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缅怀逝去的珞珈星光
又是一年清明至
这一年,总有一些让人难忘的人
被时间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此时节
让我们将最诚挚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献给这一年(2019.4.5-2020.4.4)中
离开我们的 大家师者
查全性(1925-2019)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2019年8月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
查全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化学家,毕生从事电化学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其研究领域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多孔电极极化理论、电化学催化与光电化学催化、粉末微电极等。
△ 1977年,由邓小平同志主持的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第三排左八为查全性。
1977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主导召开的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查全性先生率先建言,力主高等教育招生必须通过考试并建议当年恢复高考。停止了十一年之久的高考选拔制度终于在当年冬季得以恢复,查全性先生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回春天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查先生为人低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凡事尽力求证。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事绝不评论,不会轻易就一件事或一个人下结论。他在会议或其他公众场合总是很仔细地听,一般很少说。但是,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必要时一定会挺身而出,直言不讳。
@陈胜利
40年了,没有查先生当年的历史性建议,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查先生的建议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后面又有了78级、79级……从这一点来说,这一建议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熊晓鸽
卓仁禧(1931-2019)
著名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2019年8月6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卓仁禧院士毕生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学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彩色录像磁带粘合剂和助剂等,不断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远见卓识和高昂热忱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开创了生物材料研究方向。他带领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于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成立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卓老师给我们的空间很大,不规定我们必须做什么,他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有冲劲,有创新性。他告诉我们写论文的态度和做科研的态度,一定要端正,这是最重要的。他要求我们每篇引用的文献全篇都要自己看过,不仅是我们学生看,他自己也要全篇看,然后再逐字逐字地帮我们修改论文。从我个人感情上来说,其实到现在还是很难接受卓老师的离去。这么多年好像都习惯了,卓老师一直都在我身边。
@张先正
卓老师用他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为我国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不是一时兴起之事,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投入一生的精力为之奋斗。
@郑迪威
刘纲纪(1933-2019)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中国实践美学及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华美学学会顾问、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19年12月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刘纲纪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在诸多学术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与李泽厚并称美学界“北李南刘”。
刘纲纪先生主持武汉大学美学学科工作50余载,为武汉大学美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并一直处于国内学术的最前沿做出了巨大贡献。刘纲纪先生还十分注重艺术实践,被誉为“思想家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思想家”。
惊悉美学家刘纲纪先生仙逝,不胜悲痛!三十八年前,先生参加我的硕士论文答辩会。虽然学术观点不同,且在会上发生争论,先生却仍然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师德师风,让我终身难忘。我在国外,只能遥寄挽联一副以为哀悼:大美无言,治学本当知纲纪;中庸有道,为师原不计逆从。
@易中天
刘先生有坚定的学术信念和人格操守,不因外部世界的风云变换而稍有动摇,直到耄耋之年,仍然殚思竭虑,笔耕不掇,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美学研究事业。刘先生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为我们后辈树立了如何做一个学者的榜样。愿刘先生的在天之灵安息!
@邓晓芒
梁西(1924-2020)
著名国际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中国国际组织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2020年2月26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梁西先生在国际法基础理论和国际组织法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和学术贡献。他创造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有关国际法发展规律的“社会基础论”“结构平衡论”“国际法发展趋势论”“类别性国际法渊源理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论”等,为发展现代国际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图为梁西先生武汉家中,身后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梁西先生最早构建出研究国际组织法的基本体系,并创设了我国有史以来的国际组织法这门崭新的课程,精心撰写的《现代国际组织》是国内首部较全面论述国际组织法的专著。2019年,梁西先生荣获首届“韩德培法学终身成就奖”。
惊闻噩耗,难以置信,彻夜难眠。有幸成为梁先生的学生,是我毕生的财富。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品格风范,一直激励着我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愿恩师一路走好,愿天堂无恙,愿您与师母再携手。恩师千古!
@陶凯元
外公常说:“因为有各位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他充实且快乐;因为有你们,他始终觉得自己还年轻;因为有你们,他觉得倍感温暖。他深爱着武大,武大是他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太多太多关心、爱护他的亲人,他很幸福!”
@梁西外孙女爽爽
宁津生(1932-2020)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3月1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宁津生院士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他对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研究的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订后的《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作为我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确定我国大地水准面提供了新方法。他对全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的研究,建立了我国当时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WDM89(180阶次)和WDM94(360阶次)地球重力场模型。
宁津生院士从教60余年,提议“院士同上一门专业基础课”,得到了测绘领域院士们的积极响应。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六院士同上一门课,执着坚守二十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实现了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树立了典范。
今日他已离我们而去,希望他在天堂还能够继续关心和保佑国家测绘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将永远学习他的精神,使新时代的测绘事业在我国深化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德仁
未曾想,春节前夕的探望,成了最后的相见,心目中,中国测绘界的一代宗师的您,忽然间匆匆离去,渐行渐远,带着对测绘学科和事业的深邃思考和无限憧憬,带着对祖国和后辈深情的眷念。您留给我们的却是一座伟岸的高山,高山里深藏着珍贵的精神财富,高山里流淌着无尽的学术源泉,待我们去发掘、发扬和发展。
@刘经南
肖焕雄(1932-2020)
著名施工导截流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3月2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肖焕雄教授长期从事水电工程施工理论与方法的科研工作,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他主持三峡等巨型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曾任三峡工程论证施工专家组专家,三峡重大科技攻关施工专家组专家。
△ 肖焕雄教授在三峡截流现场
他在“施工水力学”、“导流方案优化”、“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率”、“导截流模型试验及模型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
同肖焕雄教授的近距离交往是2001年和2003年,我作为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协助肖教授申报院士,这时我才知道肖教授在施工导截流方面基础理论深厚,实践效果突出,是我国施工导截流方向名符其实的权威,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截流成功凝聚了肖教授的大量心血。
@谈广鸣
恩师经常教导我们,做研究既要专注一个专业的深耕细作,又要时刻把握本领域内的最新科技动态,更要思维开阔,回溯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典范啊。他曾总结自己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成果就是专心研究截流水力学、导流水力学、围堰水力学,完善形成完整的施工水力学学科”。
@孙志禹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音容宛在,永垂不朽
清明时节,我们共同追忆
那些曾经闪烁的繁星
那些指引千万人
寻找光明的灯火
编辑:沈阳熠
制图:舒佩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