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的武大医学生,是这样的……
他是红十字救护员,军运会志愿者
他也是国家奖学金得主
他体察交流、助力医患沟通
他很想成为100分的医学生
他想成为病人的“定海神针”
他是珞珈榜样
他是,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郑资辉
提到郑资辉,很多同学都会想用“学霸级人物”来描述他。在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郑资辉的综合测评和专业成绩一直以来都名列前茅,并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学医从来就不是一条平坦的路,郑资辉的用心和勤奋是使他闪闪发光的重要品质。
“我觉得更多时候大学不是在跟别人竞争,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所希望的道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
在自强计划自荐信中写下“我会让你看到,小村子里走出来的大气魄”的郑资辉,进入武汉大学后展现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试错精神。医学知识对记忆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便选择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课程进度相对较快,他便坚持上课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老师有的时候会抛出一个问题来,然后我偶尔自己不是很确定,也会试图答一下。”,尝试、重复、吸收,成为了这位临床医学生的学业关键词。
郑资辉说,自己“很想成为100分的医学生”,但也深知医学学习的不易,因此会付出格外的努力进行大学学习,从高中到大学,他经历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的蜕变过程。医学在他心目中也从最初的一门“需要记忆力的学科”,逐渐成为一门可触可感的科学。
“解剖是从形态结构去从头到脚分析一个人,然后又到生理生化,一环接一环、一环扣一环,是非常有逻辑的一个过程。”对于医学,对于知识,郑资辉形成着自己的理解。
高考填报志愿时,郑资辉填的11个学校的66个志愿中,只有一个医学专业。而这个医学专业,被他放在了第一位。为什么会选择医学?郑资辉的心中有坚定的回答。
“我自己从小是一个药罐子。”郑资辉小时候身体并不算好,身边人也有因病致贫的不幸遭遇。学医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悄悄埋下,他的所见所感也让他更加渴望帮助身边的人。长大后,对医学有了更多了解的郑资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专业,期间有很多阻力,但他的决心推动着他一路前行。
也正因为观察到了身边人因为疾病带来的种种心理困境,郑资辉成为了推动医患关系良好发展这一议题的关注者。在日常生活中,他热心科普,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人们普及医学常识,一点点地融化着他人由“不解”带来的问题与阻碍。
▲校园活动提案大赛第一名(左三)
“希望让自己身边的人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疾病,了解健康,(这样)可能会拉近医生跟患者之间的距离。”他这样说。
带着帮助他人的简单心愿,郑资辉成为了一名红十字救护员。“第一想法是觉得很好玩,很有趣。”他认为,学会急救技能,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他人,是一件难得的乐事。他没有称得上惊天动地的救人故事,但他始终以一名救护员的视角关注着他人的安全。在郑资辉的心中,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郑资辉在北京大学附属首钢医院学习实践(右二)
谈到职业生涯的理想,郑资辉心潮澎湃——“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穿上白大褂,就成为病人的定海神针。”
“我是一个很喜欢做梦的人。”郑资辉这样描述自己。从高中到大学,他一路“做梦”,生活被很多的小尝试和小目标勾勒得有声有色。
在樱花节守过门,也当过军运会优秀志愿者,郑资辉真心实意地享受着在这些活动中与人沟通、给人帮助的满足感。同时,他不仅担任学院的团支部副书记,对社会实践也始终抱有尝试的热情。
▲军运会“每日之星”郑资辉
郑资辉不希望大学成为“孤立”“自闭”的生活阶段,在结交朋友、接触社会的实践中,他把快乐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少年感”成为了身边人对这个热心肠的社会活动者的印象。
▲班级毕业合照,郑资辉曾担任班长
对敢于梦想的郑资辉来说,参与榜样珞珈的评选仍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很满,同时准备着三四门考试的郑资辉最初对是否参与评选有些犹豫。但最终,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他迈出了挑战自己的一步。
“有这么多人支持我,不管结果怎么样,我就义无反顾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勇气和支持的推动下,郑资辉完成了准备和答辩,并最终被评选为“珞珈榜样”。
梦想、勇气、热情……这些无数的光点,塑造着郑资辉,点燃了这位珞珈榜样的“少年感”。
▲武汉大学第四届榜样珞珈颁奖典礼(左六)
“其实拿到这个奖之后有一点诚惶诚恐,觉得自己有点不太称职。”郑资辉和我们坦白。在获得珞珈榜样称号后,他仍然保持着追求更好的自己的热情。“在我毕业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珞珈榜样,是我的一个目标。”
寒假伊始,郑资辉着手列出了一张小小的清单——“大创答辩”、“预习CPPT课程”、“心电图强化训练”……这份寒假计划也延续着他一贯的好学和勤奋。另外,在清单的末尾,他用漂亮的字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多和家人待在一起,争取教会外甥女喊‘舅舅’。”
“爱人”
或许正是郑资辉
写给未来
写给 “何以悬壶济世”
最好的答案
▼点击收获更多珞珈榜样力量▼
▼点击观赏绝美珞珈樱▼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和武汉大学新闻网
编辑:程杨
采访:李瑞兆
文案:张忆南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