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什么小可爱,看完让人只想报警

深山虫吟 物种日历 2020-01-06

前方高能!

黏糊糊预警!

虫恐预警!

“我害怕那些黏糊糊的软体小昆虫……”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恐惧。其实讲道理,以昆虫为代表的节肢动物,整体而言大概是动物界里最“硬”的一群了——毕竟它们又被叫做外骨骼动物。

昆虫不但有几丁质的外骨骼,表皮还有一层用以保持体表清洁的疏水蜡质层,相当于打了一层蜡。甲虫一类的当然看上去就很硬,而实际上,就连毛毛虫这样的“肉虫子”,表皮也像牛皮纸一样坚韧结实。摸起来与其说软,不如说它们的身体充满弹性与力量,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紧致皮肤下的发达肌肉群。

左边是欧洲深山锹形虫(Lucanus cervus),看外表就知道它非常“硬”;右边是菜粉蝶Pieris rapae)的幼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过它的触感。图片:J.F. Gaffard & James K. Lindsey

其实,大部分昆虫都和“黏糊糊”无缘——除了胶猎蝽之类少数在局部使用黏液捕食或者防御的种类——因为蜡质层的存在,昆虫的体表相当干爽。即使是腐肉里的蛆,它们身上看起来像黏液的东西,其实也是来自身处的环境,而非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实际上,那些真正软软黏黏的,仿佛异世界的史莱姆转生过来的动物,得从节肢动物以外的无脊椎动物里找。

才不是普通的“鼻涕虫”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软体动物。大部分软体动物都有坚硬的壳,大大降低了整体柔软度得分;相比之下,蛞蝓这样外壳退化了的软体动物,或许就是“软萌”之王了。

我们平时常见的蛞蝓,似乎大多貌不惊人,只能配上土渣渣的“鼻涕虫”的称号。不过也有一些蛞蝓,有着极具想象力的色彩和质感,虽然还是宛如鼻涕,但是又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不平凡的“鼻涕”。

比如这种澳洲的蛞蝓(Triboniophorus graeffei),长得像不像一片鱼肉?连肌肉的纹理和没有清理干净的血迹都惟妙惟肖。

没有一定的刀工切不出这样的“鱼肉”。图片:David Lochlin / flickr

也有宛如黑夜,质感如同上了油的黑色皮革,中二浓度颇高的黑蛞蝓(Arion ater)。

一袭黑衣。图片:wikimedia

还有著名的美利坚“大香蕉”——香蕉蛞蝓(Ariolimax spp.)。这些家伙真的能长到和香蕉差不多大。

蕉迟但到(不对。图片:Jim Whitehead / flickr

香蕉蛞蝓因为奇怪的萌点在美国有不小的名声,可能是当地最受欢迎的蛞蝓了。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还把它们当作吉祥物,在大学T恤等周边上经常会有一只戴着眼镜读书的香蕉蛞蝓。

UCSC的吉祥物。图片:factrepublic.com;goslugs.com

是橘子味还是太妃糖味?

扁虫是扁形动物的统称;生物教材上的涡虫就是一类扁虫。

涡虫以它们的再生能力而闻名。就算再生能力强如蚯蚓,也只能长出尾部,要是包含了关键器官的身体前端受了重伤,也只有死路一条。涡虫就厉害了,砍头长头,砍尾长尾,纵切一刀可以把半边身体长回来,打碎了干脆变出一堆小涡虫,可谓是史莱姆级的再生能力。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每次看到涡虫时,却总是被它那呆萌的“斗鸡眼”所吸引。

呆萌的“斗鸡眼”。图片:Eduard Solà / wikimedia

涡虫有个奇特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嘴和肛门不但共用一个开口,而且似乎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决定采用折中的方式,长在身体中间。所以进食的时候,涡虫得整个虫趴在食物上,从身体中间伸出口来用(人类视角下)很别扭的姿势享用美餐。

和水生的涡虫相比,它们的亲戚陆生扁虫往往更大更奇特,比如笄[jī]蛭涡虫。笄是我国古代用的一种簪子,而笄蛭涡虫的英文俗名hammerhead worm(锤头虫)更加通俗直白——这家伙的头长得像个锤子,上面布满用来寻找猎物的感受器。虽然看起来软塌塌黏糊糊的,但很多笄蛭都有漂亮的颜色,配色非常鲜艳大胆,好像被搓成长条的水果软糖,加上因为黏液而闪闪发亮、仿佛裹了一层糖浆的表皮,整个虫体就如同甜点一样秀色可餐。

一只“橘子味”的笄蛭。图片:Bernard DUPONT / flickr

黑白也能配出鲜亮的感觉。图片:Bernard DUPONT / flickr

笄蛭涡虫和其他一些陆生涡虫,看起来就和新手村外的史莱姆一样杂鱼,不过它们却是凶猛的肉食动物。虽然这些“长条史莱姆”自己动作慢得不行,又软得“吹弹可破”,但总可以去欺负更加杂鱼的角啊——没错,它们的猎物是比自己更软更弱的蚯蚓等动物。靠感觉敏锐的扇子一样的头部找到蚯蚓以后,陆生涡虫会用长长的身体把蚯蚓缠住,靠身体中间的嘴部分泌消化酶,在体外把蚯蚓一点点消化掉

太糟糕了,让人只想报警

好吃的海肠已经当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网红了,但还有一个与海肠相映成趣的怪奇物种,知道的人却不多。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鳖Cryptochiton stelleri)。石鳖是多板纲的软体动物,看起来稍微有点像鲍鱼,习性也有点类似,喜欢紧紧地贴在礁石表面。但它们的壳不是一整块,而是由八块甲板拼接而成的(隐隐约约仿佛有八块肌肉)。

一种石鳖(Cryptochiton stelleri)。图片:Jerry Kirkhart / flickr

和普通的石鳖不同,前文提到的这种最大的石鳖(C. stelleri)的甲板埋在体内,外面看不到。结果,它们就长成了一大块湿漉漉的肉的样子。这块“肉”尺寸还相当惊人,可以长到两公斤重。和光秃秃的背面相比,腹面可以看到长条状的足、足两侧的鳃,以及一颗樱桃小嘴——当这些普通的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后,嗯,看起来要比背面糟糕多了。

C. stelleri 的腹面。图片:Professor Douglas Eernisse / wikimedia

这么一大块看起来毫无抵抗能力的肥肉,怎么就没有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呢?其实吃倒是能吃,也的确有人尝试过,但味道实在很糟糕。对石鳖来说,难吃当然是件好事,这可以让自己度过长达四十年的岁月,像植物一样平静地生活。

这些石鳖还有一个同样“软萌”的邻居,那就是最大的海兔——加州黑海兔Aplysia vaccaria)。虽然叫海兔,但是比起兔子,我觉得这家伙更像口袋妖怪里的臭臭泥。

加州黑海兔。图片:Bibliomaniac15 / wikimedia

加州黑海兔可以长成近一米长、十四公斤重的怪物。如果你在潮间带碰上这么一大坨黑漆漆黏糊糊的物体,在惊讶于这仿佛来自异世界的肉块时,或许还是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当然,有时也难免惊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加州曾经有人以为海滩上冲上来的大型海兔,是某场命案遗留下来的人类内脏,吓得直接报警了。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深山虫吟。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污力滔天的美食:海肠

切开死侍,会得到两个死侍吗?

相爱就要被爆头,这样的恋爱我承受不来!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