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一位上海妈妈,她的先生是英国人。孩子之前在荷兰上学过,又回上海读了两年公立小学。疫情期间,随着先生工作的调动,来到了英国。
1月30日从上海飞到伦敦的第二天,BBC报出了英国的第一例感染,一位上周从武汉飞到英国的女士确诊。不过,这个国家依旧宁静,仿佛英国只是客场,依稀才会蹦出火花。新闻里对中国“主场”疫情的报道,不断翻滚着的数字,对英国很多人来说,仿佛只是在诉说远方的一个故事。
为了这次来英国,我们其实准备了好几个月。和父母亲友的依依不舍,和公司的无奈谈话,和孩子中国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惜别再见,仿佛就在眼前。准备临门一脚,离开奔赴英国的时候,突然来了疫情,最后一脚差点落空。
我们订的英航原本在2月中起飞,但是国际卫生组织突然发出消息,将在一月底斟酌,是否需要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在国内屏息凝神的等待世卫组织的宣布中,英航瞬间宣布停飞,这是第一家全面停航的外航。英国这个素来以慢吞吞和有条不紊而闻名的国度,突然以一种超快反应的状态呈现在眼前,仿佛陌生,但是事实。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过和家人朋友稍微聊了几句后,上网迅速买了国内航空的机票,并退掉了英航的机票。行李已经理了几天,四个箱子。早上又迅速地塞了些能想得到的日用品,便和孩子一起奔向机场,在父母依依不舍的眼神中道别。飞机上空姐们戴着口罩。广播说,因为疫情缘故,本次航班不提供热饮。好在饭点时候,热食还照常供应,孩子和我几乎每一顿都吃得很香。目测身旁至少有两位乘客口罩一直不摘,坚持到了终点。飞机降落时看到新闻,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已经提前到达英国的先生来机场接我们,他说从今天开始,我们隔离14天再出门。他已经和公司申请在家办公,陪我们一起隔离。他说,住在附近的姨妈会去超市给我们购买食物,送到家门口。回想这时候英国并没有对入境者有任何隔离的要求,先生无疑是多思考了一步。这次来到英国,主要出于先生工作的调动。而家庭的头等大事,就是要选择好孩子的学校。在家隔离的时间,正好可以开始选校。根据英国的规定,如果要申请学校,需要孩子到英国后,才开始可以向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进行申请。可以参考的指标主要是英国一个独立教育评级机构Ofsted,以及这个学校离开家的远近程度。申请表上需要填写辖区里的五个学校志愿,区教育官员会根据志愿和学校依次联系,看看是否有空缺。
孩子在上海的公立小学接受了两年半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初衷是她在全中文的环境下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在校期间,孩子很幸运地遇见了重视语感培养的语文老师,有用英语直接授课的英语老师,也有教授各种巧算方法的数学老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而言,非常受益。孩子对于语文作文尤其感兴趣,离不开语文老师的启发式教学,难能可贵。在去上海之前,孩子在荷兰的一所国际学校度过了一年半时间,当时也是因为先生工作的原因,家人搬到了荷兰。这一年半时间里,孩子英语阅读和口语进步迅速,回到上海后她的英语阅读习惯保持了下来,这也为她后来顺利衔接英国课堂打下了基础。这次安家英国,我们希望在英国找到一所学业表现出挑的学校,也希望能碰到循循善诱的老师,继续鼓励孩子的成长。我们考虑的前三所志愿学校是Tw,St和Tr。排名最高的是Tw(评级Outstanding),离开家第二近,步行10分钟可以到。但这个学校规模比较小,不一定有名额。St历史悠久,学校建筑优美,但是这个学校离开家比较远,步行至少要20分钟。学校Ofsted的评估为好(Good),离开杰出(Outstanding)还有一定距离。Tr离开家最近,但是Ofsted排名最低,指导意见是“需要提高”(Requires improvement),所以我把它排在了第三位。先生倒是对Ofsted的评估没有那么看重。他之前去几个学校都探访过,对离开家最近的学校Tr印象不错,说带他参观的老师谦和热情,建筑古老,而且在我们花园里就能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说明这个学校的孩子们很开心。对于评级机构的意见,他认为只能参考,不可全信,因为带有短暂的主观判断。我建议说,我们还是把那个Outstanding的学校Tw填在第一位,凑巧有名额呢?之前几次来英国时,我和住在一些附近的家长聊过,好几位提到这个学校,认为它在科学创新上比较有特色。还有几所教会办的学校口碑也不错,不过先生在要求访校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很积极的回复,我们把它们填在了最后。把申请表交给教育部门几天后,我们收到了电话,说你们填的第一志愿学校正好还有一个名额,不过学校需要孩子去访校,双方再了解一下是否适合这个学校。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行政主管J女士,一头卷发,50来岁。进门在视频上注册名字、手机和邮件后,她带我们参观了餐厅、运动房、艺术房,和楼上孩子可能去的班级。虽然这个学校外面看着不大,但里面五脏俱全,有很多功能房,也有一个餐厅供应热食。想着对孩子来说,大的校舍可能适应起来需要时间,我们已经被这个小但功能多样的学校所吸引。我看到学校的价值观是:激发教育,终身成就(Inspiring education and achievement for life),感觉比较符合我的教育理念。 当然,还要看看孩子是否喜欢。
J女士也带我们去了孩子可能要进入的班级,班主任是一位金发胖嘟嘟的三十多岁的女士R。她把孩子介绍给班里所有的孩子,说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呆在教室里多感受一下。孩子兴奋地点点头,她对教室墙壁上贴的各种照片和作品感兴趣,看了很久。在征得我们同意后,她又带孩子去了一个另外教室。孩子回来后说,她和老师聊得很开心,她给老师读了一段故事。
在离开学校的时候,J女士告诉我们,孩子的班主任对孩子的英语阅读印象深刻。她说,你们需要去准备冬天的校服和鞋子。冬天的校服包括衬衫、套衫、外套和领带和体育课套装和深蓝色袜子。(知道英国有穿校服的传统,不过连袜子的颜色都有要求,这倒是没有想到。)另外,学校也需要穿黑色的皮鞋和白色的运动鞋,专卖校服商店旁的一个鞋店都有卖。她也告诉我们她在学校队列活动中,将被分在甘地红班,需要买红色的小组服。走的时候,J女士给了孩子一个紫色的文件夹,说以后有什么作业就放在文件夹里,交给老师就可以了。紫色也是这个学校校服的基本色。上学不需要带文具,学校会提供给每个学生。临走时,J女士问我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因为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在英国的一些中国朋友的孩子被班级孩子开玩笑,说他们带来了病毒,我难免有点担心,委婉地和J女士表达了想法。J女士说,我们学校强调的是互助和理解,我不会太担心。但是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和班主任或者我说。
我们访校后不久,就是学校的两周春天中间假。这个假期,英国不少家庭带孩子去了意大利北部滑雪,一些中学也组织了孩子们去那里春游。因为意大利爆发的新冠,这些人们回来后,悄悄加剧了病毒在英国社区的传播。好在孩子学校并没有组织这样的集体出游。
孩子第一天去学校,我们起了个早,7点就叫醒她。前一天就把她从头到脚要穿的,整理一遍,房子了客厅。早上准备的早餐可能特别对她胃口,牛奶鸡蛋和法国牛角面包。她很快就吃完了,衣服、鞋袜和领带也全部穿好,比到校时间还早了40分钟。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早到总比晚到后。家里休息一会儿,我们慢慢走到学校。门口已经有一位老师在等候。她说,你就是伊莎贝尔吧?孩子腼腆地回到说,是的。她说,今天我会带你去你的班级。明天,你就可以自己上学了。孩子和我们道别,我们祝她开心。等到下午接孩子的时间,学校门口已经有不少家长。每一个同学出门前,老师和其家长四目相望后,孩子可以离开。R老师很快认出了我,她说孩子今天很棒,适应得很快。孩子扑向我的怀抱,说她开心极了。说中午的食物很对她的胃口,是香肠土豆泥,外加草莓啫喱甜点。她说,有两位孩子L和Z举手作为志愿者,帮助她这位新同学。虽然上课时候有点吵,下课了同学们都很友善。在上海,每天的回家作业是家长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每天几个小时的作业时间,雷打不动。在上海我们没有给孩子上任何补习班,这样可能逼着她要在课堂上紧跟着老师的节奏,把知识点迅速掌握,孩子一直学得比较轻松。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在英国的学习上派上了用场。孩子很快跟上了学校里的节奏。每周五,孩子的作业被贴在她的练习本上,一共五条,包括英语习题、阅读、是数学习题、乘法表和拼写。她也带回来阅读笔记,就是记录自己读了哪些书。孩子也有一些网上的作业,比方说利用Purple mash, Doodle Math和Times Table Rock Stars等平台。偶尔也看到她回来做历史、地理和科学的作业,比方说比较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不同,或者是火山的形成。每天,她几乎能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稍微翻阅了一下她的数学作业,发现新的知识点是分数和小数点。孩子说,老师说超市里很多商品都带有小数点,所以我们需要早点掌握这些知识。既然学了小数点,那么分数自然就捆绑学习了吧。另外,一些图形的名称孩子并没有在中国接触过。孩子说,还是中文简单啊,四边形、五边形,只要换一个数字就行。不过,渐渐她发现了一些词根。每天接她回来的路上,发现不等我开口,她就会把一天有趣的事情告诉我。她说,这里印象最深的是活动的空间,她最喜欢在学校背后的和小伙伴们在小森林里玩,因为里面有各种鸟和昆虫。我问她,一天有几次这样的时间。她说,有三次,上午、午饭后和下午。她说,就是上课的时候课堂上有些吵,不过好在她坐在前排,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没有问题。另外,对学校的伙食特别喜欢,不管是披萨、牛肉意大利面还是热狗。她有时候也会尝试全素食,说其实素食一样好吃。她说,她最爱的是正餐后的甜点,不管是是啫喱还是冰淇淋,好像有什么秘密配方。学校里在不同的功能教室里会有不同的座位安排,这样就有机会每天认识不同的朋友。两周后,班主任老师约我在学校见了一次面。她说孩子非常遵守学校的规则,而且一直在思考,对她进一步适应学校的学习充满信心。现在她还是有点害羞,我们会鼓励她多发言。年级里的两个班级在上英文课和数学课时,会根据程度拆开,一个快班一个普通班。根据孩子的英文程度,她的英文在快班。我们了解到她喜欢英语阅读,这是非常好的习惯。数学可能有些知识点没有学过,先在普通班,但是我们会观察,如果进步很快,会到快班。曾在迪拜国际学校任教的她在临走时提醒我说,在家里尽量和孩子说中文,保持她的双语。学校除了有英语和数学课程,也有历史、地理、科学和思想课。虽然没有教材,但看学校每周的致家长信上说,地理课上涉及的是海岸和火山,历史课上谈到铁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科学课上讨论了电,而思想课上主要分享的是英国的价值观(比方说坚韧和感恩)以及各国的宗教习惯。基本每周一个主题。和上海的学校一样,孩子的英国学校也有大量的兴趣课。一部分是学校老师开设,需要填报志愿,名额有限,比方说科学、地理和体育类课程。另外一部分是私人开设的课程,家长可以直接联系课程负责人。这些兴趣课的内容和上海学校的很像,包括编程、机器人、芭蕾、舞蹈和戏剧和乐器等等。比较不同的兴趣课包括法语和西班牙语。上课时间有的在早上9点前,有的在中午,有的在课后。孩子说她想报编程和科学课,虽然补报了名,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兴趣课渐渐都暂停了。英国的疫情发展得很快,媒体每天都会播报数据。欧洲来看,意大利数据最为惨烈,而且由于感染集中在北部大省伦巴第区,一些医院出现了资源挤兑。前车之鉴,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封城。不过,英国在例行发布会上解释说,怕封城后不久人们出现厌倦情绪,而不遵守宅家的规定,所以需要等到最合适的时间才能做出封城的决定。早上送孩子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孩子学校的校长,万一学校出现确诊案例,会如何合理。他说,会马上关闭学校,并进行彻底清洁。但也会尽快恢复开启学校,恢复孩子们在学校的正常教学。他说,碰碰木头(touch the wood,祝福的用语),希望这个学校不要出现这样的案例。之前担心的班里孩子对中国来的孩子的嘲弄,并没有发生。孩子有一天回来说,几乎每个孩子都对她很友好。不过,在更衣室里,有些孩子会说鬼故事,她有些害怕。我问她,害怕怎么办呢。她说,我和她们说,你们不要说了,我听了很害怕。我和孩子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很勇敢。孩子说是的,然后就有一个同学说,既然新来的同学听着害怕,我们先不说了。不管怎样,我明显感觉周遭社区开始出现的惶恐。在英国宣布封城的那周,附近居民开始在超市里囤货,从罐头到面粉,再到鸡蛋到卫生纸,超市里好几次看到空空的货架。另外,孩子学校来上课的学生不断减少。在3月20日那天,即封城前最后一个上学日,孩子班级只来了不到一半的人,接孩子的操场上,显得空空荡荡。在宣布封城前,显然一些家庭先躲了起来。英国宣布3月23日封城。这天,英国感染6650人,死亡335人。突然封城,孩子一开始非常沮丧。她对病毒非常憎恨,好不容易开学了几周,害得她和同学们离开学校了。不过英国的封城,其实给予人们一定的自由度,主要是因为出于对人们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的考虑。辖区也发来了一些精神健康方面的咨询电话,给有需要的人问诊。人们每天除了必要的外出买食物和药物,给附近弱势群体送送食物和药物外,还可以进行一次锻炼。应该说,这个留出的外出锻炼,亲近自然的窗口,成为了孩子和我们最好的安慰剂。我们住在伦敦西郊,16年前看房子时,在市中心的公寓和郊区带花园小房子间,我们选择了在郊区安家。记得当时每天的通勤很辛苦,火车加地铁,每天单程需要一个小时,虽然这是伦敦人每天平均花在通勤上的时间。但是,这次的封城被困在这里,感觉还是非常幸运。因为家里有个小花园可以看看天空,附近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绿地,再走几步有小溪和蜿蜒的林荫道,有鸟叫声和飞舞的蝴蝶。每天散步或骑车,探访周围的地标,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在封城前我们赶到自行车行,给孩子买了一辆自行车,现在看来也是明智之举。这辆自行车给孩子带来很多欢乐,也让全家人有机会对周边老建筑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老师每天都会把作业发给我们,主要是拼写、阅读和数学,也有一些历史作业。一天看似漫长,但要把这些作业做完,并发给老师,其实花不少时间。手忙脚乱了一周多后,又是一个假期,夏天中间假,为期两周。假期最后一周学校发来信件,在之后的学习中,会以周为单位,每周都会设有一个主题。出于对孩子隐私的保护,学校不会开设网络互动课程。BBC bitesize、Oak National Academy和其他一些学科类网站倒是提供了一些网课。上了几节课后,孩子但并不喜欢。她说,老师看不到我,只是听她一个人讲,不好玩。我开始寻找互动的私人家教,经朋友推荐,一位教授英语阅读,一位教授数学,每天上午两小时的课程。确定下来后,我有些期待,希望孩子能在互动中找到乐趣。网课的老师非常负责,一对二授课,另外一位孩子已经飞回中国,在中国的家里上课。慢慢地,网上授课的快速答题的气氛,特别是英语,让孩子感到有些紧张。网络课程看似和线下课程不无二致,但对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更高,也对老师的洞察力要求更高。师生间的互动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确实不易。在网课的同时,每天下午,我们回归了学校的学习主题。学校课程的六周主题是:家庭、社区、食物、动物、环境和观点表述。每周的作业还是依然围绕拼写、阅读、写作和文体。仔细看了这些主题,感觉设计得很用心。比方说,封城在家,可以有机会更多地和家人交谈,不管是网上还是直面,能更多了解他们的喜好。再比方说,利用每天的锻炼时间,可以仔细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观察一下绿地上出现的动物,可以看看家里的蔬菜在烹煮前的样子,慢下来,找找平时可能忽视的细节。
孩子对创意写作最为感兴趣。
写作的题目包括:
如果一个陌生人来到你的社区,会发生什么?是带来好的影响吗?还是带来可怕的消息?
换一个人称,写传统故事。比方说,写《三只小猪》的故事,以狼的角度来写。
写写你的家庭。和其他家庭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的?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演出来。
写一篇你的读后感。
请你想像一个人们发现的动物,它长什么样?吃什么东西?请你写一篇文章,并把这个动物画出来。
在中国就很喜欢写作课的她说:这些作文题太好玩了,就开始刷刷动笔。每篇作文发给老师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比方说诗歌的押韵很棒,整体叙事流利,或者很好地描绘了一个场景,带入主题。老师也提出修改意见,比方说需要抓住更多的细节,比方说你写了袜子,袜子是什么颜色,或者需要分更多段落,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些小提示,社区来了陌生人,应该如何应对等。一开始对孩子学业的担心,随着共同完成学校布置的项目类的作业,慢慢放松下来。孩子几乎每周都会收到老师发来的优秀作业的奖章,孩子收到后雀跃不已。封城期间,英国在抗疫准备不足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从医疗防护服的短缺,到重症病房、呼吸机和检测工业的薄弱,挑战不小。但是,民众间的团结和互助也日益彰显光芒,一位二战老兵(Tom Moore)在后院扶着支撑物艰难行走,为国民医疗募捐,得到空前响应。渐渐地,英国靠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力研制出了呼吸机,展览中心改建的南丁格尔(Nightingale)医院很快落成,抗疫最关键的检测体系也慢慢建立起来,这个国度的脆弱以及坚韧都一览无遗。孩子基本还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不过有时候,她很想念她的小伙伴们,虽然才到学校去了几周。她也会想念她在上海的伙伴,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隔几天,孩子就会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学校,我太想回去读书,去见小伙伴了。我们能做的只是能把手里稍微富余的一些口罩分享给先生家里的老人们,邻居们和附近的诊所。另外,先生每周都给住在附近的姨妈送菜和药。政府建议70岁以上的老人尽量呆在家里,因为这个病毒对于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的杀伤人更大。我们希望如蝴蝶翅膀般小小的力量,为这个国家早日走出疫情的阴影尽到微薄之力。4月英国迎来了疫情的高峰期,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英国的疫情数据比意大利还高。4月12日,英国单日感染人数达到了8719人。那个月里,感觉每天坐在过山车,只能无奈地等待着它的自由落体。每次外出购物,先生戴起了口罩。很长一段时间,口罩并没有在英国得到科学专家们的认可,在超市里戴口罩的人并不多。封城还是起到了控制疫情的积极作用。6月到来时,英国疫情疫情曲线终于下降到较低位。孩子学校来信说,学校会根据政府建议,让最低年龄段学校先回学校。希望在7月底放暑假前,让所有的孩子都回学校。学校认为,能让孩子返回课堂,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利。几周的网课后,终于收到学校的消息,说孩子所在的4年级孩子也将于6月22日回归学校,在暑假前能在学校度过5周时间。对于返校后的安全问题,学校列了长长的一个清单。总结下来,主要是隔天上学,每个班的人数控制在15位。另外,每天送到学校的时间段严格控制,孩子的接送时间是早上8:30-8:40,下午15:40-15:50。信件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要求时间段到校,帮助校方执行社交距离。另外,要求女生把辫子扎起来。不要带自己的书包到校。不需要佩戴口罩,如果在学校发烧,会给孩子提供专门的教室休息,照顾孩子的老师会佩戴口罩。万一出现新冠症状,需要和学校请假。另外,每周的集会活动和出游活动都取消了。万幸的是,学校每天中午的热食供应没有停止。我一度担心,出于卫生安全考虑,学校会要求孩子们带三明治到学校,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告诉孩子他们将返校的消息后,孩子非常开心。但是,我们还是有些担心。就算疫情有所控制,英国在6月22日当天新确诊人数是958人。另外,英国在病毒的追踪和隔离上显得生疏,需要时间历练,但是时间意味着疏漏。虽然孩子感染新冠重症的比例非常小,但并没有数据表明孩子不容易感染,也容易传染给家人。犹豫间,还是把孩子的意愿放在了首位。孩子渴望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在她外出骑行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特别注意和其他人的距离,相信她在学校也会注意。那就决定回归了。记得当时英国BBC一篇报道说,在英国可以回归的学生群中只有一半的孩子归校。重返学校的第一天,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学校设置的社交距离规则。我们到得比较早,还没有到入校时间,于是校长让我们在门口等待,后一位家长和我们隔开了一米左右的距离,地上的小圆点提示我们站立的位置。8:30到了,带着孩子进入学校后,绕操场周围大半周,就到了建筑门口。孩子先用洗手液洗手,然后再进入学校。我再绕操场四分之一周,到出口。这样的设计来看,入口和出口存在一定间距,可以互相保持距离。下午接孩子的口在另外一个大门,地上也有圆点设计,家长们依次站立,老师们看到一位家长,就会叫孩子的名字,孩子们都雀跃地走出学校。女儿告诉我,见到同学们太开心了。虽然,只是看到了一半的同学。他们在学校用尺做了一个社交距离棒,自己在上面美化。她说课间需要拿着这个棒,保持距离。她说,回到学校后最大的感受是需要排队,上厕所、到餐厅吃饭、到其他教室都需要排队,因为他们之间都需要隔着安全距离。另外,体育课和课外兴趣课都取消了。她和班级里的同学都组成了社交泡泡,他们在一起玩,不能和其他班级孩子交叉。我知道并不是所有英国的小学都让孩子们重返课堂,政府鼓励的是小学预备班、一年级和最高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都在学业过渡期,需要更好地适应。孩子的学校在校长的坚持下,让所有年级的孩子返回学校学习几周,实属幸运,也得益于辖区里相对比较低的感染率。开学几周后,我问校长,大概孩子回来了几成。他说,基本都回来了,每个班大概少了几个人。我说学校沟通的信件虽然很长,但是考虑得比较周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做出回归的决定,他说希望一切顺利。放暑假前的最后一天,我去接孩子的时候,R老师和我热情问好。我问孩子怎么样,她说你可以问问她,她自己读了一篇当堂写的文章,并祝我们假期愉快。我问孩子,写了什么,她说她写的是我梦想居住的地方,里面有很多精灵。她说我觉得自己写得好,有自信,所以想分享给大家。我们然后走到附近的绿地上,和她班级同学们汇聚,我终于有机会认识了同班的家长们。孩子们一起看鸟,又一起吃披萨饼。我给孩子的同学们买了冰淇淋。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并没有欣喜地从我手中马上接过就吃。而是一个个到家长跟前,获得同意后,才有礼貌地说谢谢,我被允许吃啦。家长们感叹说,终于回到校园,倍感珍惜。在家教孩子的经历,希望再也不要出现。孩子和我说,明年五年级,他们班级的名字将改成Moore班,就是那位发起为国民医疗捐款的二战老兵的名字。我说,真好。资深媒体人,曾在英国伦敦、布里斯托、荷兰阿姆斯特丹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海国际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华沙短片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目前和先生一起带孩子一起重返伦敦,喜欢观察、分享和美食。平时写公众号“混血芊宝双城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