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平洲粤剧,凭什么上央视?
日前,桂城平洲粤剧再次吸引了大众的注意。
讲述桂城平洲粤剧百年发展的纪录片——《百年粤韵》在央视(CCTV-17)首播。
△ 《百年粤韵》精华版
平洲粤剧,凭什么上央视?
一凭粤剧文化源远流长,名人辈出。二靠粤剧曲艺薪火相传。
百年前,平洲粤剧名伶金山和等一批有识之士创立岭南大戏“乐群英粤剧童子班”,广招学徒,名家辈出,成就了桂城“粤剧之乡”的美誉;百年后,平洲粤剧在传承与坚守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粤剧曲艺,深奥精微,生旦净丑,妙不可言。
佛山,是粤剧策源之地。
明清以来,广东戏曲活动的中心首先在佛山形成。佛山是明清四大名镇之一,商贸繁荣,外来戏班演出频繁,昆班、徽班、湖南戏班等民间戏曲团体盛行。
在多种戏剧的碰撞与融合中,岭南大地逐渐孕育出独具韵味的地方剧种——粤剧,俗称“大戏”。
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正式成立,也预示着粤剧正式成型。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梁序镛《汾江竹枝词》中描写的正是清代中期佛山城内粤剧演出的空前盛况。
回首平洲粤剧的百年传承,这一切要追溯至1917年,粤剧名伶金山和创办了“乐群英粤剧童子班”,又称“平洲科班”。
据说,童子班开班消息一出,不少贫苦家庭的孩子争先恐后递交申请。
童子班聘请当时著名男花旦肖丽章任教,金山和亲自担任教师,每天带学生到河边“叫合尺”和“开一字马”,风雨不改。
谁也没有想到,童子班成了平洲粤剧名伶的“黄埔军校”:著名粤剧男花旦林超群、金枝叶,武生张盛才、陈展生、叶大富,丑生鬼马春等粤剧名伶,都是昔日“乐群英粤剧童子班”的学员。而随着粤剧在广州、香港以及海外的兴盛,他们陆续走出平洲,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唱响了传统粤剧。
在此之后,平洲还陆续走出过靓少佳、陈卓莹、白超鸿、林小群(林超群长女)、林锦屏(林超群小女)、叶兆柏等粤剧明星,他们一直薪火相传,为振兴粤剧不遗余力。
一直以来,桂城以宣传发扬粤剧文化为起点,传承推广传统文化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粤剧的相关活动。
2009年,粤剧界迎来一个好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粤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大大振奋了桂城保护非遗文化、传承粤剧文化的信心。
2014年,桂城为辖区私伙局安了一个家——桂城曲艺协会。
2015年起,三山港小学和桂城中心小学先后开设粤剧粤曲特色课程,启蒙学生粤剧教育、培养粤剧传承人。
2017年,桂城粤剧艺术节首次举办。
每年,桂城粤剧艺术节举办之际,粤剧爱好者就都“心思思”,开始惦记着这持续数月之久的活动,闭幕式上,每位观众更是只需付10元-30元的票价即可“睇大戏”,是桂城知名的公益性惠民演出活动之一,让市民交口称赞。
与此同时,“粤剧进校园”、编写粤剧资料图书等一系列举措的进行,让桂城平洲粤剧文化得到不断推广。
桂城2017年建成粤剧粤曲艺术馆之时,林锦屏、叶兆柏等粤剧名伶纷纷到场祝贺,并捐出珍贵物件以示支持。
多措并举之下,桂城“粤剧之乡”文化品牌被不断擦亮。
△ 粤剧名家合照(左一靓少佳之子小少佳、左二林超群之女林锦屏、左三叶大富之子叶兆柏、左四陈树春之子陈健亨、右二陈卓莹之子陈仲琰)
从民国时的启蒙民智,唤醒良知,到跨出国门,寄托海外游子的乡愁与壮志,再到现如今肩扛起民族文化自信的大旗,粤剧艺人从来都没有缺席。百年大戏传天下,这是一部粤剧史,也是一部中国史。
纪录过往,更要孕育未来。如何实现粤剧再繁荣?《百年粤韵》有答案。
觉得4分钟精华视频不过瘾的读者们,可以在「文化桂城」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回复“百年粤韵”即可观看全片。
审核丨桂城街道文化发展中心
文字、视频丨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