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个问题,107个答案,1本论文集告诉你!

武汉大学 2021-03-03






何以成人,何以知天?

看上去宽泛而高深的问题

若交给学生回答

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武汉大学2018级的学生

在大一时就遇到了这一问题

而他们,在上过这门“导引课”

纷纷给出了优秀的答案——









107篇,见证思考





11月12日,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品读会上

2018—2019学年的优秀学生论文作品

《何以成人,何以知天:

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集》

第一次以成集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从1400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的107篇

展现大一学生思考的力量

▲学生代表将书籍送给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两门通识必修课自2018年起

成为了武大大一新生的标配

汇聚东西,贯穿古今

大班教学+小班研讨

通识课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方式

带大家学习、阅读各类经典

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


▲参加品读会的学生


这是武汉大学的首次

在国内亦属首创

开阔视野,培养人格

文理兼修,打破壁垒

而结课时的论文作业

则是沉淀反思,独立思考的时间

何为“成人”?何为“成才”?

他们,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求索路上,TA们这样说





翻阅优秀作品集

深厚的积累,深入的思考

新颖的形式,独特的表达

18级同学们思想的结晶闪闪发光

而这些优秀论文的作者们

同样对这段回溯经典的历程

有着自己独特的感触——



▲两本优秀作品集



《突围》这篇文章来源于彼时深深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对待所谓的“异类”以及如果我们是“异类”又该如何自处?这个问题首先来自于我的阅读体验。导引课的推荐书目其实涉及了很多“异类”,比如坚持着仁政理想的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就是一个“异类”,又如具备艺术家气质的宝玉在经世致用的价值判断标准面前就是一个“异类”。如果我们是那定义“异类”与“正常”的大多数,应该如何警醒自己不要参与对“异类”的“屠杀”?当我有可能成为一个“异类”的时候,如何应对那些无计回避的伤害?


最后的思考结果是,一个精神健全的人需要努力克服“分别心”,这是“成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现在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对那些认知之外的“迥异”始终保持一份“不妄言”的尊重,同时,永远不要因为对“理想的人”的称赏而去想象“庸众”的可怖。


——文学院 张博瑾



论文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于数字电路课堂上,老师用恋爱阶段选择与时序逻辑电路结合起来,以及高数课堂上老师的扩展介绍。我觉得数学是一种非常美的语言,如果可以尝试用数学来解决题“何以成人、何以知天”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立模型化的思考和求解方式,一方面可以让一些复杂的概念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是把数学之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借助“何以成人”这样一个人人都有思考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亲身参与并体会数学模型的意义与价值。


——弘毅学堂 宋文卓



如何合理地设计文章层次的递进?我的确是想了很久的,从红楼到《裴多》、《论语》,我想构建一个故事的场景,然后由对话来展开思考,慢慢推进出一个能被读者接受的结论。“成人”这个词是很宏大的,直接给出结论再去论证反而不如一步一步推导更简单易懂。


人文社科的通识课给了我们非常充足的讨论空间,儒释道、生死抉择、灵魂不灭......看似艰深的话题被讨论打开,这必然是一种很好的启蒙,它让刚入校的大学生在转换角色身份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在被限制的课程之外找到更多有趣的、未曾接触过的内容。


——信息管理学院 曾鼎全



作为文科生,我感觉自然导引的课程还是很难的。但是这种“难”大概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自己心里的一座大山,想象中的隔阂,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可能也是一种比较闭塞的偏见。



开展通识课程听说是武大创校百年第一次突破,可能或许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偏见的存在而进行的一次创新与尝试。它的开设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传统的文与理之间的隔阂,让学科之别不再成为渴望求知探索的学生的阻碍。既然叫导引课程,就是作为启明灯去激发我们追逐真知的热情。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曹嫚琪



导引课成为了我们与经典沟通的桥梁,通过老师的解读分享,让我们能接触到平常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我觉得这正符合武大通识教育的理念:成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认为的,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要培养训练有素的狗。我想,论文集的发表只是个开始,相信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会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带来一场关于教育理念和成人理念的变革。


——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楠琳



▲樊星教授点评学生作品


同学们用优美的文字,呈现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并同时使得作品具备了文学性,这是为学校增添的新的文化成果,也是百年老校的积淀所在,可以从中提炼出新时代武大校园文化的品格,也能使同学们实现个性、发挥热能,在校史上留下自己清晰的脚印。


——文学院教授 樊星


古今、中外、文理

武大的导引课打破中间的隔阂

让初入大学的同学们

放下固有的学科偏见

伸展僵化的思想之翼

叩问久未对话的心灵

期待通识课可以走的更远、更好

也期待whuer们愈发闪耀的智慧




● 这份“学霸级”答案,太炸啦!● 你吃素发胖,别人吃什么都健康?差异竟然在这里……● 今天双十一,这里有好物等你来 pick !● =͟͟͞͞快=͟͟͞͞!=͟͟͞͞标=͟͟͞͞题=͟͟͞͞被=͟͟͞͞接=͟͟͞͞力=͟͟͞͞带=͟͟͞͞走=͟͟͞͞啦=͟͟͞● 武大最浪漫的课堂,点开收获一场星光“音乐会”!
● 今天这条推送,只为感谢你!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感谢受访同学们的支持

封面图:田春雨

部分内容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张心雨

摄影:高远

采访 / 编辑:王梦恬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再点个“在看”,分享导引课作品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