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的今天@贵财 | 六秩雨露育桃李 盛世弦歌咏风流——纪念建校60周年

党委宣传部 贵州财经大学 2021-10-20


历史上的今天

1978年11月14日

贵州财经学院复校开学典礼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贵州财经大学,这所伫立在黔中大地上的财经类本科院校,沧桑砺洗、薪火相传。从校园狭窄、设施落后、师资匮乏的河滨校区起步,到获得贵州省首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到成功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从成立贵州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到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填补贵州省经管类博士培养的空白,再到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统计学院,在学科建设中注入“大数据基因”,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群……贵州财经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作为地处欠发达地区的财经类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始终坚持经世致用,助力“富民兴黔”。60载初心不改,60载负重致远,贵州财经大学坚持特色办学,被誉为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样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人才,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承担新使命  

栉风沐雨弦歌未绝

学校创建于1958年,由贵州省财政干部学校、贵州省银行干部学校、贵州省商业干部学校、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和贵州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五所财贸学校合并而成,命名贵州财经学院。自此,贵州有了自己的财经类高等学府,它根植贵州,启迪民智,培育英才,书写了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与时俱进的发展史和催人奋进的光荣史。


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学校在1958年开办,一年多后即停办整顿;1960年秋季恢复招生,1961年底改为贵州财经干部学校,七年后又改为贵州财贸政治学校;1973年,贵州财经干部学校的建制也不复存在。1978年,学校复建,与当时的省财校、省粮校共用一个狭窄的校园。在校区狭窄、师资严重不足的艰苦条件下,学校围绕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弘文励教、薪火传道、笃志办学。上世纪60年代,学校提出“又红又专、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财经科学知识”的人才培养目标;70年代末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结合,坚持‘三个面向’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两个坚持”人才培养目标;80年代提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贵州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兴黔富民服务”的“四为”人才培养目标;90年代明确“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形成特色、服务贵州”的办学宗旨,并逐步凝练出“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和“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间,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师生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据校友口述,1987年暑期,学校组织868名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所在地条件艰苦,“下雨是水城,雨后是泥城,天晴是灰城”,“20号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每天只供两次水,每次一小时,有时连开水也喝不上,洗脸洗脚更成问题”。尽管如此,师生们仍然克服重重困难,为企业生产和管理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当时的正安县农机厂濒临倒闭,在工业经济系学生的帮助下变成了遵义地区的先进企业;绥阳县油脂厂经营困难,经过相关专业师生的会诊,一个月就取得了明显成效;绥阳纸箱厂在学校的建议下进行二期改造,成了贵州省最大的纸箱厂……贵财学子勤学上进,发奋图强,学得一身真本事,他们的聪明能干在省内名声大震。同时,在80年代末期,一批贵财学子在中国证券业发展初期来到深圳,参与证券行业的规则制定,为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深圳“贵财现象”,受到业界关注。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校生的规模始终未能突破2000人,再加上学校办学空间等瓶颈问题尚未得到及时解决,学校发展步履维艰。1992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贵州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到贵州财经学院。这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是一个重大转机,为学校在鹿冲关校区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如此,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导致学校在1998年接受教育部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时,结论为“暂缓通过”。


面对一次次生存危机,一代代贵财人不屈不挠、力克时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确立了“全力以赴建设北院”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硬件设施,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着重发展特色专业,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 3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在复审中被评为“合格”,学校发展开始更新换挡、提速升级。



抢抓新机遇 

乘势而上跨越发展


十年风雨路漫漫,东风吹来满眼春。2001年至2011年,是学校不懈奋进的十年,也是学校全面进步的十年。



斗转星移,时光回到2001年。乘着全国高等教育扩招后发展的春风,学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宝贵机遇,充分挖掘潜力,积极扩大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创办独立学院,迈出了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重大步伐。

2001年,学校新增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在随后的几年里,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工程、税务、保险等专业也相继设置。同时,学校在2003年先后获得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等硕士点授予权,打破了贵州省没有应用经济学硕士点的历史。到2011年,本科专业增至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49个,逐步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


随着学科专业的稳步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招生达2856人,当年在校生达到9641人,创历史新高。2011年录取本专科和独立学院新生近8000人,各类新生综合报到率达到94.2%,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力彰显。



学校于2001年6月组建独立学院,2004年“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获教育部批准。2012年,商务学院顺利通过学位授予评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获得金融学、会计学等16个本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权。2014年,按照教育部“三独立”要求,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正式改制为独立法人的民办独立学院。

经过几年扎扎实实的建设,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6年,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说:“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学校,这个学校可以成为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样板。”


承赖前驱奠基业,策马扬鞭趁东风。2011年秋,从困境中搏击突围的贵州财经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手实施新校区建设工程。学校以实干快干的“贵财速度”周密组织和精心施工,仅用半年时间就在花溪大学城校区建成了可容纳7000余名学生的一组团15万平方米建筑,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入住的工作任务。

在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里,学校始终坚持扎根贵州、笃志办学,抢抓机遇、拓荒前行,形成了以“富民兴黔”为己任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办学特色日益鲜明,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办学声誉和社会认可度快速提升。



逐梦新时代 

内涵发展盛世腾飞


2012年4月23日,这是一个在贵财历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贵州财经学院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这所历经艰辛、砥砺前行的的学校实现了第一个华丽的转身!伏牛昂首自当远,无须扬鞭自奋蹄。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财经大学高瞻远瞩,励精图治,以充分的自信、无畏的气魄和超前的眼光,趁势而上、顺势而为,擘画着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贵州财经大学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明确了“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的努力方向,确立了“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点、四个新维度”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全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形成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引领贵州财经大学踏着内涵式发展的铿锵步伐昂首阔步走向新时代!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河滨三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花溪校区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经管人才;鹿冲关校区致力于打造满足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需求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品牌;河滨校区重点建设大数据金融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占地5106.8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教职工1874人,专任教师127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0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8人。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一流本科教学体系基本形成。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成为省内高校中唯一的一家双核心期刊。



学校现有学院(部)17个,除历史传承下来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等学院外,还包括为适应“大数据战略”而成立的大数据统计学院和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以及设在非洲厄立特里亚的孔子学院。



学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始终为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入实施教学范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本科生导师制、实践实验教学、家长服务系统、教学激励“七位一体”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科一批次提档线超过部分一本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业满意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超过90%,在全省名列前茅。



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从1999年起,通过三年一轮、连续五轮的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和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并从2019年开始招生;拥有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学科点, 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6个重点建设的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校级重点学科;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法学、工学等为支撑,文学、理学等为基础,教育学、艺术学等为补充的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研机构(基地)5个,省级大学科创园1个,省级创新团队3个,校级科研机构4个,获批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数据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依托学科、人才、智力等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已开始实质性推进;与贵阳市共建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工作深入推进;按照“党建搭台,专业唱戏,电商扶贫,创业助力”的工作思路在台江开展的党建扶贫工作,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党建扶贫“贵财”模式,其做法被中组部《共产党员》栏目制成专题片在全国播放;致力于建设贵州省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中心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咨询中心,“富民兴黔的财经智库”社会服务品牌越擦越亮,“儒魂商才”培养工作开创了崭新局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向新时代,贵州财经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殷望,再谱华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矢志不渝地朝着全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精彩回顾

GUFE|你好,校友!

60周年@贵财 | 校友回家,他们这样说……

60周年@贵财 | 来自母校的一封信

我以盛装,待你归来|图说贵财建校60年

11月10日 | “回家”,重拾贵财味道

嘿,这里是贵财!

有空吗?陪我去贵财赴一场花宴

【印象】贵财美,暖冬再忆校园秋



作者:校党委书记 褚光荣 校长 刘雷

图片:贵财师生

编辑:范鑫源

审核:崔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