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在园中,人在画中
点击上方「华南植物园」可快速关注
▲华南国家植物园稀树草坪。黄洁(志愿者)摄
国庆假期期间,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的“即将消失的美丽”珍稀濒危植物展人气爆棚,成为植物园的网红打卡点。
“飞檐走壁”丹霞梧桐、叶奇花美的虎颜花、“止血卫士”金毛狗、“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陆上荷花”夏腊梅等13种珍稀濒危植物悉数亮相。这是平时保育在未开放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的植物首次对外展示,向公众讲述珍稀濒危植物拯救、保护、野外回归背后的故事。
▲珍稀濒危植物展展出丹霞梧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李碧秋摄
“没想到还有这么奇特的物种,但一想到它们濒临消失就感到着急。”游客忍不住感叹。一个珍稀濒危植物的背后,是一段天灾人祸下植物面临危机的警醒故事,也是一段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抢救珍稀濒危植物的动人故事。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显示,目前约有3767种野生植物处于濒危或濒临灭绝的状况。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与其他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引人关注,而“打卡植物之最”活动则让市民、游客惊喜于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在植物园能看到最大叶子的水生植物“克鲁兹王莲”,叶大如玉盘且强劲有力,托举孩童毫不费力;最大种子的植物“海椰子”,种子重达25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最高寿的苏铁“越南篦齿苏铁”,在2亿多年前曾与恐龙同期活跃于地球……
“在广州,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既能欣赏美丽,又能学到知识。”不少游客感慨,什么是“一日看世界,一眼观四季”,来植物园一看就知道了。
在“不一样的异域风情,一样的和谐之美”奇异花卉展,则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之美。不同场景,不同植物生态类型,从沙漠植物到水生植物 ,从热带雨林到干旱荒野,从原生种到新优品种,来自异域的植物与本土植物和谐共生在岭南大地,让公众了解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奇异花卉展展出的绯红珊瑚花和单药花。黄向力、彭彩霞摄
“自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以来,植物园‘人气’更高了,与市民的距离更‘近’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介绍,市民越来越喜欢来植物园,一方面因为这里是游览休闲的好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亲子、家庭了解植物的知识、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好选择。
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不少市民的假日本地游的首选。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7日,华南国家植物园进园人次超11.3万,同比去年增长78%。
华南国家植物园将越来越“接地气”。王瑛表示,国庆期间免费入园人数约占一半,植物园通过提升园区社会服务功能、提供惠民入园措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这里成为科学的殿堂,大城的名园。
尽管是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但广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遥遥领先,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23.35平方米,是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高的城市。
有,更要优。对此,广州把植物迁地保护的思想贯彻到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园建设中,把特色植物、乡土植物种植到市民身边的社区花园、口袋公园,一个个绿色空间也成为科普空间、文化空间,并串珠成链共同组成市民身边的“全域性植物公园”。
今年春节期间,花色典雅的“广州1号”矮牵牛亮相广州云台花园,为花城再添一份亮丽。国庆期间,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中也展出了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天骄”野牡丹、“广州1号”矮牵牛、金叶伞花假木豆、奇趣海芋等特色植物,为扮靓广州不断提供新选择。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国庆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展出新品种。黄芳明(志愿者)摄
新品种走出园,新知识也走出园。
“我们与学校合作开展科普课程,让科普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王瑛介绍,如今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然成为青少年的科普基地,年均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年均开展科普活动等约240场。为进一步提升植物园的社会服务功能,植物园在科普课程上继续发力,让更多市民在植物园之外学习植物知识、植物文化。
▲国庆期间举办的沙漠植物主题课程。何紫瑜(志愿者)摄
未来,更多绿色空间将被激活,进一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参照国际先进城市植物园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植物外展计划和主题植物活动。联合华南植物园,打造多层次、系列化、主题化植物科普活动。
同时,广州也拟成立“广州植物联盟”,链接社区、志愿组织、企业团体、行业协会,发动街道、企业、社团、学校、公益组织和基金共建共治共享,培育、建设普惠性生态科普宣教点,让植物知识和植物故事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进景区。也将考虑与商城、书店、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合作,举办各类植物科普和生态公益活动,让市民群众近距离了解植物知识,启迪生态科普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全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漫步“花城”广州,一大感受是园在城中,城也在园中。
华南国家植物园因植物为人所知,但其园景园貌也尽显岭南风情之美。1986年入选“羊城八景”的龙洞琪林至今依旧是游客最爱拿出手机拍照的景点之一。放眼望去,一边是椰风葵林、四季常青的热带风光,一边是松杉苍劲、四季变化的温带景色,棕榈园、孑遗植物园两个半岛蜿蜒相望,岭南风情与奇珍异木水乳交融。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在园景园貌上进一步提升,植物背后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要将岭南文化充分融合进来,将国际化知识、本土植物特色、本地文化特点相结合,充分体现国家特色。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确立了“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明确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的岭南园林建设目标,建成了以龙洞琪林为代表的自然园林基本格局,开拓了以凤梨园和兰园为代表的新岭南园林特色。
当下,广州市对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积极探索,推动植物园走出园,融入城,构建“1+3+N”城园融合体系,推进建设“北一中一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和N个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实现城园融合发展。
“这是真正把广州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契机,将来对于广州地区以及广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川认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带动城市在宜居宜游、创业、营商环境等方面形象的提升。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系主任林广思看来,瞄准国际一流自然要借鉴国际经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目标从花园城市几经迭代发展到“大自然里的城市”,广州以“花城”闻名,新加坡的思路和相关经验值得广州借鉴。
▲热带雨林温室内的炮弹果
林广思表示,广州一方面应把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系统整合到城市的各层次土地利用和建成环境之中;另一方面植物具有文化特性,广州应继续举办花市,推广岭南花艺,培育岭南盆景,擦亮“花城”这一城市名片,用岭南文化讲好植物故事。
“自古以来,广州都是中国植物资源向欧美西方国家输出的重要口岸,具有不可或缺的地标价值。”李敏认为,以往广州的“花城”之名更突出的是观赏性和商业性,如今随着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强调注意植物的科学性、挖掘岭南文化,让花城的现代性、时代性得以发扬。
李敏表示,放眼全省,广东陆续建设了一批地方性植物园,各有特色的同时也存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痛点,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立是个新契机,可构建以华南植物园为龙头的南中国植物园体系,进一步提升广州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体系中的国际地位。
【见习记者】洪钰敏
近期相关链接
华南植物园游览区全年开放,全年无休,开放时间:7:30-17:30。请携带身份证到现场实名购票(可微信支付)。入园需扫码亮码(绿码),查验防疫行程卡,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佩戴口罩,配合测温。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正门/北门/西北门);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西门)
长按识别一键购票
①B12、30、39、83、84、345、346、494、564、775路公交车“植物园正门”站;
②775路公交车“植物园西门”站;③46、54、218路公交车“中科院化学所”站下车,前行约600米到达植物园西门。(请勿在“植物园南门”站下车)。自驾车:请将车行驶到西门停车场停放,导航请输入“华南植物园西门(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由于正门(北门)停车场(导航请输入“华南植物园正门停车场(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车位有限,周末及黄金周假期每天10:30以后请尽量前往西门停车。若行驶到正门停车场无车位再去西门停车,路途颇为周折,请大家提前规划好线路。停车场车位有限,请大家尽量乘坐地铁、公交车绿色出行。
—END—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都市里的森林、中国南方绿宝石
微信ID:scbggz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