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好几个月时间打磨出来的申请,你只用5分钟就看完了?
顶尖大学的录取率这几年已经越来越离谱,申请人数每年都在涨,入学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作为申请者,面对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不禁会产生一丝丝怀疑:顶尖美本的录取结果是随机的吧?不然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学生都被拒了呢?招生官真的认真看过我们的材料吗?
这些疑问,相信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后会得到解答。本文出自一位拥有8年高等教育招生经验的招生官,他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与其他大学招生官的交流得出的结论,发布了出来,目的是为了帮助美本申请者更好地了解招生流程,客观地评估自己在申请中的竞争力。
以下是他的分享。
1
第一轮:学术成绩
Academic Sort
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申请材料。为了对海量申请者进行筛选和归类,招生办通常会用一个公式去计算申请者的“分数”(score),以此来衡量申请者的学术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公式,这个公式一般来说会包括你的非加权GPA、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和(学业的)严格程度等变量。
一些学校,如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公开了他们评级档案的部分过程。
密歇根大学在官网上公开了选拔的流程
你的得分将决定招生官在你的申请材料上所花费的时间。得到高分的申请者的材料会得到全面的审查,而得分不那么高的申请者材料可能只会被“一扫而过”。
因此,在这一轮,申请材料会被分成两类,一类将会得到更全面综合的审查,另一类则很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当然,每个学校有不同的筛选方法,可能比这个更复杂一些。
有些申请者会心理不平衡,凭什么我花那么长时间打磨的申请材料,你花几分钟就筛选掉了?大家要知道,录取难度高的学校收到太多申请材料了,而且申请者每一个都很牛,这就导致他们必须有限的时间花在最有竞争力的申请者身上。
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学术成绩是必要的,但光凭出色的学术成绩并不足以在牛人如云的顶尖大学招生中脱颖而出,所以我们经常说,成绩只是门槛,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一轮打分结束后,大学的申请池可能会缩减50%甚至更多,具体缩减多少每个学校都有所不同。
阶段 | 申请数量 | 审查时间/申请 |
初始申请池 | 50,000 | n/a |
第一轮结束 | 20,000 | ~5分钟 |
2
第二轮:整体录取
Holistic Reviews
严格来说,招生官在这一轮才开始真正的“审查”。招生办会根据每个AO所在的区域给他们分配所需审查的申请材料。分配完之后,AO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读材料,一天看几十份,一周几百份,一年上千份…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式审查申请材料。最传统的方式是:一个AO完整地看一份材料,作出评级、注释和推荐,并往下传。接着,后一个AO会再看一遍材料作为检查。
为了使审查过程更加公平,宾大多年前引入了委员会评估(Committee Based Evaluation)机制,由两名AO共同审查一份申请。比如,一位AO负责看成绩单、标化考试和推荐信,另一位AO重点看非学术部分:课外活动和文书等,由两位AO共同决定是否要录取该申请者。此后,这种模式在顶尖大学中被广泛使用。
那么那些在第一轮得分低的申请呢?很遗憾,这些申请在第二轮只会被快速地扫过,而这是你从“准拒绝名单”中逃脱的最后的机会。
如果你的申请不幸地被归到了这一类,这时候你的课外活动就至关重要了,要在几秒钟之内让AO看到最突出、最有说服力的活动。这短短几秒的时间,就是AO留给这份材料最后的温柔。如果这份申请中的课外活动不够突出,那么申请者的结局就注定是被拒绝。
这一轮下来又会筛掉很多申请。
阶段 | 申请数量 | 审查时间/申请 |
初始申请池 | 50,000 | n/a |
第一轮结束 | 20,000 | ~5分钟 |
第二轮结束 | 4,000 | ~20分钟 |
3
第三轮:委员会讨论
Committee & Recommendation
在录取委员会,一群AO会坐下来讨论并作出最终的录取决定。有些学校会把每份材料都提交到委员会,而另一些则不,因为他们希望把时间花在那些没有得到AO一致认可的申请材料上,让委员会进行进一步审查和讨论。
委员会中,负责审核材料的AO将向高级招生官快速介绍这份档案的情况,随后他们将投票决定是否录取、拒绝或将该申请者列入等候名单。
如果一份材料通过了前面几轮审查并被提交至委员会,那么离被录取就不远了。在这个环节,负责审核材料的AO会向委员会推销你,这时候,一份申请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你所写的文书,要讲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把你的兴趣、经历和你要申请的专业/学校联系起来,在描述课外活动时,展示这些活动的成就、影响和你的参与程度。尽情地做你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让AO愿意为你打call。你的申请越突出,AO的工作就越轻松,你就越容易被录取。
阶段 | 申请数量 | 审查时间/申请 |
初始申请池 | 50,000 | n/a |
第一轮结束 | 20,000 | ~5分钟 |
第二轮结束 | 4,000 | ~20分钟 |
送至委员会 | 1,000 | ~5分钟 |
委员会审核后 | 3,500录取 | ~25-30分钟 |
4
第四轮:大数据
Holistic + Data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流程都很符合美国大学宣称的“整体录取(holistic review)”。但毕竟审阅材料的AO都是人,大学不会把决定权全部交在有可能失误的人手上,接下来就轮到大数据和预测模型出场了。
大数据在招生决策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排名靠前的、拥有数十亿美元捐赠的学校往往会雇一个数据科学家团队,他们基于数据的分析和决策会极大地影响到这一届新生的组成。注意,这里说的数据可不是随便什么实习生做的Excel表格,而是非常缜密的预测模型,用来平衡学校的目标与其他的“指标”,比如性别比例、地理分布,以及不同专业的人数平衡。
除此之外,大学还得管控好自己的财政支出。
以范德堡大学为例,范德堡去年为大一新生投入了5270万美元的奖学金,而这仅仅是一个年级。范德堡大学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超过2.1亿美元。如此大笔的开支,大学需要更复杂和严密的模型去计算和把控。
当然,也有财大气粗的大学会批准申请者的全部财政需求(need-blind)。不管他们的财政预算有多庞大,他们都有预算,而这笔预算是以招生数据为依据的。
最终录取人数:~3,500
录取率:7%
以上就是招生官的分享。那么对于广大申请者来说,我们能够提取哪些经验作为参考呢?贴心的主页菌归纳了以下几点:
招生官只有几分钟时间看你的申请
顶尖的美国大学每年都会收到几万份申请,远远超过他们可以录取的人数。招生办的时间有限,这就迫使他们将材料份数缩减到一个可操作的范围再仔细审阅。
学术成绩只是门槛
出色的学术成绩是必须的,但这并不代表学术成绩优秀的申请者一定会被录取。除了好成绩之外,你的文书、课外活动和申请材料中其他的能展现你个性的内容,才是真正能打动招生官的部分
补救的机会在于课外活动和文书
如果你没有通过第一轮的学术成绩的筛选,那么你大概率会被拒绝。通常情况下,只有非常突出的个人档案才会得到AO的全面评估。由此可知,对于学术成绩不够令人满意的申请者来说,课外活动和论文一定要足够吸引人才有机会力挽狂澜。
想要制定一个周全的申请策略,确定自己的目标学校和保底校,你必须要在一个客观的维度上评估自己是否具备竞争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
关于招生流程,你还有什么想与我们分享的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Reference:
https://www.reddit.com/r/ApplyingToCollege/comments/vs2mgq/how_do_admissions_offices_actually_process_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