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大利亚公认的吉祥物,不是袋鼠考拉,竟然是这只“刺猬”

2017-09-19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物种日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吉祥物?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一共有三个,然而广为人知的袋鼠和考拉并未入选。取而代之的,是笑翠鸟奥利、鸭嘴兽悉德和针鼹米莉

悉尼奥运会的三只吉祥物,中间即为澳洲针鼹米莉。图片:dailytelegraph.com.au

这三者分别象征着澳大利亚的空气、水和土地,名字分别代表了奥林匹克(Olympics)、悉尼(Sydney)和千年(Millennium)。这三种动物都是澳洲特有的,其中的米莉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神奇物种——澳洲针鼹[yǎn]。

咦,这浑身棕色的外表,难道又是一个猕猴桃?图片:Tui De Roy

身披硬刺的小萌物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属于哺乳纲单孔目针鼹科,是针鼹属的唯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它们适应性较强,在澳洲的分布区域也比较广,在内陆的不同纬度区域均有分布,因而种群数量一直保持稳定。

澳洲针鼹的分布图。图片:iucnredlist

澳洲针鼹的体表覆盖着毛发和硬刺,而硬刺其实也是特化了的毛发,成分为角蛋白,是澳洲针鼹的防御装备,锐利并且能够脱落再生。它们还有着长而有力的爪子、和袋鼠一样的育儿袋(道理我都懂,澳大利亚为什么有那么多有袋动物?戳这里可以去回顾)。

澳洲针鼹身上的毛发与硬刺。图片:D. Parer & E. Parer-Cook

澳洲针鼹的眼睛和耳朵都很小,头部前方的口鼻部坚硬无毛,呈圆筒状好似鸟喙,并且向下弯曲,两个鼻孔和嘴都位于最前端。它的嘴只是一个小孔,没有牙齿,从这小孔中会伸出细长带有粘液的舌头,长度可超过30厘米。它们以白蚁、蚯蚓以及好几种蚂蚁为食,一般用利爪刨开蚁穴后,伸出长舌捕获猎物。

爱吃蚂蚁的它被土澳称为the ant eater,有着长长的舌头。图片:ElisaParkRanger / twitter

长长的舌头舔到了白蚁。图片:D. Parer & E. Parer-Cook

其实和刺猬大不一样

虽然披着硬刺的澳洲针鼹看起来像刺猬和豪猪,但它们之间其实差别很大。从体型上来看,澳洲针鼹比我们常见的刺猬(尤其是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非洲迷你刺猬)要大不少,但比起豪猪又小上一圈。澳洲针鼹体表硬刺的长度也介于另两者之间(下图可滑动查看)。

来张对比图都能看明白啦,从上到下分别是西欧刺猬、澳洲针鼹、南非豪猪,刺猬的刺扎到人是不会轻易脱落的,而豪猪的刺只长在身体的后半侧。滑动可以查看它们的硬刺细节图。图片:Jose Luis Gomez de Francisco;Martin Harvey;Jurgen & Christine Sohns;Kallerna / wikipedia;Vmenkov / wikipedia;Roland Symons

在分类学上,澳洲针鼹也跟刺猬、豪猪相差甚远。哺乳纲可以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澳洲针鼹所在的单孔目是原兽亚纲中仅有的一目,在现存哺乳动物的演化系谱中是最为原始的类型

一枚澳洲针鼹的卵。图片:D. Parer & E. Parer-Cook

它们不是胎生而是卵生,依靠母体的体温孵化受精卵;针鼹妈妈没有乳房,但有腺体分泌乳汁哺育幼崽。澳洲针鼹的雌性在怀孕时腹部会长出一个临时育儿袋,卵在育儿袋中孵化,两个月左右幼体断奶后育儿袋也随之消失。

虽然是卵生,但它们确是喝着乳汁长大的;滑动看看正在喝奶的小朋友(模样并不是很美)。图片:Dave Watts、D. Parer & E. Parer-Cook

豪猪和刺猬代表的有胎盘类动物属于兽亚纲中的真兽下纲,真兽下纲包含有约20个目,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和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也是种类数量最多的哺乳纲动物,十二生肖中除了龙、蛇、鸡之外的九个生肖动物均属于真兽下纲。在哺乳动物的演化系谱中,介于单孔目和真兽下纲之间的哺乳动物属于后兽下纲,如同为澳洲特有的袋鼠和考拉。

刺猬是胎生的,那么,刺猬妈妈怀孕的时候会被小刺猬扎伤么?答案在这里。图片:tinypic.com

它们是产卵的哺乳动物

澳洲针鼹所属的单孔目,目前仅存两科,共五种生物,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分别是鸭嘴兽科的鸭嘴兽和针鼹科下的四种针鼹。虽然澳洲针鼹外表上更接近刺猬,但在亲缘关系上无疑是鸭嘴兽的近亲。它们两者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并且没有分开的尿道、肛门和产道,而是由统一的泄殖腔来实现前三者的功能。

呀被看光光了。图片:jocelyn17 / projectnoah.org

上述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在很多爬行类以及鸟类身上见到,这是因为单孔目是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最早期分化出来的,它们身上保留了许多爬行类的特点。除了卵生和泄殖腔之外,它们的体温调节机制与大部分哺乳动物也非常不同。

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当然有些大不一样的地方。图片:Roman Sandoz / flickr

我们人类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出现不适反应。然而单孔目的动物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对体内的新陈代谢进行调节。它们会将自己的体温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32℃左右),只有在活跃时体温才升高到正常水平。一天之内,它们的体温变化可以超过5℃,在环境压力大的情况下也能蛰伏或者冬眠,来进一步降低代谢率。低代谢率也使得澳洲针鼹成为小型哺乳动物中较为长寿的一种,寿命可达50年。

它们的居住洞穴。图片:Jurgen & Christine Sohns

此外,单孔目动物的四足并非在身体下方,而是在身体两侧,这一点也与爬行动物一样,当它们运动时显而易见。我找来了眼斑巨蜥与之对比,两者的步行方式基本一致。眼斑巨蜥是澳洲特有的爬行动物,体型较大,成体身长2米左右,口腔内有毒腺,是CITES附录Ⅱ中的物种(所有巨蜥科动物都名列CITES附录Ⅰ或Ⅱ之中,国内目前不允许私人无证饲养买卖)。

澳洲针鼹在步行。图片:Sir Makes A Lot / youtube

眼斑巨蜥在步行。图片:Chris Watson / youtube

另外,单孔目动物后足的那根毒距也是哺乳类演化过程中早期哺乳动物的特征。生活在1.65亿年前中侏罗纪的哺乳形巨齿兽和1.25亿年前早白垩纪的张和兽后足上都有一根明确的毒距。只是随着演化,单孔目之后分化出来的后兽下纲和真兽下纲都没有再延续这个性状。

澳洲针鼹后足上退化的毒距。图片:peonyden.blogspot.hk

鸭嘴兽的毒距仍保持着功用,这大概是现存动物中唯一的。(模样蠢萌的鸭嘴兽竟然有毒?戳这里去看看)澳洲针鼹的雄性个体也长有毒距,只是已经失去了作用。澳洲针鼹的性格较为平和无争,它们靠着和周围环境色彩一致的外表来隐藏自己、躲避敌人。它们视力不佳但听力极好,如果感知到自己被发现,有可能会一动不动地静候其变,也常常会将身体团成一个刺球进行消极防御。

有敌人?躲不起就消极防御。图片:Jean-Paul Ferrero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51v8fxr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关于澳洲针鼹的更多,可以看看这段三分钟的视频:关于它觅食白蚁、遇到澳洲野狗、逃避野火。视频:Smithsonian Channel / youtube

在真兽下纲中的澳洲野狗等哺乳动物被引进之前,澳洲针鼹的天敌并不多,被捕食的也主要是幼体,当时它们最大的天敌可能是澳洲的一些巨蜥。但随着人类的到来,猫、狐狸、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亚扎根,迅速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位置成为了澳洲针鼹等原生物种的主要捕食者,并直接导致了袋狼等物种的灭绝。

快长出更多硬刺,来防御你的敌人吧。图片:D. Parer and E. Parer-Cook

可是……天生怕针?当它遇见了<滴液猪笼草>扮演的护士小姐姐。绘图:翼狼Elang

我们讲过好多物种都原产自澳洲!你们还记得吗?一起来数数!错过这些神奇物种的朋友们,可以在后台回复物种名,查看往期文章哦(ฅ>ω<*ฅ)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3年的第262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针鼹科 长吻针鼹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