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五月中旬的一天,我刚提交完码了数个昼夜的大三学期末的最后一门论文,转手便习惯性地打开了屏蔽已久的Facebook。第一眼看到的状态,是一个相熟的马来西亚姑娘Y转载Huffington Post上自己实名撰写,关于自己被性侵经历的文章。不仅实名, 她甚至在Huffington Post上刊登了自己的正脸照片。这条Facebook状态下面有数百人点赞,我几乎所有的朋友们都转发了这篇文章,并为Y的勇敢举动叫好。尽管在大三的这一年里,学校里对于性骚扰以及性侵犯的管理手段愈加严厉,平日里学生组织社团也在大力宣传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派对上男生们对女生毛手毛脚的举动也少了很多,但朋友圈里时不时还是能够耳闻女孩儿被侵犯的消息。很可笑的一点是,在很多人眼里,美国象征着一切他们梦寐以求的自由和平等,包括女性地位的平等。确实,六十年代的女权主义崛起让“女性权利”这个词汇成功迈入了公共高频讨论领域,然而开放自由的讨论并不意味着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法。就拿前段时间在中国成功引爆了话题点的好莱坞大作Mad Max(疯狂的麦克斯)来说, 多位知名影评人指出,这可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女性电影。全片女主角和男主角没有任何好莱坞式的罗曼蒂克情节,而且,“天哪,”有的影评人甚至惊呼,“这竟然是一个女人拯救了世界,而且最后还登上了权力的宝座!”这样的情节,细细想一下,在如今宣称女性主义蔚然成风的美国,依然却是少见的。其他类似的情节也只有Ridley Scott拍摄的Alien(异形)系列和Residential Eveil (生化危机)系列等屈指可数的几部中窥见。在我看来,“疯狂的麦克斯”更应该译作“愤怒的麦克斯”才对。一个女人,因其他女人深陷苦难而暴走,才正是麦克斯“疯狂”地孤身铤而走险背叛组织的源头。讽刺的是,在深崇精英主义,氛围自由化的顶级美国大学里,被侵犯的女孩依然普遍存在;而离麦克斯式的平等到来,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Y的亲身经历将美国顶尖大学普遍存在性侵的展露无遗,而学校在面对女性遭遇性侵所采取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的确令人难以接受。作为一个亚洲人,Y从小所接受的关于“耻辱”的东方式教育让她羞于向任何人启齿关于她遭受了同校男生强暴的事情。同时,由于对于性犯罪缺乏足够的认识,直到屡屡被性侵后,才意识到,自己被侵犯了。几年后,她终于鼓起了勇气向学校指认了侵犯人,而且调查结果显示这名侵犯者还同样对其他女同学进行过性侵。可令Y震惊的是,这所顶尖学府却让Y对此事“缄默其口,”仅仅只对这名屡犯的侵犯者予以警告性的惩罚。Y在文中痛斥,尽管大学,尤其是声名远扬的顶级大学,有着降低学生开除率或者处分率以维护自己名誉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实则牺牲了受侵犯者寻求公正的机会,令正义不得伸张。如此行事,实在是有悖于其顶级院校之精神风骨。我身边恰好就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同课的男同学曾经强奸过他女朋友 。对,你没有看错,强奸也是可以发生在情侣间的。事实上,婚内性暴力并不罕见。在女性明确表示拒绝性请求后,男性依旧将其意志施加在女性身上便足以构成犯罪。在我所了解的这个故事里,男孩恰好家里有钱。在女方告知校方后,男方家长通过向学校捐了一大笔款,保证了男生的学籍无恙。所以,他最后受到的惩罚同样仅仅是 一年之内不能进入校园的宿舍楼内而已。不仅仅只是Y所在的Pomona,或是我那个同课男生的Pitzer,在几年前Amherst的强奸案同样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让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深思北美高校频发的性侵事件以及学校的默不作声的处理方式。为此,就是Y发文的那个Huffington Post,在上个月对那些从未被报道过性侵的学校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同时,通过一份长达三年对调查数据列出了Top 20性侵大学列表,而且在表上不乏强如Williams,Dartmouth等一众大家心中的顶尖名校。的确,美国是有着它那独特的派对文化,尤其在大学里,周末夜里喝得微醺和朋友们去派对跳舞一贯是大家最热衷的消遣活动。尽管美国有禁酒令,勒令商店不得向二十一岁以下的青少年贩售酒精饮料,然而这条规定实际在大学里并没有什么卵用。有的姑娘被多灌几杯便烂醉了,被扛回房间也无力反抗。事后如何定性,到底还是说不清楚的,到头来只能隐忍作罢。事实上,有太多大学里的姑娘因为喝醉后无法清醒地表达意志而使得许多施行了性犯罪的男生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此外,美国大学宿舍大多不分男女楼;即便分开,串门也相当容易,才不像中国大学有看门的老大爷大妈呢。所以,许多性侵犯事件便常发生在熟人串门的时候。此外,由于许多文化对于“性”长期采取避讳态度,造成了许多国际学生,尤其是女生,存在长期的性教育匮乏而不能完善地保护好自己,正如同上文提到的Y,被连续性侵后才意识到自己遭受了侵害。但性犯罪的根本,则是在于父权社会里男性至上的意识仍处于难以撼动的第一位,以至于许多男性潜意识里对于女性多少有着歧视性的成见。在美国,种族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性别歧视问题。比如在校园讨论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叫做“White male supremacy,” 译为“白种男性优越感。”在多种族的美国社会里,白人男性一般拥有比其他任何人种性别,如黑人男性,白人女性等组合更优的经济社会地位,因此造成的性别歧视问题更带有种族色彩。例如亚洲女性在美国地位普遍低于黑人与白人女性,且长期在美国流行文化中被“色情化”为性对象,就像那些好莱坞电影对于亚洲女性的刻画总是老大的女人/性伴侣,或是脱衣舞娘,比如邦德电影最新一部中的澳门舞娘。这无疑深化了许多美国白种男性对于亚洲女性的歧视,并为他们对于亚洲女性进行性侵犯提供了合理化解释。在种族问题外,许多男性常用来开脱自己的理由是,“她的穿着暴露让人忍不住想’犯罪’”。然而这种理由完全站不住脚。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可以骚,但你不能扰。在日本,即便是穿着保守的上班族也常在电车里遭到色狼袭击,因而产生了所谓的“女性列车”。性犯罪的责任于此种情境中在于男性,而绝非女性。然而由于性犯罪很多时候在女性身上,尤其是年轻女性身上,打上了耻辱的烙印而被掩盖了起来,许多侵犯者便就此逃过制裁,愈发大胆,屡屡再犯。更有许多性犯罪案件中,由于多方利益的博弈,如金钱力量的介入,如校方对于自身名誉的考量,令许多性犯罪者被从轻发落,导致了校园里性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却总不能被强力禁止。更讽刺的是,尽管我们对于顶级大学的期许往往是,学术顶尖,氛围高度自由主义化,学生皆处于社会思潮顶尖,然而过时的男权主义却顽强地存留了下来。在那些少数女性挺身而出的背后,又有多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从不曾言说的伤痕。然而,事情也并非都是负面的,学校的某些改变还是值得欣慰的。几年来,在活跃的女性组织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学校开通了性侵犯热线,鼓励受害者与专人沟通寻求身心乃至法律方面的解决方案;洗手间里也贴满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宣传海报比如减少外出派对时饮酒量,拜托不喝酒的朋友看护自己等等。然而受害者提高的防范意识以及事后的应急措施,往往只是对于既有性犯罪事件的回应。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教育应该郑重其事告诉那些躁动的男孩儿们, 当一个女孩说不的时候,她的意思就是 “不。” 尊重女性的意志,尊重女性作为平等的“人”的权力,远远比将自己的意志与欲望强加在一个无法反抗你的人身上,来得更酷。三士渡导师 - 陈又铭 Scripps College 主修哲学,辅修法语与艺术,身在克莱蒙特的5C 联盟,她不仅仅了解文理学院,自己也是博雅教育的完美例子:喜欢摄影,美术,辩论,哲学,文学,法语,以及各种新奇有趣的东西,尤其偏爱具有抽象性的作品。热爱电子乐,没事儿爱弹弹木吉他,ukulele 和钢琴。大学干了许多杂事,策展,辩论,支教,写时尚评论,创立商业评论杂志社团,帮学校选了对外事务办公室主任,也在校董会里打打杂喝喝茶帮着拉拉赞助。闲下来喜欢跑步和烘培,最近开始研究如何自己栽培烟草。一言蔽之 - 杂家一个,玩心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