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索达吉堪布: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

2017-04-04 索达吉堪布 佛法经典教言

今若入定于此中,定显现许亦有何?

有何有复有何无?承许是非悉何有?

无境有境之法性,离诸取舍离戏论,

本来性中无智慧,坦然安住成大士。

在入定于最甚深的般若空性之前,先要用因明和中观的观察方式来抉择,一切万法在显现许中,仅有梦幻般的明分,实际上连微尘许的实质也没有。因此,最好学习《入中论》和《中观根本慧论》,通过反复观察,内心就能生起稳固的定解。有了定解,就可依照定解而修行,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讲的一样。我建议大家,每年都要学习《定解宝灯论》,因为里面不但有很多理论上的窍诀,还有很多修行上的窍诀。若懂得这部论典,很多理论和实修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今若入定于此中,定显现许亦有何?”现在如果入定于般若,显现许决定不会有。虽然在眼耳鼻舌等根识前,梦幻般的显现无欺存在,但若入定于般若的境界,什么都不会有。

有何有复有何无?”说有,怎么会存在有呢?既然有都不存在,又怎么会存在无呢?因此,有和无皆了不可得。但现在有些法师,在讲《金刚经》时偏偏说:一切都没有,观为空性就可以了。若执著为空,想趋入现空双运就很困难,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讲的一样,会将现空双运理解为,如同黑色和白色的绳索搓在一起。

承许是非悉何有?”若承许是与非,比如是这种智慧,不是这种智慧,这两者怎么会存在呢?根本不可能有。

无境有境之法性,离诸取舍离戏论,本来性中无智慧,坦然安住成大士。”所谓法性,没有对境法界与有境智慧的分别,远离对善法等的取和对恶法等的舍,以及有无、常断、来去等戏论,也就是说,本来的法性中没有智慧。如此坦然安住,就像哑巴吃糖一样,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成了真正的修行人,或大丈夫、无上士、佛菩萨。如《月灯三昧经》云:“诸法不可得,无有法可证,如是知于法,能解佛菩提。”

但这种境界,凡夫人是不可能获得的。因为凡夫人断除了有,就会执著无;遣除了无,就会执著有。不过若认真学习中观,也可获得相似的境界。若谁安住于真正的境界,他就证悟了法身。如《入行论》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因此,所谓的修行,就是证悟远离任何相的不可思议法性。若认真闻思修行中观或大圆满,就可达到这种境界。

在真正懂得现空无二的道理后,就会对无量无边众生生起悲心。如龙猛菩萨云:“若从内心悟,本无生法性,于溺轮回众,自然生悲心。”意思是说,如果从内心真正证悟了一切万法本来无有产生的法性,对沉溺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悲心。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这样讲过。因此,证悟空性的人,不可能对众生不理不睬,尤其在遇到可怜的众生时。而且,其产生大悲心,也不需要依靠外缘,自然而然就从内心生起。可惜,现在社会很多人,只知道人民币、烦恼、痛苦、快乐、幸福等常用名词,连什么叫法性、众生、轮回等都不清楚。

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译师叫卓弥•释迦益西(公元994—1078)。他去印度求学时,上师们告诉他:你去印度求法,一定要记住三句话:第一,戒律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你应认真求学;第二,般若是佛法的核心,你应认真求学;第三,密法是佛法的精髓,你应认真求学。他到尼泊尔和印度呆了二三十年,按照上师的教言求学戒律、般若、密法,后来回到藏地弘扬佛法,翻译了许多显密经论。

从他上师的教言可以看出,学习戒律、般若、密法非常重要。现在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但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大家一定要清楚,并应着重学习。而本论显宗和密宗相融,佛教的根本戒律、佛教的核心般若、佛教的精髓密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文字虽然不多,但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到藏地求到这个法后,回到自己的地方认认真真地实修,内心对法性空性一定会生起感悟,那时自然而然会度化众生。

如果一个人内在有大悲心和智慧,无论他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欢迎,就像《萨迦格言》所讲的一样 。而愚者,无论到哪里,人们都会呵斥。所以差别还是很大的。正因如此,若内心真的有感悟,不管到哪里,都有弘扬佛法的机会,面对任何事情都有智慧、能力应对。所以,我们无论是到藏地求法,还是在其他地方通过不同途径来了解佛法,都应以本论的金刚语来充实自己。当然,不仅听受,还应牢记;不仅牢记,还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若能如此,对生活、解脱就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修心利刃轮释》

   来源:智悲佛网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