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手把手教你比个心!还是“海洋之心”哦~

2017-08-28 浪里小海豚 物种日历

怎样才能让七夕过得浪漫?一束“玫瑰”和一颗“心”自然是少不了。不过这两样东西海里都有。真不是开玩笑,一样是之前介绍过的玫瑰千手螺,而另外一样,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心鸟蛤Corculum cardissa)。

一枚心形的贝壳哦。图片:Jan Delsing / wikipedia

用贝壳给你比个心

日历娘之前介绍过的贝类,多数可用奇形怪状来形容,比如密恐不友好的玉兔螺、旋梯状的绮蛳螺、满身长刺的栉棘骨螺等等,今天的心鸟蛤也不例外。

用生命在比心的心鸟蛤。绘图:翼狼Elang

心鸟蛤精巧的双壳完全闭合时,和典型的爱心形状简直一模一样,只是心的边缘还有些棱脊,有的种类尖锐,有的时候不是。贝壳闭合线两侧有着清晰可见的生长肋,像年轮一样记录了贝壳的生长。心鸟蛤的外壳较薄,具有半透明的质感,而且这样的透明感在水中会得到加强,因为在水里能够消除凹凸不平的壳面对光的不均匀反射。 

薄而精巧的心鸟蛤。图片:Easyparadise / flickr

心鸟蛤的表壳有很多色号,比如黄色、紫色、白色或粉红色等,此外还有混搭的、带有不规则花纹的。因为特殊的形状,这种贝壳常被加工为精美且带有爱意的饰品,这里我推荐大家不妨偷偷收藏那么一颗。没有对象的,可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恋情;有对象的嘛,也可以拿来应付措手不及的节日。 

不同色号的心鸟蛤。图片:Art Fun Studio / pinterest

比心可不是心鸟蛤的全部。如果你拿起一颗心鸟蛤,或者将它两半贝壳分开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前凸后翘”的一面。心鸟蛤并非前后对称,它有一面是简单的凸起,叫作凸面(convex side),另外一面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一类是大体呈平面,仅有两壳交连的韧带处有一个凸起的小峰,叫作平面(flat side);另一类是壳面的周围发生向贝壳后方的弯曲,直到中间收拢,形成一个小翘峰,这样的叫作凹面(concave side)。

从左到右分别为:凸面、平面、侧面示意。图片:wildsingapore.com

从左到右分别为:凸面、凹面、侧面示意。图片:wildsingapore.com

悄悄隐身在海底

很多贝壳通过挖掘,将自己潜入沙下以躲避天敌的捕杀,而心鸟蛤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热带珊瑚礁浅海海域的它们,会用自己强壮的足在沙子、碎珊瑚底质上挖上一个浅坑,坑的形状与它们的凸面壳形状契,方便舒服地平躺进去。

躺倒之后,心鸟蛤会用一些短的足丝与底质亲密接触。这并不是“躺以待毙”,由于水流的关系,朝上的凹面或平面通常很快就会被沙子或藻类覆盖,华丽地进入“隐身模式”。一些心鸟蛤还会嵌入滨珊瑚的体表生活着,可以说是进入躺赢模式了。

进入躺赢模式的心鸟蛤。图片:wildsingapore.com

镶嵌生活在滨珊瑚中的某种心鸟蛤(Corculum sp.)。图片:reef builders

躺在小坑里的心鸟蛤,在活跃且不受惊扰的状态下会偷偷打开双壳,当然,打开的幅度也非常有限,一般只开个两三毫米的宽度。

双壳打开的心鸟蛤。图片:cardissa.fr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紧贴在两壳内面的薄薄的一层外套膜,会在朝上的凹面闭合线中部,形成进水孔与出水孔;其余部分的外套膜,则沿着两个贝壳的闭合线闭合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内脏器官和辅助新陈代谢的内套腔。心鸟蛤通过进出水孔的吸排水,进行呼吸、摄食、排除代谢废物和生殖。

心鸟蛤水进出水孔伸出来的样子,和这只鸟尾蛤(Cerastoderma edule)相似。图片:Jeff Goodman / arkive

晒太阳也能补充能量

心鸟蛤的外套膜上除了有出入水的水孔,还有共生的虫黄藻。这些虫黄藻在外套膜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直接导致凹面和凸面上的外套膜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朝上的凹面或平面处的外套膜一般呈现深棕色,而朝下面,也就是凸面处的外套膜相对而言相当苍白。虫黄藻分布的差别,自然与光照强度的差别有着莫大的联系。

呈现出颜色的外套膜。图片:Loh Kok Sheng / flickr

除了外套膜,心鸟蛤的鳃上也共生有虫黄藻,呈现出深棕色。之前说外壳薄而半透明,无疑也有助于光照进入贝壳内部,被共生在鳃上的虫黄藻吸收,然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 

虫黄藻,基本每次讲到珊瑚都少不了它!图片:Todd LaJeunesse

当然,仅靠共生的虫黄藻是吃不饱肚子的,作为滤食性动物,努力过滤水中可以吃的小碎屑才是正途。能随着水流进外套腔的小颗粒物对于它们来说都是可以尝试的食物,没有任何选择性可言。水体中的虫黄藻或者刚从心鸟蛤体内跑出来的虫黄藻?抱歉,莫怪我翻脸无情!

然而这样会导致一个麻烦,人类丢弃的塑料,经过一定降解后形成的微型塑料颗粒(直径小于5mm)可能会被双壳贝类误当作食物而摄取,并且在体内储存起来。这些小颗粒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可能被我们自己摄入身体。

绿色荧光为富集在蛤类海洋生物体内的微型塑料颗粒。图片:moocs.southampton.ac.uk

微型塑料颗粒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的传递。图片:moocs.southampton.ac.uk

我们还不确定这些微粒,是否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果会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所制造的白色垃圾污染了海洋,而这些污染物又通过种种途径,最终影响到了我们自己。之所以提倡保护自然,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吧。


和心鸟蛤一样可爱的贝壳还有很多

心动了吗?如何不费力收藏一百种贝壳

你需要一本自然系列 贝壳本

在这里遇见一百种贝壳

心鸟蛤也在里面哦!给你比心

↑↑↑长按上方二维码

带你认识自然万物

戳阅读原文收集贝壳去(ฅ>ω<*ฅ)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鸟蛤科 小滑鸟蛤


戳阅读原文,去遇见更多贝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