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辛亥革命》观后感之《“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
“我的死是为所有孩子”
——《辛亥革命》观后感
作者/ 袁婉君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人们不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
1911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震惊了世界各方,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电影《辛亥革命》正还原了民族存亡、战火纷飞的岁月。秋瑾的从容赴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躯;满怀救国之志的孙中山广传革命思想,推进民主共和;阳夏保卫战黄兴浴血奋战;晚晴王朝内忧外患,风雨摇曳;袁世凯处心积虑,窃取革命果实。
这些历史在荧幕上重演,仿佛自己身处其中,或悲愤或热血或惋惜。当林觉民被问为何非要和乱党裹在一起的时候,林觉民却说“你怕我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敢问一句,如果没有把国家利益视为自已的利益,又怎么会有不畏牺牲的精神?当黎元洪被革命党拉去当统领的时候,他那剪头发的决心让人振奋……
影片通过对典型人物细腻情感的描写和细节的演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和革命先驱,为实现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断探索,不屈斗争。影片再现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并向我们阐述了革命的定义和革命的精神,诠释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对于一个民族存亡的重要。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观看完《辛亥革命》后,我认为当代大学生要走在建设文明社会的前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