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尽头与无边的树林相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大院 Author 邹丽娟
点击上方「华南植物园」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当我抵达时,正值海水涨潮,早上九点来钟,潮位达到最高,海水苍茫,瞬间淹没了树林。就连达3米高的大片桐花树、海桑也淹没在海水下,但依稀能看到它们碧绿的样子。两个小时之后,潮水开始退落,红树林又魔术般露出水面。及至中午,海水退尽,那些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开始在我的视线中蔓延。
红树林生境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潮汐中的坚定身影
说到森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北方的茫茫林海和原始森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南方沿海,还有一种大片大片生长于潮汐地带的森林。这就是红树林,多么充满诗意的名字。
潮汐地带的红树林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如果你没有来过南方或者未见过红树林,那么“红树林”三个字会让你浮想联翩,或许你眼前会浮现出醉人的秋色,或许你耳边还能响起树叶吹拂却发出如火焰燃烧般的声音,甚至,你会把红树林想象成如火如荼的枫树林。可是当你伫立海岸,看见铺天盖地的海底森林像绿色的波涛一样向你涌来,被告知这就是红树林时,你会感到无比惊讶:不会吧,怎么一点红色都没有?
红树林(mangrove)这个词来自于西班牙语的“红树”(mangle)和英语的“树丛”(grove)。欧洲人最早在热带美洲海边看到了红树,印第安人用这种红色的树木当作染料。我国南部沿海的一些山村,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渔民还用红树植物来提取单宁酸,为自家织品染色。这种被浸染过的浅红色布料,透气、舒畅,穿在身上飘逸又清凉,很受渔民们的欢迎。
群星闪耀的交接地带
因为选择了在大地和海洋的交接处生长,一棵红树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磨难。面对涨潮时的淹没,退潮后的干旱,栖息地的不稳定,以及闷热的空气,高盐的海水,与陆生植物截然不同的生态,红树早已适应。
作为古老的植物,红树曾经和恐龙做过亲密邻居,科学家在晚白垩世地层的水椰的孢粉化石里,就曾经捕捉到它们的痕迹。
红树林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由若干不同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据查,全世界红树林植物有82种,分属于24科30属,其中我国有16科20属25种,自然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台湾等地。
红树林物种搭配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显然,红树林植物不是以某科或某属植物“下海”后再繁衍分化发展起来的,它们是由不同的植物类群经历过千百万年来海风的吹拂、海浪的洗礼进化而来。之后,随着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的逐渐趋同,各种各样的红树也随之生活在同一海岸潮间带的环境。
但不是所有的南部沿海都适宜生长红树林。与红树林一起生长的陆生植物,也不一定就是红树林。在深圳红树林保护区,常见的红树林植物有: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老鼠簕(lè)(Acanthus ilicifolius)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等。
下面来认识一些最常见有趣的红树植物:
秋茄的花与果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白骨壤的花与果
图片来源:邹丽娟 摄
老鼠簕及其花序
图片来源:彭彩霞、邹丽娟 摄
桐花树的果实
图片来源:邹丽娟 摄
无瓣海桑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除了红树林之外,在海岸的陆地上,我还见到了另一种数量较多的植物: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露兜树是红树林海岸常见的陆生植物,是一种可以长得很高的常绿乔木,有很多气生根,果实像菠萝,可以吃。但它与红树无缘,不属于红树家族。
和岭南的其他热带亚热带植物一样,能生长红树林的地方需要这几个条件:温度、海岸地貌、潮间带、沉积物和土壤等。
红树植物起源于热带,通常情况下,最冷时,月平均气温不能低于20℃。当然也有一些耐寒性强的,例如秋茄,在气温10℃左右也能生长。如果低于5℃,任何红树植物都无法存活。至于海岸地貌,在河海沉积形成的三角洲地带,这里风浪相对平静,易于红树种子的固着与生长。所谓的潮间带,是指大潮期间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红树林只在平均海平面至平均高潮线之间,生长最为茂盛。沉积物和土壤是红树林发育的温床,更是不可或缺。
多亏它们,才能挺立在淤泥中
试想一下,你站在既深又软的海泥上,每天被旋转的海水冲刷和覆盖,你会慢慢往下陷或摔倒。那么,红树林是怎么站立在海边的泥滩上的呢?
红树林之所以能在湿软的泥沙中生长,这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把根固定在软泥中。
如果你第一次走进茂密的红树林,首先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你面前,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管道,纵横交错,从树身上引伸出来,插入地下或水中。你甚至怀疑,是不是走进了一家大型化工厂。
黄槿的管道“工厂”
图片来源:邹丽娟 摄
没错,这些“管道”就是红树林的支撑系统。它们称之为支柱根。红树林中要数红海榄的支柱根系最为明显,其支柱根从枝条上长出来,插入泥地以固定树体,在树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每一棵树都迅速形成大量而强大的固定根系,来互相提供更多的支撑。
而白骨壤具有不同的支撑结构,它的根系呈辐射状,外形有点像蜘蛛的脚,更像章鱼的吸盘,在地下浅层形成一个跟的网状系统。这些根系能覆盖比其树冠更大的面积呢!
白骨壤的呼吸根
图片来源:邹丽娟 摄
在烂泥地上,泥水交融中,除了支柱根,红树林还有更强有力的根基支持,那就是板根。最典型是银叶树的板根,它由茎干下方长出气根,入土后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状的支柱根,就像在树根下长出许多天然的三角板,这对巨浪有缓冲作用。
银叶树的板根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根,也跟别人不一样
走入最近海边缘的红树林,你会留意到在白骨壤周围的土地里,有一片又短又粗的“笋”从泥滩里冒出。其实这就是白骨壤呼吸的秘密武器。这些“笋”,我们称之为呼吸根。
多数生长在陆地上的树木利用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氧气,但是红树林赖于生存的土壤长时间被高盐海水浸泡着,不但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还呈黝黑和带有腐熟的气味。在这种环境下,红树林就需要呼吸根了。
它们一根根浮出水面,交换氧气。“笋”的周身密布圆圆的气孔,一旦退潮,大量的空气从这里吸入。正是这些呼吸根解决红树林的生存问题,功能类似于我们人类的呼吸系统。
木榄的呼吸根就很有趣,它的根先向上长,伸出地面后,再向下长,重新扎入泥土,如此反复几次,地面上就多了一个个状如膝盖的拱起,称为“膝根”。这些生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质地疏松,中间贯通着无数空隙,根皮上布满气孔,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呼吸新鲜空气。
木榄的呼吸根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植物海水淡化器
红树林生长的地方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烈日炎炎似火烧,水分蒸发很快,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如果说红树林是耐旱植物,可能谁都不信。
红树林面对大海,虽然不缺水,但高盐的海水又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普通的树种在不到盐度20‰的水中就吃不消,而红树林随着随潮水的涨落,一会儿要应付淡水的环境,一会儿又要对付盐度高达35‰的海水冲击。就拿白骨壤来说,经常被淹没在海底,他们是如何取得淡水的呢?
我们很难想象,植物也有着惊人的生存智慧。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红树林迫使自己具备了一种海水净化的功能,以此来获取淡水。通常,红树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时候就能将海水中的大部分盐分过滤掉,这样被吸收到体内的就是相对清洁的淡水。有的红树林叶片肉质化,可以保存更多的水分;有的叶片表皮角质层很厚,气孔下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虽有超强的净化系统,但是还有一部分盐分会随蒸腾液流到叶片中,而盐分积累多了对叶片有伤害。所以红树林的叶片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排盐腺。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聚集盐分并把多余的排出体外,所以红树林又被称为“植物海水淡化器”。另外,有些红树林还能把多余的盐分集中在老叶上,落叶时一并排除掉。所以很多红树叶的正反表面,都可以看到浅浅的一层盐晶体。
老鼠簕及桐花树的泌盐现象
图片来源:彭彩霞 摄
比如,秋茄的叶子肉质厚,能保存更多的水分。表皮革质,叶子能反光,可防止不必要的水分散失。叶子背面,长着密密的绒毛,这在高温下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使得秋茄跟沙漠植物有些相似。
据了解,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探索红树林脱盐生理过程的奥秘,设想驯化和培植一些脱盐功能强的红树林品种,在海岸和耕地之间营造一片宽广的红树林带,以达到净化海水,灌溉农田的目的。
尾声
傍晚,潮水淹没了潮间带。挥手作别这片神奇的树林,我踏上归去的路程。
红树林生境
图片来源:邹丽娟 摄
红树林是自然的美丽造物,也是我们的生态卫士,还有很多很多关于它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期待正在看这篇推文的你有一天也能够亲临美丽的红树林,感受它的诗情画意。
最后想对大家说,红树林更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研究它并且保护它,这将是我们需要长期奋斗的任务。
红树林观赏点: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热带雨林室
文:邹丽娟
图:见标注
近期赏花相关链接
荔枝:“红颜祸水”的前世今生
10点直播|华南国家植物园看珍稀濒危植物
H5|听见·华南国家植物园
时代之选 | 国家植物园为何选择华南植物园?
你需要了解的华南国家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直播:华南首个国家植物园揭牌,一起探园抽门票。扫码看直播,可回看
绿意相伴 我和华南植物园的情意结 | 大城名园 芳华万千市民下月可用手机查阅华南植物园标本镇园之宝丨古老铁树花齐放
华南植物园规划目标:建设4个世界一流专类园七月花讯丨王莲花开 清凉一夏
夏日逐水 慕荷而来盘点食虫植物捕虫技巧(下)
盘点食虫植物捕虫技巧(上)你吃的粽子是用什么叶包的?丨真假香苹婆
“致命诱惑”丨华南植物园食虫植物展开幕
华南植物园游览区全年开放,全年无休,开放时间:7:30-17:30。请携带身份证到现场实名购票(可微信支付)。入园需扫码亮码(绿码),查验防疫行程卡,佩戴口罩,配合测温。(非高中低风险区人员入园不需核酸阴性证明)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正门/北门/西北门);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西门)
长按识别一键购票
①B12、30、39、83、84、345、346、494、534、535、564、775路公交车“植物园正门”站;
②775路公交车“植物园西门”站;③46、54、218路公交车“中科院化学所”站下车,前行约600米到达植物园西门。(请勿在“植物园南门”站下车)。自驾车:请将车行驶到西门停车场停放,导航请输入“华南植物园西门(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由于正门(北门)停车场(导航请输入“华南植物园正门停车场(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车位有限,周末及黄金周假期每天10:30以后请尽量前往西门停车。若行驶到正门停车场无车位再去西门停车,路途颇为周折,请大家提前规划好线路。停车场车位有限,请大家尽量乘坐地铁、公交车绿色出行。
—END—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都市里的森林、中国南方绿宝石
微信ID:scbggz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