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听,会说方言的小猪佩奇!

武汉大学 2020-02-12

啥?武大的课堂上放起了动画片

咦?仔细听,配音还有点不一般

用一口正宗的方言说出幽默的台词

再配上小猪佩奇和麦兜的可爱画面

欢迎来到文学院阮桂君老师开设的

《方言与中国文化》选修课的课堂



一不留神,#武汉大学开方言课# 又上了热搜

引来网友们纷纷点赞



其实,这门课的开设已有12年历史

一直是武大学子最难抢到的公共选修课之一

今天,就和珞珞珈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回乡的经历成为开课的契机


时间线拉回2006年。那年阮桂君回老家,给家乡的几个小朋友讲故事,正准备用方言讲,小朋友们却不干了,吵吵着要用普通话。其实孩子们并不是听不懂方言,只是觉得普通话更好听,这让阮桂君产生了危机感


“这一代小孩从这么小开始,就已经把方言和普通话分出高低来了,那等他们长大后,肯定会弃之不用。”阮桂君又想,那大学生中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回校后粗略做了个调研,发现三分之一的同学跟父母交流使用的是普通话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阮桂君申请开设了《方言与中国文化》这门公选课。他认为,普通话是人们在大众的环境下,为了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的一种语言工具,就如在国际上,英语是学术讨论的工具一样。而方言是纯粹的、本土化的,当人们说起跟成长的环境、乡里乡音相关的东西,方言可以更好地表达。


“你一进入方言环境区,你就用方言,这叫便装,你舒服,怎么讲就可以。”阮桂君想让大学生明白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是正装和便装的关系。   


乐在其中,爱上乡音


在阮桂君的课堂上,有趣又有料是同学们的普遍感受。阮桂君希望借流行文化带动方言的传播,活泼的教学方式唤起了不少人对乡音的亲切之感。


曾经《大话西游》的台词很火,阮桂君就把它作为一个文本,让学生用方言说出来。童谣也是方言的表现之处,他让同学们回忆起家乡的童谣,并向家中长辈探寻相关的背景意义。再到这次用方言配音、唱歌,同学们乐在其中,也体会到了方言的魅力。



这门课程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同学为了了解家乡话去跟长辈们沟通,突然发现“奶奶知识好渊博,知道好多东西”,跟家人关系得到了改善。还有同学因为这门课激起了对方言的强烈兴趣,直接影响了其研究生专业的选择。



2015年,《方言与中国文化》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课程的受众很广,有中小学生,还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其中一位七十多岁的图书管理员还义务帮阮桂君做助教。此外,阮桂君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方言与文化”也会不时发布一些与方言相关的科普文章,他希望让更多对方言感兴趣的人了解并且传承方言


守望尚未枯竭的方言田野


欢笑的课堂背后是方言保护的严峻形势,联合国有一个关于语言是否濒危的详细指标,对应起来中国大多数方言都处于濒危状态。人口的快速流动让方言的地域基础消失,方言的消亡看似在所难免。


但阮桂君认为,方言保护的核心是,让人们意识到讲方言不是一件丑事,它能给人强烈的归属感。正如方言戏曲经久不衰,方言歌曲受年轻人追捧,方言在承载中华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发展应与普通话并行不悖



如今,“方言与文化”公众号有一群热心的学生参与编辑,阮桂君设想再做一个收集各地方言的小程序,不过技术上还有待突破。去年暑假,由他带领的方言保护调查团队,围绕湖北咸丰方言的语音、词汇、长篇语料、口头文化和民俗等方面,进行了长达27天的田野调查。这些都是阮桂君为挽救将逝的文化做出的努力,他也希望有更多人投入到方言保护的行动中来。


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回到家

我们习惯脱下正装换上便装

方言,不仅是“便装”

更是情感的纽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但愿多年以后

这动人场景还能够再次浮现


●  他们,也太太太太太优秀了!

●  今天,和赵江南老师聊聊星空与好奇丨马上见

●  戎耀 | 今夜,国歌4次在武大卓尔体育馆奏响

●  在武大,跑得最快的人是他!


武汉大学-luojia1893-


文字:刘光成 何逸芳

摄影:徐晨迪

部分图片由阮桂君提供编辑:王梦恬 王依铭 冯子健审核:吴江龙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