆、永福寺塔文化广场、双港塔恢复等项目建设,引进了江西鼎窑瓷园艺术庄园、江西古舟岛古建筑文化村、江西冶陶文化村、江西祖传窑陶瓷文化等项目。规模化布局、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发展,正让文化产业成为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县青年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在全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县赣剧团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谢家滩镇方明胜家获评“全国书香之家”;古县渡汪家农家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晒”出了鄱阳持续提升的文化软实力,让千年古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辉。





成风化人,铸就文明之魂





环境之美形于外,人性之美化于内。去年以来,鄱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一点一滴、润物无声地汇集城乡文明,将前进的航标,指向文明的彼岸。

在“三清”行动的激昂鼓点中,鄱阳充分利用微信、简报、曝光台等形式,督促工作落实。;同时发动近2万名志愿者骨干,深入开展“保护一湖清水”,“三清”宣讲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课堂等系列活动,营造全域大整治、处处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24个乡镇成立了志愿者分会、37个社区成立了工作站,注册志愿者达8万余人;“学雷锋月”、保护一湖志愿、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助考”…… 密集的志愿服务活动化作一道道红色风景线,让鄱阳志愿者之县品牌愈发响亮。

与此同时,鄱阳扎实开展“‘十个一’乡风文明行动”,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萌生、发芽、绽放。一方面积极引导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家训、生态殡葬等,成立运行“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另一方面,开展道德“红黑榜”评选。“红”榜聚集正能量,宣扬艰苦奋斗、诚信守法、倡导新风等模范事迹;“黑”榜鞭策教育反面典型,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等不良行为予以曝光。



用好身边榜样,传递前行力量。精心组织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鄱阳好人、爱岗敬业、最美家庭等先进典范纷纷涌现,其中邹来水获评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好法官”,交警何爱华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张秀桃入围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鄱阳好小伙吴理松成全省正能量热点……这些模范群星不仅有荣誉表彰,还有展示平台。在县城东湖好人主题公园,市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一排排耀眼的好人榜,品味一座座道德的风向标。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新时代,鄱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改善民生步伐齐头并进,与促进和谐目标相应合拍,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开创着鄱阳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编审:蔡瑛 审核:操海鹏

权威·高品·臻美

中共鄱阳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