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61 | 范德堡录取:魔都ED2仅录2人!无SAT无夏校的她,如何拿下top15 offer?
本期KIT采访对象来自三士渡2022-23Fall早申ED2录取范德堡大学的H同学,就读于上海平和学校。
高中三年,H同学积极参加并策划各类校内外活动,如同辈支持平台、女子乐队、脱口秀、访谈栏目、校刊等;同时在学术方面,H同学参加了一系列写作和学科相关竞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在美本申请中,H同学向招生官展示了一个对教育充满热情、积极服务社区的人文申请者形象。
今天菌菌采访了H同学带来最新录取经历分享,比如对IB选课有什么建议?如何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对参加竞赛有何经验之谈?一起来看看吧~
H同学ED2翠录档案
# 申请背景:
TOEFL115/无SAT、ACT
IB预估分45
申请教育心理学方向
# 主要奖项:
心理马拉松学术知识竞赛全国第一,全球金奖
高中生媒体评论比赛Superior Award
John Locke论文竞赛心理学Shortlist
HIR哈佛国际评论写作比赛铜奖
SJA写作比赛二等奖Top10
# 主要活动:
跨校同辈支持平台TheEnts发起人
连续四年发起同辈辅导项目
校园脱口秀、访谈节目发起人 表演者
青少年视角的心理博客
参与录制社会学家沈奕斐的博客
女子乐队主唱
官方校刊发起人 联络部部长
NGO Education Without Barriers实习
疫情期间发起线上自习室和线上冥想
1
如何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兴趣的?
回想起来,我认为自己对教育产生兴趣一直是有迹可循的。一方面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家里有几位长辈都有做教育的经历,还有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妹妹,我和妹妹很幸运地在一个快乐美好的环境里长大。
所以我觉得给予小朋友一个快乐的童年,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热爱、收获很棒的人生,是非常幸福而有使命感的事。
另一方面从我的升学经历来看,我从初中到高中总共去了四所学校,经历过体制内外甚至国内外不同的教育(9年级在美高),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也带给我很多感触和对教育的思考。
近几年随着自己的成长,也开始对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关注。以前我总对「改变世界」深感无力和渺小。但现在,我觉得把握教育即抓住了改变未来的钥匙。
所以,我期望成为一名高质量教育从业者,影响到更多年轻一代的个体,努力推动群体性的改变。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让教育成为一种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方式。
2
认为自己被Vandy录取的原因有哪些?
我个人申请Vandy的过程可能参考意义不大,因为当时还没全面地去了解RD学校,只是觉得ED2的机会不要浪费,也只知道Vandy本科教育学很厉害,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那里读书,所以就在ED2申请了Vandy。
不过对于Vandy的录取,我自己是比较有把握的,因为我的申请形象确实展现了我对教育学的所有热情,包括三年来做的所有活动都非常贴合。
交给Vandy的申请材料,也完完全全是我自己原汁原味的呈现。录取之前和之后,很多人都跟我说,Vandy是和我最匹配的一所学校。
另外我的主文书甚至有点像是一篇Why Major文书,里面讲了我一路成长以来对于Education的观察和反思,以及教育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从辅导我妹妹弹钢琴的经历里意识到,教育不是去纠正,而是去支持,这也非常契合范德堡的强势专业。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整个申请好像就是为范德堡Peabody学院(全美第一教育学院)量身打造的。
3
如何在兼顾学业的情况下开展活动?
我在学校课余时间做了很多很多活动,比如女子乐队、脱口秀、访谈栏目、校刊、阅读活动等等,每一个我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也不会觉得累。
对我来说,做活动是平衡课业压力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让我同时感到新鲜感和充实感。
我个人的策略,也不会把申请形象定为做活动的指导方针,我的申请形象甚至是在11年级暑假,已经开始申请的时候定的。即使一开始没有给自己打造任何人设,我也几乎没有浪费时间做任何和申请主线无关的活动,因为我做的都是我喜欢的。
这样下来我的形象也是非常连贯的:Bridge builder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桥梁的建造师),在服务社区方面自主能动性强,对教育学心理学有持之以恒的热情。
4
为何会想到发起同辈辅导项目?
我是一个特别依赖从「和真实的人接触」中汲取能量的人,所以我觉得,那些能够直接帮助到身边的人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在观察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生活中我发现,大家对于“同辈”是很依赖的。不管是寻求心理支持上,还是请教学业问题上,同辈往往都能提供非常有效、有针对性的支持。
所以我发起了跨校同辈支持平台TheEnts和同辈辅导项目,截止目前TheEnts平台已经推广到国内外超过25所高中。
在前期项目构想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心理老师指出,如果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来找我们连线,不当的处理会给双方都造成很大的创伤。
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份知情同意书,提前声明项目的局限性,并筛选出我们无法应对的危机。在此基础上又联系了在咨询师行业的校友,作为导师每周对我们进行模拟练习,学习如何在服务过程中应对突发情况。后面项目正式运营的时候,就把风险规避了很多。
5
对参加竞赛有什么建议吗?
心理学教育学可以参加的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多,我的导师给我推荐了一些相关竞赛。在11年级下我参加的有高中生媒体评论比赛、John Locke、HIR写作比赛、SJA写作比赛等等,暑假参加了心理马拉松竞赛,都获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准备竞赛方面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技巧,就是认真去准备就可以了。回想我比较好的比赛成绩,都是卯着一股劲在用心准备的。
对了,在准备John Locke的时候我还参加了三士渡的写作辅导课程,这个课程对我的帮助还挺大的,在写作的思路上和格式上,老师们都给了特别好的引导。
6
对IB选课有什么建议吗?
我认为IB选课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最开始选课的计划和现在大相径庭,一开始很想挑战4HL或5HL,并以自己还算擅长的理科科目(如物理生物数学)为HL科目。
但在仔细考虑之后,我发现这些学科对我在教育心理学方向上的帮助不算太大;况且,一昧追求课内学术挑战而选择过多HL科目,意味着要牺牲更多的课外实践时间。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重视在课外能有更多服务社区、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因此,我重新制定了选课计划:把3HL定为可以提升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文科,并保证满分的成绩。
最终3HL选了地理、语言文学和英语B,3SL选了生物、数学和哲学,其中选择哲学可以说是选课过程中最纠结的经历吧。
当时我出于对分数的考虑和被碾压的恐惧一直不敢选,后来老师告诉我,哲学对于提高思辨能力尤其重要,教育学必修的两门学科就是心理学和哲学,我就咬咬牙选了它。现在学了快2年哲学的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综上,不管是选择的课程本身,还是对于HL数量的安排,都取决于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和对于自己的定位,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7
三士渡为申请提供了哪些帮助?
三士渡是一个不功利、很灵活的地方,每个老师都很真诚,我很喜欢这里。
在申请季比较焦虑的时间,每个老师都是各种鼓励+肯定+支持,帮助我稳定心态。文书老师每次都会给出特别专业的修改建议,让我写文书的时候也很有方向,绝对是申请中最重要的存在之一!
不得不提我的行政老师,永远秒回永远耐心,而且效率超高,在申请季帮了我巨大的忙。每一次活动报名/填表/申请的时候,行政导师都会给我非常非常细致的步骤说明,并且事无巨细地回答我的问题。
我还通过三士渡的学生群,结识了许多活动伙伴和比赛队友,现在也一直在保持联系。所以三士渡的社交网络真的非常妙,这个Community也非常温暖。
8
对未来的申请者有什么建议?
第一点:不功利地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的事。如果一个活动做起来让你感觉很累又有点无聊,就说明它不是对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写在Profile里,也不能展现你的内核或者打动招生官,那就及时止损吧。
第二点: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不要因为同辈的优秀而贬低自己的价值!申请季之后,越来越觉得横向比较是毫无疑义的,每个人的路径都不同,擅长和不擅长的也不一样,所以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就好~